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10.17寒露十日//鹧鸪天·潼关八景之五:风陵古渡//寒露·秋景·秋意(十)

         

      题记:风陵渡是潼关北门和东门外一段黄河的渡口,因黄河滩涂古有女娲(风姓)墓,故而得名。该渡口是连接山陕乃至华北的大码头,自春秋以来就是秦晋间的水上交通枢纽。降至清雍正六年(1728),渡口犹有官船11只,水夫84人,尚且不计两岸的私船和过往客商的船只在内。由此可以想见,当年水运的繁忙和码头的热闹情景。

鹧鸪天·风陵晓渡河水寒

      风陵晓渡河水寒,双龙黄渭会面喧。交通枢纽史悠久,云集行商船未阑。

      茫烟雾,急流湍,桨声清越乐音欢。洪波涌起飞云际,百舸争流渡晓天。

风陵晓渡历史遗迹———

      风陵渡是潼关北门和东门外一段黄河的渡口,因黄河滩涂古有女娲(风姓)墓,故而得名。该渡口是连接山陕乃至华北的大码头,自春秋以来就是秦晋间的水上交通枢纽。降至清雍正六年(1728),渡口犹有官船11只,水夫84人,尚且不计两岸的私船和过往客商的船只在内。由此可以想见,当年水运的繁忙和码头的热闹情景。

      每日拂晓,沉睡的黄河刚刚苏醒,岸上树影依稀可辨之际,南来北往的客商和旅人便接踵而来。一时间,码头上人声喧哗,车声辚辚,鞭鸣马嘶,一片熙攘。遥望黄河上下,烟雾茫茫,桅灯闪烁。船只南北竞驰,彩帆东西飞扬。侧耳倾听,黄河哗哗的涛声,船夫们的号子声,商旅们的呼喊声,橹声,鸟声,钟声……汇成一片,古渡两岸回荡着优美的清晨争渡的交响曲。

      这大约是一个清秋的拂晓。潼关城内麒麟山上的晨钟还未敲响,诗人林云翰便出关城东门直奔风陵渡而来。

      林云翰此行的目的,不只是为了造访昔日周武王“放牛于桃林之野”的圣迹,而他最大的兴趣却是游览黄河晓渡的热闹情景。此时天还未亮,而在潼关城通往渡口的道路上,一路都是早行的商客和旅人。在忽明忽暗的灯笼照引下,人影绰绰,步履匆匆,形成了一支神奇的队伍。当林云翰随着人流来到渡口上的时候,黄河上的雾还没有散开。漫天晓雾里,感觉到水气特别重,那高挂在桅杆上的航灯闪着黄色的光晕,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感觉。此时的码头上早已热闹起来。

      这里堆放的盐、碱、棉、炭等货物恰如一座小山。而蜂拥而至的商客和旅人正争着赶坐头班船过渡。一时间,喧声四起,给这秋晨清寂而广漠的黄河增添了几分鲜活的气息。林云翰好不容易挤上了北去的渡船,由于回流太急,船夫们疾忙使劲摇橹,这才拨正了船头,向对岸驶去。这时天色一亮,只见满川道的青草在残月的余辉里闪着寒光,而远处的岛屿波光摇曳,曙色浮现,愈显得清丽之至。眺望着曙光升起的东方,一缕乡愁不觉袭上了他的心头。他面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水感慨万千。是啊,他淹留在这座秦地关城已有一些时日了,什么时候可以回到关外自己的故乡与家人团聚呢?等到船靠了岸他独自伫立在沙洲上时,心情依然是惆怅不已。

      这一日,林云翰在风陵渡游览了周武王的胜迹后,又返回了潼关城。周武王的胜迹似乎没有给他留下多少印象,倒是清晨渡口那繁忙热闹的场景却引发了他的诗兴。于是,《风陵晓渡》一诗便落于腕底:

周王曾此暂停车舟,陈迹千年今尚留。

傍圻人暄争急渡,开头棹疾逆回流。

满川草积寒光映,隔屿波摇曙色浮。

几度临澜动归兴,不堪惆怅重沙洲。

            2021.10.17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勇//10.17寒露十日//鹧鸪天·潼关八景之五:风陵古渡//寒露·秋景·秋意(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