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读《小砍刀的故事》

文/苇眉儿

最近,我越来越喜欢阅读红色经典系列作品了。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能够静下心来看看书、写写字,于我而言,是一种很难得的享受了。你,他,且去想方设法多挣钱、千方百计多赚钱好了,继读完《刘胡兰传》《两个小八路》《今夜有暴风雪》《闪闪的红星》后,一本《小砍刀》读得我如痴如醉。

有道是:少年壮志不言愁,民族大义记心头。愿得此身长报国,不逐敌寇誓不休。

这样一个保家卫国英雄无畏的红色少年形象,深得人心。

他,就是喜欢使刀、七岁就开始练武的郭顺,人送外号“小砍刀”。用                   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人员陈志国陈区长的话说,“是一块好铁,在革命队伍里,一定能够把他熔炼成一块纯钢,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的好战士”,此话果真,这个习武少年在旧社会的革命队伍中成长为一名少年英雄,一名抗日英雄。

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呼唤英雄,寻找英雄,满怀希望重温过去的峥嵘岁月,少年壮志不言愁。现在这个社会有很多人热衷追名逐利崇尚金钱至上,其实越是这样的一种情形,越是需要找寻这种红色精神来养育和滋补我们贫瘠的心灵。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那一代一代人都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他们那一代一代人都有着坚定的精神信仰,他们那一代一代人都有着崇高的理想追求。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为了民族的解放和自由,为了新中国的早日到来,小英雄雨来、孙大兴和武建华两个小八路、闪闪的红星潘冬子、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都用自己殷红的少年热血和青春招展的风采,谱写了一首首英雄的赞歌。

小砍刀,就是这样一位红色少年别样红。虽然他们那一代代人已经远去,成为生活在那艰苦年代烽火岁月里中国少年成长传奇的缩影。昨天的故事,提醒新中国的我们应该牢记我们的祖国和我们的民族曾经有过的屈辱和苦难,我们的祖辈和父辈为之奋斗的那些理想和信念,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红旗招展战火纷飞越发映衬出革命者那金子般心灵的璀璨。

小砍刀,人虽小,却谱写了小英雄的壮丽史歌:自古英雄出少年,小砍刀陪伴我战斗,党的光辉记心间,星星火炬闪光芒。

勤耕是一位很接地气的作家,在他的笔下,小砍刀郭顺、郭老松、秀银姐、立武大伯、武老道、卖老豆腐的李罗锅子李二哥、烙饼的王老贴、卖挂面的赵老常、小砍刀的邻居二寡妇、十字街上开茶铺的郭老炊、满仓、大贵、兰亭、陈区长、二虎子、董营长、赵排长、李班副、交通员老赵、卷子房的伙计老侯、老房东张大娘……以及文中的反派人物东街巡警局局长贺连升、缉私队队长张疤拉眼儿、吴老昆、吴老昆老婆张莉莉、县长米华发、李家楼李二邪瘫子、值星小队长吴二坏、缉私队的赵坡儿等人,各人说话行事都符合各人的年龄、身份、职业和阶级身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带有非常浓郁的北方农村生活风俗画的风格和气息。

文中有很多当地生动贴切的民俗俚语,我记下了一些,现在再来翻翻看还依然忍俊不禁,觉得有意思极了。

“旱地里拔葱。”

“难家不会,会家不难。”

“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

“既敢逮狐子,就不怕臊。”

“心急吃不得煤火饭。”

“胆大包天,有吃有穿;胆小人熊,一辈子受穷。”

“谷锄七遍饿死狗,瓜锄九遍满地走。”

“喝凉水拿筷子——空扒拉。”

“王八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

“种地靠犁,打铁靠锤,要饭讨食还要有个枣木棍儿呢。”

……

当然,书中还有一些地方不尽如人意。第二篇文章《小马的盒子枪》中有两处与第一篇文章《小砍刀的故事》在语言内容上不能说一模一样,但也极尽重复之嫌。

《小砍刀的故事》中有这样的对话。

“你是干什么的?”

“我们是八路军十五团,来号房子的,大队随后就到。”

《小马的盒子枪》中则是这样的对话。

“老乡!这是什么村啊?”

“干什么的?”

“俺是十五团,今儿晚要扎在你们这里。”

书中还有类似的情节。

《小砍刀的故事》中有这样的对话。

“咱们的兵工厂在哪儿呀?”

“在——日——本——国!”

“你净糊弄人。”

“一点儿也不糊弄人。你没听人家唱‘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吗?有本事到鬼子手里夺去。”

《小马的盒子枪》中则是这样的对话。

“咱们有兵工厂?在哪里呀,怎么我不知道呢?”

“咱们的兵工厂在日本国里。你没听见说‘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吗?”

……

书中还有一处校对的错误。

第三页第三自然段开头“正当小砍刀抽刀的当儿”一句前应该空两格。

……

当然,瑕不掩瑜。我依然对《小砍刀的故事》一书情有独钟。

惟愿无数如《小砍刀的故事》里的小砍刀一样的玲珑少年: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