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关系破冰要从一桶炸鸡说起

既然都在斗政治正确,那么《绿皮书》获奖应该是最大众也最能接受的结果。它的本质是好莱坞白人导演拍的一部有关黑白种族和解的电影。 

又是一年各种“政治正确”的奥斯卡。回看这几年的奥斯卡颁奖礼,几乎年年都被评说太政治正确,似乎谈论奥斯卡的政治正确成了另一种“政治正确”。《绿皮书》获最佳电影无疑是对这周五内地上映最好的宣传,它的获奖也如预料中被认为政治正确。

其实无论《绿皮书》拿不拿最佳电影,政治正确话题都避不开,因为本届的颁奖本身就是大家都在互斗政治正确,《黑豹》、《罗马》、《波西米亚狂想曲》哪一部没有政治正确,而这些电影都各自揽下多个重要奖项。

既然都在斗政治正确,那么《绿皮书》获奖应该是最大众也最能接受的结果。它的本质是好莱坞白人导演拍的一部有关黑白种族和解的电影。导演彼得·法雷里(Peter Farrelly)此前一直以拍摄低俗喜剧闻名,是炮制厕所幽默的行家,没想到这次戏路一转,拍摄人物传奇,如果诛心论看,拍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冲着政治正确热点和颁奖季去的。

当然若只以场外因素看待《绿皮书》获奖而忽略电影本身在艺术上的优点显然是不可取的。《绿皮书》拍得很通俗,兼具喜剧类型对大众来说十分讨喜。它的剧本、叙事、演员、音乐各个环节都做得不错,它或许在艺术上没有《罗马》突出,但它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拿捏平衡,这也是奥斯卡作为一个工业奖项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

最佳电影“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所谓绿皮书(green book)是一本专为黑人而设的旅行指南,标注了各城市中允许黑人进入的旅店、餐馆。它的故事说的是20世纪中的美国,一名黑人钢琴家,为前往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巡演,找了一个粗暴的白人混混做司机。

《绿皮书》就像是1989年的奥斯卡最佳电影《为黛西小姐开车》(driving miss daisy)调转版,后者讲述的是黑人司机(摩根·弗里曼 饰)为富裕阶层白人太太黛西小姐(杰西卡·坦尼 饰)开车,黛西小姐从一开始对黑人司机充满偏见到最后两人结下深厚友谊,成为她晚年最贴心的朋友。影片当年在奥斯卡上大放异彩,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化妆四项大奖。30年后,它的身份调转版竟也同样获最佳电影,真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89年奥斯卡最佳电影《为黛西小姐开车》

《绿皮书》单是身份调转就充满看点。两人初次见面的一场戏,托尼一进雪利的家,犹如进了皇宫,各种名贵藏品、象牙看呆这位出自基层的意大利裔白人。接着雪利一出场,俨如皇帝,一个双人镜头雪利坐在台阶上的“龙椅”高高在上,托尼坐在下面,形成强烈的阶层对比。用托尼事后对妻子形容,他就像非洲哪个大部落的酋长。

雪利前往南方州分巡演,要请的不仅仅是司机,还要在遇到特殊处境下能解决问题。托尼在酒吧做“公关”就是帮老板“解决问题”,开场在酒吧的戏就让观众见识了托尼的手段,不然唱片公司也不会强烈推荐托尼给雪利。维果·莫腾森为演绎托尼增磅,《魔戒》三部曲里的阿拉贡在这里变成了肥胖、油腻、贪吃、话痨的粗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阶层关系打破要从一块炸鸡说起

《绿皮书》的叙事经典和传统,工整的三幕剧结构再次印证了经典剧作手法放诸四海皆准,且永不过时。托尼一开始歧视黑人,黑人在他家用过的杯子他都扔掉,他接下这个短期工作纯属为钱,雪利对这个粗鄙白人也有戒心。两人“带着矛盾去旅行”,路上会经历什么,两人关系怎么发展是第二幕叙事的重点。

看完《绿皮书》最想做的一件事竟然是去KFC买炸鸡。影片这一段应该无疑是一个植入广告吧,两人驾车穿州过省,途径肯塔基州,馋嘴的托尼一下就想到肯德基爷爷的上校鸡块,买了一桶上路。这个广告不仅植入得毫不违和,而且在全片叙事有重要意义,它打破雪利和托尼之间的阶层隔阂。

托尼觉得自己比雪利生活得更“黑人”,他惊讶雪利不吃炸鸡,不认识黑人歌手,不怎么听黑人音乐;雪利因缘际遇从小接受严格古典音乐训练,成为一流钢琴演奏家,出入上流阶层为高等白人演奏,看似身份阶层发生变化,实则骨子里他仍是被歧视,只因他的肤色。有一场戏雪利看到烈日下耕作的黑人,也许他内心很复杂,这里是美国的南部,这些和他同肤色人种可能终身改变不了命运,而那些田里的黑人看到雪利的衣着气派都停下工作投来异样的眼光,白人司机帮黑人开车,这个也许是他们有生之年从未见过的画面。然而接着下一场戏就是雪利在北卡的大庄园表演完上洗手间却被要求他只能到外面用木板搭建起来的茅厕。在美国南部的白人看来,这无关身份职业,雪利其实和那些耕地农作的黑人并无区别。

就角色的层次,雪利显然要比托尼复杂,他一开始表现出来的孤高,到后面才知道内心是孤独,这种孤独来自他的肤色和身份的冲突。马赫沙拉·阿里的演绎到位,三年两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美剧《真探》大热,无疑近年最有实力的黑人演员。

雪利教托尼把家书写成情书

生命影响生命

两人这段八个星期的旅程不仅仅是结下深厚友谊,而且再次印证什么叫生命影响生命。托尼大老粗一个给妻子写信像写流水账,雪利教他如何遣词造句把家书写成了情书,托尼也懂得如何在处理情况时保持自己的立场和底线。

剧本的现实基础主要是来自托尼一家的忆述,当中有多少艺术加工,对雪利的形象是否过于片面化我们不得而知,因而也有人认为《绿皮书》像是白人编导拍出来自嗨。不管怎样,从片尾那些真实照片可以看出两人多年保持的友谊,两人均在2013年先后去世。《绿皮书》是善良友好的,它的主题最终是黑白种族达成的和解和大团圆,在今时今日的美国,确实是最最正确的政治,它的获奖也就不算什么冷门了。


==END===

《罗马》的本质仍然是炫技

两种《新喜剧之王》的评价都是极端的

《影武者》的武士精神悲歌

你可能感兴趣的:(阶层关系破冰要从一桶炸鸡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