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1

在漫长的学习经历中,我意识到:

1、尽管各人学习的目的、阶段和内容也许完全不同,但是一些相同或者相似的场景总是重复出现;

2、同时与这些场景密切相关的,我们对一些学习的重要问题的判断和选择都必将直接或间接对结果产生相对稳定的影响。

3、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的抉择,甚至将对学习结果产生决定性和持久不可逆的影响。

这些重要问题包括:

1、怎么理解学习的意义?

2、学习是否存在战略规划?怎么进行规划?

3、怎么看待学习过程中的节拍节奏现象?

4、怎么看待个人努力和外部因素?

5、怎么看待过程和结果?

6、怎么看待学习思想、学习工具和学习方法?

7、制定短期学习计划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8、怎么看待影响“学习状态”的要素?怎么保持好的状态?

9、影响学习结果的其他重要问题

我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许迥异不同,但无不遵循着不同的文化精神以及其背后的伦理构建起的理念。其并同着现实着的客观条件一起,支配着我们学习行为的全部方式与最终的结果。

本书认为:正是由于大多数人对这些问题缺乏系统性和辩证性的认识,故而导致持续性的失败困境。

例如,不少人都相信:“只要拼命学,有什么是学不好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持这个观点,自觉或不自觉地,你都会用学习时间的分配、写题写卷子的数量等指标来衡量这个努力和“有心”的程度,并将这两个变量与你的学习结果直接挂钩。

现实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仅从定性的角度来看。学习时间的投入和“用心”的态度和学习结果在一些时候成显著的正相关。但是仅仅这这两个因素并不能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很努力、很用心后的结果仍然很难看。

那么把“天赋”、“基础”、“环境”、“习惯”这些模棱两可的因素再加进来呢?

这像是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但这个认知模型也存在巨大的缺陷。由于模型中各个因素对于学习结果的影响很难评估,所以很容易让人产生归因谬误。

当你持这样的朴素认知模型,下面的场景很容易出现:

当你成功或者羡慕别人的成功的时候,会单纯地把“我更加聪明、努力”当作成功胜利的核心原因。

当你失败的时候,则简单归因于自己还不够努力,努力的方式不对、习惯太差。就像古代皇帝炼丹,前面吃死一堆人了,后面的还要接着炼,都觉得是前面的人投入不足、方法不对,自己就是那个能干成的。

反复失败几次,更有意志力薄弱者,把原因简单归咎于所谓“基础”、“天赋”、“习惯”,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材料,垂头丧气地被动逃避或选择放弃。

正确的行动来自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自于正确的认知。不论是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学习结果和自己的能力界限,还是改革自己的学习行动,提升学习能力、实现学习目标,显然这个朴素的认知结构都很难说起到了正面的影响。

不幸的是,我发现大多数人都是这么相信的,而且坚定不移。

自以为是乃人之天性,未抵达终点之前,每个人都自以为自己所信奉和坚持的东西才是对的。但是就算是你日日苦修于自己选择的路上,只要没有顺着事物的本性去做,即使你自认为自己所用的方法是如何如何的正确,实际上却已经偏离了正道,其结果就必然会差之厘毫,谬以千里了。

如同任何一门科学,绝大多数复杂的问题都几乎不可能用简单的方法得到较好的解决,而需要从多个视角进行细致地研究。本书认为学习行为本身也是一件很复杂很困难的事情,若希望改造我们的学习,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仅仅滞于表面的朴素观点很难达到目标,如对学习这一过程缺乏系统性的认识,我们就很难理解真实的学习规律和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本书的价值正在于从一种系统的角度提出讨论影响学习结果的诸多要素与重要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分析框架与方法论供给读者参考。

但想仅仅通过读这本书就想了解学习的规律或短期内脱胎换骨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还需要大量的、长期的实践来融会贯通,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希望读者不要流于表面。

一方面,本着“先有后好”的态度,该书的水平必然只是反映了当前初创时期的实际情况。

另一方面,我创作本书时的不少具体性的结论特别是关于战术、策略的部分是根据自己的个案与身边人的观察所得出的,读者削足适履未免会适得其反。

但书中本质的思想:即强调对客观现实与规律的尊重和服从;对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辩证的思想的推崇;对强大的心力、更高的心境与完善的人格的追求 是不会改变的。希望读者能够领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