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人才和人物

在我看来社会上的人大致可以用人手,人才和人物来划分。只会干活,没有创造力的人叫“人手”。能够被人需要,产生创造力和自身价值的人叫“人才”。一个行业的领军人,指挥者,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人叫“人物”。

现在社会上“有知识,没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就是没有意识到上学的目的是什么。读几本专业课的书,考试好歹通过,混几张荣誉证书,一切都是为了就业。这种教育只能培养“人手”,而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手”,所以“人手”在中国找工作是需要托关系找人的。之所以这些年培养出了这么多“人手”是和家长的无知有关的。现在家长普遍存在一个“难民心里”。每天都在给孩子灌输找工作多难,要好好学习,大学毕业后动用什么关系,把你送到哪个不错的单位等等思想。让每个年轻人都忘了自己的理想,好像都是饥不择食的难民,有口吃的就是娘。想想,每天抱着这种心态在受教育,最终毕业以后不当“人手”才怪。

社会真正需要的是有能力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力弱一点没关系,年轻人,有的是时间可以学。犯错误也不要紧,年轻人,有的是机会可以改。关键是有一种人才的意识,心中有梦想,每天都在为了梦想而努力。别再让父母拉着老脸去求别人给自己找工作了,也不要老呆在家里啃老了,二十岁的年龄干着连八十岁老太都能干的事,还有什么颜面活在世上。

至于“人物”,这是一个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这个高度不是一个平凡的人靠单纯的努力就能达到的。常言道“寒门难出贵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从社会底层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业务方面出类拔萃,这只能算是“人才”。有一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在冥冥之中,决定着一个人的成长高度,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底蕴”。这个东西不是靠个人的努力直接得来的,而是靠一个家族的人在一代又一代的奋斗中积累起来的。文化底蕴影响着方方面面,为人处事的方法,待人接物的习惯,上层社会的处世原则等等。所以“寒门”出来的子弟只能通过努力成为“人才”,而“人物”产生是建立在拥有厚实的文化底蕴的家族和个人不懈的奋斗的基础上的。很遗憾的是,我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算是出身寒门,此生注定不会成为“人物”。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是:加强自身修养,让自己这一代人上一个台阶。给我们的下一代或者再下一代提供机会,让他们成为“人物”的机会比我们大,那我们这一代人就算没有白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手,人才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