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对自己的亲人爱发脾气,而对外人却很有礼貌?

为什么有些人对自己的亲人爱发脾气,而对外人却很有礼貌?

这是一种“病”,而且“病得不轻。”得治,立刻、马上去治。

“我不吃,给你说过多少遍了!我要减肥,我不吃水果!”随着果果的大声喊叫,是“砰”地摔门声。

果果妈妹愣在原地,无奈地看着书房门。两三秒后,转过头来,笑着对我说:“你看,这孩子,不吃水果,咋补充维生素?”果果妈是我的好姐妹,有个上高二的女儿,名叫果果。

明明我的好姐妹在笑,但我还是看出了她的沮丧和难过。什么时候,父母在孩子面前活得这么卑微?

我过去拉着果果妈的手,一同坐在沙发上,顺手拿过瓜尝了一口,大赞她买的白兰瓜甜。果果妈没了刚才的尴尬,恢复自然,和我一同聊起家长里短,客厅里又充满欢声笑语。

过了一会儿,客厅的手机响了。果果妈一看,是果果的手机在响,于是,走过去轻轻敲响书房门,把手机递给果果。只见果果满脸笑容,轻声细语地说着,和刚才对妈妈的态度截然相反。

接完电话,果果把手机放回原处,对我一笑,也朝她妈妈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一溜烟跑回书房。

我的另一个姐妹,有个在行政单位上班的儿子,名字叫小健。我的姐妹很为自己的儿子自豪,对儿子百依百顺,一味迁就。因为是行政单位,她的儿子在单位上谨小慎微,对领导、同事都礼貌有加,生怕得罪人。

如果在单位上受气了,回到家,不是菜炒得咸了,就是家里东西没放好,随便找个由头,对父母粗声粗气,横眉冷对,把受的委屈全撒在父母身上。父母就是他免费的垃圾桶,收纳他的坏情绪,抚慰他狂躁的心。

果果对她的同学眉开眼笑,因为她清楚地知道,只有乖巧听话,礼貌对同学,老师同学才会喜欢她,她才不会被人欺负。在家里,对自己的压抑要释放出来,才能心理平衡,于是就为所欲为,任性刁蛮。

小健对单位的人礼貌有加,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只有步步小心,谨言慎行,领导才不会给他穿小鞋,同事才不会给他使绊子。

回到家,就要怎么轻松怎么来,稍有不顺,就发作,美其名曰,家就是安乐窝。你是轻松了,父母无端遭殃。

他们的共同点是:对自己的父母不分场合,不要理由地发火,肆无忌惮地伤害。在外懦弱,在家耍横,这是典型的“窝里横”。

对自己的亲人爱发脾气,究其原因,是知道亲人会包容你,不会计较你的坏情绪,不会真的生气;而你发过脾气后,会感到轻松,而不需要承担任何后果,也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

于是,养成习惯,在外面温柔礼貌,在家里一言不和,就暴跳如雷,凶神恶煞附体,将坏情绪暴风雨般倾倒在父母身上。

不要以为你永远可以肆无忌惮对亲人发火,不要以为发泄之后,你真的会轻松。

真相是:对父母总发脾气不是不爱父母,而是把父母当成了情绪发泄的“垃圾桶”。

当你发完脾气后,你的轻松是短暂的。随后,你会陷入“发脾气--内疚--自责---又发脾气---又内疚--又自责”恶性循环,得不到心灵的安宁和平静。

老百姓把它叫做“窝里横”,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双重人格”,是一种心理疾病,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得治。

怎么治?

心理疾病,得用心治。要用修炼自已的内心来治,靠自己用心去改变。

1、勇敢地承认、接受自己的懦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为自己的坏情绪找个释放出口。想发脾气时,在心里默念“冲动是魔鬼”,“发脾气是魔鬼”三遍,然后停下来,停三秒,深呼吸,随着呼吸,将自己的坏情绪释放掉。

2、多读书,读好书,让书籍净化自己的心灵。用读书,修炼自已的内心,包容大度,让自己的内心平和安宁。

读书,让你看懂世事人情、看透凡俗人生,懂得父母、妻子(丈夫)是自己的亲人,当你对他们发火时,他们不是不会生气,而是对自己宽容;他们也会受伤,他们也会伤心,只是他们的伤心不会让你看见。

最终,读书会让你获得成长,自卑变自信,怯懦变勇敢。内心安定从容,对任何人都会表现出真正的礼貌,双重人格也将一去不返。

3、用生活去磨练自己,岁月会让你从少不经事变成饱经世事。尤其是成家后,我们会深刻体会到“养儿方知父母恩”,知道父母是世间唯一无条件接纳、爱自己的人,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不易,改变自己与父母相处的方法。

不管用哪种方法,我们都要尽快地成长起来,尽快变成“明白人”。

因为父母年岁渐长,陪伴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少,让我们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而追悔莫及。

毕竟,我们穷其一生,也报答不完父母的生育、养育之恩。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有些人对自己的亲人爱发脾气,而对外人却很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