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以书生竭力抗御朱棣、屡挫燕兵的建文忠臣上

作者:史遇春

《明史》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三十《铁铉传》云:

“燕师之南向也,连败二大将,其锋盖不可当。铁铉以书生竭力抗御于齐、鲁之间,屡挫燕众。设与耿、李易地而处,天下事固未可知矣。”

本文,就来说一说这位“以书生竭力抗御于齐、鲁之间,屡挫燕众”的人物。

《明史》所云的这位“书生”是谁呢?

他就是建文忠臣铁铉。

铁铉,生于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卒于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邓(今河南邓州)人,元代色目人后裔。

既然提到了色目人,那么,这里就先将色目人的相关事体简述一二吧。

按照元史学界的一般认知:

蒙元朝廷把其治下的民众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并根据民众所处的等级,在为官、刑罚、禁令、赋役等方面,对不同等级的民众施行不同的政策或规定。

蒙元治下的四等人,其详如下:

第一等蒙古人,为蒙古“国族”,被称之为“自家骨肉”;

第二等为色目人,多为西域人,还有部分契丹人;

第三等汉人(又称汉儿),概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及较早为蒙古征服的云南人,及最晚为蒙古征服的四川汉人;

第四等南人(又称蛮子﹑囊加歹﹑新附人),指最后为蒙古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元江浙﹑江西﹑湖广三行省和河南行省南部)各族。

作为色目人后裔的铁铉,被后世河南荥阳、陕西西安、辽宁沈阳等地的铁姓回人认作先祖,所以,铁铉或为色目人中的回人。

虽为色目人的后裔,但是,在朱明治下,铁铉还是和很多人一样,走的是书生仕进的路途。

朱元璋洪武时期,铁铉作为国子生,被授予礼科给事中。

所谓国子生,其实就是国学生,这里应该是指是指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这一类国子生,一般为官员子弟。

所谓礼科给事中,是官名;为明、清时期礼科的属官;朱元璋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设置,员额二人,秩正七品,推年长者掌印;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定制,员额六人,秩正九品;朱允炆建文时期(公元1399年~公元1402年)改秩从七品;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公元1573年~公元1619年)年间,裁减一人;执掌监订礼部的仪制,凡是大臣曾经被纠劾削夺、有玷士论者,予以纪录,以覆核赠谥之典。

随后,铁铉从礼科给事中调职都督府断事。

所谓都督府断事,需要解释一下:明初,於大都督府中置断事官,从五品,主掌审理判决军中的刑狱;朱元璋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改置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乃以中军都督府断事官为五军断事官;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改五军各设左、右断事;朱允炆建文(公元1399年~公元1402年)中,罢除。

任职都督府断事时,铁铉曾接手审理一件罪证不足、无从判决的案件。虽然此案为疑案,但是,铁铉还是很快就将案子处理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因为此事,朱元璋非常高兴,赐铁铉字为“鼎石”。

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初期,铁铉官任山东参政。

所谓参政,即官名;明朝在各布政使司置此职;秩从三品;位在布政使之下;分左、右,无定员,随事增减;掌分守各道,及派管粮储、屯田、驿传、水利、抚民等事。

朱允炆削藩时,任命朱元璋外甥、明朝开国将领、谋臣李文忠之子袭封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军,统领朝廷军队,北伐燕王朱棣。其时,铁铉负责督管运送粮饷一事。行军之中,粮饷从未中断。

后来,李景隆帅军与燕藩兵士在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容城、定兴一带)交战,朝廷军队大败,李景隆单骑逃跑到德州(今属山东)。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以书生竭力抗御朱棣、屡挫燕兵的建文忠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