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夺命网课”终于让父母认清了自己


最近,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确定开学时间。


每每一地官宣开学,总能在微信家长群里看到各种欢欣鼓舞的表情包。


下面这样的图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虽然这些内容略显夸张,但却折射出中国教育的普遍痛点。


1


如果有人敢说中国家长不重视教育,大概会立刻遭到口诛笔伐。


随便一个教辅机构门口,成排而坐的家长永远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随便问一个一二三线城市学龄儿童的父母,每年的子女教育开支必然数万甚至数十万之巨。


一线城市动辄千万的学区房更是令人咂舌!


要时间,给时间!要力气,出力气!要金钱,不含糊!


还有人敢说咱不重视教育?


没错!对外,咱很重视,甚至不惜一切代价。


可转头向内,却似乎忘了家庭也是教育的重要载体。


2


“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诞生自重男轻女的父权社会。沿用到现代社会,“父”只是一种代称,可父可母,亦父亦母。


所以,改成“养不教,家之过”更为贴切。


古人都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延伸出了“家教”一词。

时移世易,家教在现代社会自然也应赋予不同的内涵。但很多人似乎忘记了家庭的这层意义。


身为父母的你,提到子女教育时最先想到什么?好学校?好老师?好辅导班?好学区?好网课?……

诸多的“好”中,似乎很多人都忘了“好家庭”这个根基。


你或许舍得花费千万购置学区房,却不舍得在孩子回家后放下手机陪他读书。


你或许甘愿牺牲周末的闲暇陪娃上课,却不愿用心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知识体系。


你大概经常教育孩子要懂得课前预习,却不愿花点心思认真“预习”真正科学的学习路径。


你宁肯捧着手机刷微博、看抖音,却不愿沉下心来了解真正有用的育儿知识。


类似的家长都有一个共同思想: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出钱找最好的学校就尽到了全部责任。


可是,疫情来了,钱似乎不好使了……


3


开头的图片虽然只是段子,但之所以能广为流传,必然是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疫情给家长和孩子创造了亲密接触的空前机会。虽然大家原本就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可是自从孩子上了学,绝大多数学习任务都是在学校里完成的。


彼时,真正负责孩子学习的,是老师。


多数家长只是偶尔监督家庭作业,最多协助批改。仅此而已。


而疫情期间,我们却难得与孩子24小时相处无间。


自从网课开始之后,父母终于亲眼见到孩子的学习状态。真正实现了预习、学习、复习“一条龙服务”。


于是,各种崩溃之声此起彼伏。


相比之下,“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些作业鸡飞狗跳”简直成了小儿科。


百度一下“网课 自杀”,类似于下面的新闻相信大家都多少有所耳闻



好端端的传道授业,仅仅换了上课的地点,缘何就变成了“夺命网课”?

 

家庭环境自然难辞其咎!


4


其实,对很多家长来说,能上网课已是无比幸福。


受到疫情影响,各地最初大都只是反复推迟开学时间。直到发现短期无法复课,才不得已上马网课。


在网课正式开始前,许多家长其实早已抓狂。


因为在如此漫长的寒假中,难得与孩子长期共处的父母突然发现,没有了老师和辅导班的支持,他们竟完全不知该如何与学龄子女共处。


但凡有点意识的父母大概都意识到,不能干等着学校开学,似乎要做点什么。


可是究竟该做什么呢?自己竟茫然无措。


今天心血来潮背两个单词,明天灵机一动背两首古诗,后天临时起意做两道奥数。


似乎什么都做了,又似乎什么都没得到。


当弹尽粮绝、思路枯竭时,终于等到了“网课”这个救星。


却不知,其实是从一个坑跳进了另一个坑,一个夺命的坑。


直到开学日期官宣的那一刻,无数的愤懑终于得以释放。


须知,身为家长的你对开学满怀期待时,你的孩子又何尝不是?

 

这份共同的“期待”背后,暗含了多少无奈。


5


学校虽然复课了,家长的觉醒之路才刚刚开始。


如果你对上面的描述深有同感,那就是时候对自己的家庭教育反躬自省了。


如今的家教不再只是单纯“见人打招呼,叫声长辈好”之类的礼仪规范。


你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期许,你的家教就需要融入什么样的元素。


暂且不论教育产业化的利弊得失,至少,它让许多家长忽略了自己的“养而后教”的职责。


君不见,当下的政策一边喊着减负,一边收紧学术通道,逼着过半的孩子走职业教育之路?


原先学校减负,课外可以花钱辅导。可现在连校外都开始清理,教育部的负面清单也引发广泛热议。

面对这样的现状,家庭这个教育中长期缺位的一环必须补上。否则,你的失职只能由你的子女来承担。

无论你认同与否,趋势已然摆在面前:让教育回归家庭,才是今后的大势所趋。

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爸不是灭霸(miaoba-mieba)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情下,“夺命网课”终于让父母认清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