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摘录(四)

作者:黄梓晴

*在他(苏东坡)五十七岁时,他已经饱历命运的栄枯盛衰,现在命运的转变,在他也不以为奇了。命中注定他最后要完全与政治断绝关系,要符合他的夙愿,使他去度求之已久的常人生活。他现在向前行进,无忧无惧,心中一片安谧宁静。在过去的日子里,不管遇到何等问题,何等情形,他都以真诚勇敢之态度相向,他愿把一切付诸天命。

*有时窗外凉风徐来,他下午酣睡,等屋顶一只乌鸦把他唤醒,忽然觉得自己已然无官一身轻。看见宽阔的河面反光,映入书斋,他心想,这与明月在天一样好。他不懂为什么有人以为天空有云、有月光会更美。他以为天空无云,正如一尘不染的良心。

*这次离别是生离死别,真是令人黯然销魂,一直愁坐整夜。*但是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达观的人生哲学,却不许他失去人生的快乐。*苏东坡也许是固执,也许真是克己自制,至少也从未失去那份诙谐轻松。

*苏东坡一次对他弟弟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和这些老实人在一起,他无须乎言语谨慎,他可以完全自由,可以名士本色示人。他从没有一天没有客人,若是没人去看他,他会出去看邻居。......后来苏过告诉他的朋友说,若一天没有客人来,他就觉得父亲好像不舒服。

*七月二十八日,他迅速衰弱下去,呼吸已觉气短。......方丈走得靠他很近,向他耳朵里说:“现在,要想来生!”苏东坡轻声说:“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钱世雄这时站在一旁,对苏东坡说:“现在,你最好还是要作如是想。”苏东坡最后的话是:“勉强想就错了。”这是他的道教道理。解脱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

归心如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苏东坡一生如水中浮萍,在辽阔的中原大地被迫漂泊。自离开那实在的家乡眉州之后,苏东坡在许多个他乡间坎坷辗转。乡,其实是心灵最后的依归。当心中缥缈虚无的时候,人就会慌,无论身在何处,都觉得自己是转动的磨盘上的蚂蚁,命运似乎可以不费九牛二虎之力的把人碾死。可是心安处,便是找到了归属处,港湾这一词也真是恰当,你看那船停泊在岸边,风起浪涌之时亦有,船体只能随之摇摇摆摆,可是担惊受怕却不极,因为还有一条锁链拴住,不怕被卷带走了。人心的确也如此,归属之处难保太平,但是有一股没有情绪而深沉的力量在支撑,心定,人才能定,“此心安处是吾乡”,是最好的概括。

被贬黄州之前的苏东坡,可从没经历过这样的狂风,柔奴的一句话,让他彻悟,这“悟”之中,苏东坡也知晓了应该把什么付诸命运,于是苏东坡能活成人间仙子。他既高尚,又不去俗。所以他无须在生活死命挣扎,为爬上社会金字塔顶端而被蹂躏。

苏东坡的终了,是潮流中的过眼云烟,却是更待复燃的暂灭的精神火焰。王安石说:“不知更待几百年,才出苏东坡这样一个人物。”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东坡传》摘录(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