大师兄点评《大明王朝1566》| 永远为明天做好准备

以人以史为镜,提升人文素质。

欢迎走进今天的大师兄点评《大明王朝1566》

第二十七讲—贤者如莲王用汲(二)

    上一讲我们说到,合格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主动承担责任,而赵贞吉想要结果的同时,更不愿意搅进这趟浑水承担责任,所以他把这个案子巧妙的丢回给了海瑞。他知道时间紧任务重,郑、何已经翻供,两天时间海瑞就是手腕再强,也难以转圜。

01

永远为明天做好准备

三次提审郑何,海瑞面对的局面,一次比一次糟糕。

一审的时候,赵贞吉是有默许的,唯一的阻力来自于锦衣卫;二审的时候,清流仍然希望他能审出倒严相关的证据,只是提防他审到宫里,阻力也有限的;等到三审的时候,赵贞吉和谭纶都不希望他能审出点什么。

赵贞吉一开始就暗示郑、何翻供,海瑞没有任何助力,所有人都是他的阻力。面对这样的阻力,海瑞还要审个清白,不过是为了“正道”两字而已。

用《孟子》的话说便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只有两天时间重审,时间很紧迫,海瑞却一直没有出现。最后一晚,海瑞抱着一摞纸,总算是出现了。而海瑞消失的两天里他并没有闲着,他准备了大量的资料与数据,做了充足的准备,只为三审郑何、为了维护原审结果,所以我们能从海瑞身上学到:销售的第一步叫准备。

王用汲在堂内来回踱步,显然是在等海瑞。见到海瑞出现,王润莲心中一喜。与王用汲“既见君子”的喜悦不同,海瑞却显得很冷淡:“这个案子本来就是我审,既不干赵中丞的事不干谭大人的事,也不干你王知县的事。两榜科甲从来取的是乡愿,这个案子还是由我这个举人来审吧,请王知县回避。”

王用汲听海瑞这样说,面露愠色说到:“海知县,你也把我大明进士出身的官员都看得太低了吧,要说原案。不光你一个人的事情,我王用汲的姓名也在上面签着呢。

图片

内阁、司礼监要求打回重审,嘉靖君心难测,海瑞又下了决心硬往上顶,海瑞很清楚事情的危险,也正是因为清楚,所以不忍牵连好友。王用汲又说:“可有多少母老子少泣于饥寒,刚峰兄竟忘了。”

“贤者润莲,我亦不如你。”海瑞如果再劝,他便不配作王润莲的朋友了。王用汲在旁,所有的都和上次审案一样,海瑞升堂审案。

0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海瑞这边审案却不顺利。一个身为布政使一个身为按察使,既说不是毁堤淹田,又说贪墨修河工款以致河堤坍塌也不知情,更说倭寇劫狱是时常发生之事。毫无疑问,郑何二人明确知道了朝廷的意思,为了保命,咬定毁堤淹田、通倭都是不存在的。

郑何二人不光是不承认,还使用了海瑞的“记录在案”这个大招,咬死了这两件事不存在、没有发生。海瑞却没有多做纠缠,似乎认可了两人的说法一一记录在案。

记录完了,海瑞还主动提醒画押,似乎已经认可了翻供。何茂才忙不迭地去画押,郑泌昌却要谨慎一些:“且慢,看看供词。”对比王用汲和海瑞的君子坦荡荡,我们发觉此时的郑泌昌和赵贞吉竟有些许的相似,颇具小人长戚戚之态,自己的内心黑暗便认为世界都是黑暗的。

图片

看完供词后,郑泌昌觉得自己得以保命,向海瑞深深一揖,以为海瑞迫于压力,就此罢休。然而海瑞却和他们想象地不一样,他先把两人押到了那个神奇的录房。郑、何没有预料到,拼命反抗。

紧接着,海瑞传召了两位已经很久没见的大人...

那么海瑞传召的到底是那两位呢?

海瑞此举究竟意欲何为呢?

三审郑何真的就如此结案了吗?

让我们带着问题,期待下一讲大师兄点评《大明王朝1566》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师兄点评《大明王朝1566》| 永远为明天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