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我的两节课

文    梁树丽

差距

在四班上课的时候,我改变了模式,我想先讲单词,然后再带入课文,因为外研版八年级第一单元的单词有30个左右,而且还出现了像pronounce,pronunciation,complete,dictionary,excellent,vocabulary……这样长且难的单词,如果我直接讲课文对话学生肯定有很大的阅读困难,他们会很自然选择放弃。

我用的是课件,课件上面有音标,汉意和单词拼写,我从音标认读开始,然后结合音标来拼读单词,最后通过造句来理解巩固汉语意思。

按理说这样的思路非常适合我们基础差的孩子们,可是在课堂上我却发现孩子们对学习单词并不感兴趣,甚至还有孩子打哈欠产生了困意。

我终于明白这句“你以为就是你以为的吗?”的含义了。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马上对自己喊停,我必须放弃自己的自以为是,毕竟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孩子们,他们喜欢的就是适合他们的。

我放弃单词,开始转入课文上的对话。

孩子们读句子我听,遇到不会读的我来教,就这样一句句的学习和操练三遍后,我们在跟着音频跟读学习,这些生单词在读的过程中被反复强化,孩子们学习起来比我想象中的要快。

尽管如此,我在单词上耗费的时间总是多,结果对话练习的时间就少了五分钟。

第二节我是三班的课。

单词学习

我这节课没有学习新单词,而是在复习学过的11个句子之后导入课本上的对话。

对话中有新句子,里面有新单词,不怕,学生读到这里停顿的时候,我把这个单词展示出来,然后强化练习。

在四班课文的学习用了15分钟,而在三班对文本的学习用了半个小时,这十五分钟的差距自然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三班在课文朗读上比四班的更加流畅。

事实证明把单词融入句子里来学习比单纯的教单词效果要好很多。

那么问题来了,单词如何学习呢?

我采用的是课前十分钟来一个头脑风暴,把单词迅速地过一下,读音标拼写单词,看单词会读,看音标说汉语……这样变换花样的学习学生更感兴趣。

多样化要优于单一,这就是课堂活动的微妙之处。

在七年级的时候我没有用过多媒体,那时没有网,电脑的速度也不行,但是我们入住新楼之后,领导重新改装了新的网络,班上的多媒体用起来非常方便。

用多媒体成了我课堂的主旋律,这也是我课堂最大的变化。

我们的学生学期不同,上课如果拿着课本讲,孩子们基础差,我们说的句子他们根本不知道是哪句话,往往讲完了他们还是小白一个。

但用多媒体就不同,我直接让他们看题,看对话,一句句的分析,一目了然。

让孩子们看的清晰,听的明白,读的准确,写的留痕,这才是有利于学习的事情。

好成绩是读出来的,坚持课前十分钟的朗读,把生做成熟,这就是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多一些耐心和信心,尤其是教我们这样的蜗牛班,我们给孩子们讲课的时候更要用认真去投入,孩子们可以学不会或者不想学,但是我们传递给他们的要依然是我们的认真和负责。

我们不是给少数的孩子上课,而是在给全部孩子上课,每个孩子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样的重要,这是平等。

课堂多活动,多提问,让每一个孩子的名字都被老师提起,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每个孩子都看到自己的用处,而不是从大家中被剥离。

换一种讲法

虽然教我们这样的班级考上学的孩子的数目只是个位,但是与升学率相比,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认识与变化,老师这个概念留在心中的,学校这个概念留在脑中的,多年之后依然是美好的词汇。

没有什么比影响思想更重要的事了!

教学不易,用心很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思我的两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