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群效应》(2) 社群成员的四种角色

找到能变现的连接者

2016年,作者跟一位电商朋友交流,发现一个社群圈子的购买商品有10%的重叠度,如果算分类的话,有30%的重叠度。20万用户的自然分享和推荐,每个月可以带来1亿元的销售额。由此可见,将电商的商品推荐和用户社交关系结合,能带来如此巨大的作用。来自好友和“相似人群”的信息,对购买决策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家基于社交数据的营销公司Target Social对一些大事件上的传播数据进行了特定的分析发现。大事件的动态分析下图所示。

有些粉丝不仅围绕这大号周围,还二度扩散出一些圈密集的小圈子,这表明有些账号的粉丝非常活跃。在这个传播案例分析中发现,46.25%的参与量是由0.8%的人产生的,近一半的量是小群效应产生的结果,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找到这0.8%的活跃用户呢?作者把社群的成员角色划分为4个层级:

1:普通人,社群中90%以上都是普通人,他们就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是社群最为坚实的群众基础。

2:连接者,是指将信息分享出去的社群成员。他们串联起了不同的社群和人群,是推动信息在无数封闭小社群中扩散的关键人物,而且部分连接者也具有意见领袖的作用。

3:局部意见领袖,是指那些能够影响小范围人群的用户,他们能影响就正是他们自己的粉丝。

4:全局意见领袖,是指那些能更大范围影响用户的超级明星,他们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粉丝的范畴,比如王思聪,他参与创办的熊猫TV直播,早期的5000万用户大部分都是被王思聪及其关系链好友吸引而来的。他就是我们所说的全局意见领袖。

在这种角色划分模型中,对社群规模其决定性影响的是这0.8%的连接者和意见领袖。如何在社群中寻找和激发这些连接者,一直都是社群工作的重点。

在社交网络中有一个传播层级的概念,就是一个信息发出后被转发传播了多少次,在一些强关系为主的社交网络中,分享用户也能带来10层以上的分享扩散,也就是一个用户分享后,能够连接不断地影响10层以外的潜在用户,病毒传播就是以这个为参考依据的。比如滴滴红包就可以达到17层的传播力。

如何将普通人变成连接者,作者列举了杀人游戏的例子。在杀人游戏中,大家都知道法官起到了游戏最关键的发起、组局和控制进度的作用。2016年2月,张萌推出了狼人杀英雄榜,充分利用了这个法官的角色和意义,他发现,一旦有人成为法官后,便有意愿回到自己的所在的圈子,利用微信群组织新一局的游戏。法官在这个游戏中就是至关重要的连接者的角色。如果不但有新法官加入,就会由不断新群建立起来。所以英雄榜的重点开始关注“法官”。2016年2月张萌推出了一个小功能“法官人气值”,上线一个月后,英雄榜的公众账号新增粉丝由100多人,上升到300人左右,活跃用户也大幅提升。5月11日,英雄榜推出了法官认证制度,排位赛不再由团队组织,而是由认证法官发起。到7月初,100位法官组织了2000局比赛,共1400位玩家参与,参与用户数达到2万人,公众号粉丝上升为8万人。到9月底,英雄榜用户达到30万,法官人数增加到800多人。

英雄榜在日常的运营中明确找到了那些连接者和局部意见领袖,通过各种功能、榜单、认证机制等方式引导、发现并吸引这个人群。最后将法官从一个个普通用户培养成为了连接者,每位认证导师就是一个局部意见领袖。

发现连接者的几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一个员工小组,在微信和微博上找到真实用户;

第二步:阅读目标用户近半年以来的朋友圈或者微博信息,进行分析总结;

第三步:这些信息会告诉我们当下的目标用户期待什么类型或者主题活动,他们云集在哪些账号和app周围,以及采用什么样的风格表达自己的诉求等等。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分析出这些用户的基本画像;

第四步:人工分析会强化团队对这些关键信息的掌握,形成不一样的理解深度。最终帮助我们找到那些社群中的潜在连接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群效应》(2) 社群成员的四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