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认知驱动》走出成长陷阱,实现交换价值

我们那么努力,还是看不到希望,那是因为我们正在遭遇成长陷阱。

人的成长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内向成长,一个是外形成长。

内向成长通常是指培养习惯,外向成长通常是打造技能。

我们都喜欢内向成长而回避外向成长,答案很简单:培养习惯容易,打造技能难!

汪曾祺的散文《生活是很有趣的》写到西安联大的一个学生,他每天都到茶馆中去读书,甚至把自己的牙具都带到那里边,可是因为一直没有输出作品,所以终身郁郁不得志。

我们每天早起、跑步、读书、每天坚持学习,忙碌到感动自己,但这些都是内心的成长。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过度专注于内向成长,而忽视了外向成长,就难免遇到成长陷阱。

我们只有培养过硬的技能,持续输出作品,才能遇见理想的自己。

01、打造技能必须有产出。

产出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写文章,做视频,做演讲,讲课,回答问题。

在输出时很难起步,就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输出内容总是过于担心,害怕不好。但是只要有了输出的意愿,即使刚开始不完美,只要持续打磨,我们的作品就会变得越来越完美。

另一个影响我们输出的原因就是在输出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可能写作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写着写着遇到卡壳的时候,就会产生注意力转移,马上放下去做自己得心应手的事情,或者是重新拿出另外一本书开始新的阅读,就是因为读要比写容易,就好像许多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喜欢看书,从不动笔做题是一个道理,看着都会,写起来就蒙。结果书读了不少,却什么都没记住,写作也一直停滞在自我感动阶段,离创造价值的距离越来越远,提高技更是无从谈起。

打磨过程作品的过程是“艰辛和痛苦”的。随便打开一本书,参考文献都是几十本,写好一个话题,要查阅很多资料,要反复推敲表述的方法,甚至写了一天却要推倒重来……这样死磕,才能形成满意的原创作品,本书的作者周岭就是这样走过来了。

向内发展养成好习惯,为了成事,持续实践“价值产出”,才能让良好的习惯才会大放异彩!

02、激励自己去创造“可复制的价值”。

经济学中有个词汇叫等价交换。只有我们的输出有价值才会被别人强烈需要,才能参与到更大的社会交换中去,并得到对方对等的回馈。

写作者要想创造价值,周岭采取的策略是:力求每篇文章都追求底层、不碰热点、不说个人碎碎念,砍掉浮夸的表情、无意义的插图及一切与主题无关的东西;同时力求每篇文章都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改变一个观念,而不是让人情绪高涨一下之后就归于沉寂了。

她的这个策略,对于每一个想写作的人,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反复追问他的价值在哪里?

这样就把我们从追逐热点,抱大腿中解救出来,在创造价值的路上越走越远,实现复利效应。

03、实现价值交换,要给自己足够的时间

知道了开始和坚持的重要性,但是要经历多长时间,我们才能看到交换的价值,依然是我们的困惑。

周岭老师是用知识为价值加码:采用“顶级信息论”和“10万:1千的输入输出比”。看到这两个信息你可能一下就懵了,这样的输出比,我要看多少书啊。

真正成就一件事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正如李笑来老师所说的七年就是一生。当我们也把自己的计划放眼到七年的时间,就不会那样焦虑了。

我们说,习惯的养成是属于内向成长,但是内向成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更何况外向成长呢。

一个习惯的养成标准是:这些习惯必须根深蒂固成为自己毫无觉察的行为,也就是成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所以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调查显示,养成习惯的平均天数是66天,最长254天。

弄清了这些我们就不会那样急于求成,真正回归到价值上来,即使我们写出来的文章,无人看、无人点赞,我们依然能够坚持内心的标准。

现在开始大量阅读、输入,用知识为价值加码,牢牢盯住“价值”这个方向往前走,一定会走出陷阱,走进柳暗花明,积攒价值交换的筹码。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认知驱动》走出成长陷阱,实现交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