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与不该

百家争鸣是好还是坏,这要看后世的社会和政治环境。

若是现在来说,是好的。毕竟你有想法,是可以发声的。即使是面对一个迂腐笨拙的君王,搞得自己不开心,披头盖脸地骂也是无关紧要的。比如孟子。因为那个时候,有点意识的人还是对知识分子有所尊重的,可况君王正需要你的才能为他谋取天下。各执所需,天下运行的真理。

那个时候,墨子、孔子、孟子、老子等聚在一起,争学斗术,夸赞自身的理论,抨击别人的观点。他们当中自身理论之间有着很深的矛盾性。如果去肯定墨子说,那势必否定老子说,两者不可存一。但即使如此,他们的理论学说还是允许存在那个时代,更有甚者,依然影响着后世的社会结构和治理。

我认为,那是属于东方的文艺兴荣。

何为兴荣?之前不曾有过,而之后,也不再有过盛景。

目前看来,确实如此。

为什么总是在文化建立的最初时代,人们碰撞出最令人兴奋的精神火花?难道是后世的人没有古人聪慧?还是古人是另有奇径?

都不是。中国近现代人里面是不缺乏思想上的佼佼者,但最终没有成大气候,没有一套足以影响众人乃至后世几代人的思想体系。

而其原因在于未变。

什么没变?

思想。

百家争鸣时固然热烈,可无论在猛烈的火山爆发也终究会有停息冷却的时候。同样,他们之间也要分出个胜负。

所以,在孔子的植育、董仲舒的提议和朱熹的巩固下,儒家思想终于根深蒂固的扎在了中国人的心中。即使在现代社会化和西方文明的熏陶下,中国在生活的方面也终究挥不掉过去的影子。

思想这玩意,讲究先来后到的。

刚开始的时候,每个人思想的条条框框很少。听墨子说,有点道理;听孔子讲,也有点道理;听老子言,怎么觉得还有点道理!但是,到后来,大家内在都有所相信,思想上开始构建自己的思维框架,便自然去抵触异于自己的思想。这如同法律建立之初,有很多空子可钻一样,可到了后来便执法严格起来。

但定势思想以后再改不成?

不成。

比如一人从小就信佛教了,那后来再让他信仰伊斯兰教,那肯定是难上加难的事情。特别是思想通过系统化和政治化的运作后,对人的摆布和控制,更是难以摆脱和磨灭的。比如儒家思想的盛行。

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人说中国出不了大的思想家,那是情有可原的,并不是中国人不行。有一群人把源头给你按死了,你零零散散的几位,乃至几百位出来反对连个屁都算不上。况且,中国人的忍耐力还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面对强势,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还不都是受了气就在心里默念。又或者嘴上念叨着:我能怎么办,忍忍就过去了。还有些敢于言争的人,可下场又是如何呢?

很多人是憧憬着某些时代,想要回去,能回去吗?

回不去。

那就想要重来?

来不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一波江水有一波江水的起伏。

你在自己的白米饭里去寻找炒蛋,纯粹是扯蛋,因为它本来就不是蛋炒饭。

应该做的是去,细细品味白米饭的滋味。蛋炒饭固然香味可口,可白米饭也有着甜津津的美味。

你若是不珍惜,先把肚子填饱,却要吵着吃蛋炒饭。只能小心着妈妈的态度,搞不好饭没的吃,还要挨顿打了。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读后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该与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