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爱、去恨、去了解

这个标题是“得到”里面《武志红的心理学课》的一篇文章的标题,这篇文章看完后我特别激动,因为我没有想到去爱、去恨有这么巨大的能量,至于为什么,你听我慢慢来说。

昨天的文章提到了比昂的理论,他强调“真实地活着”,还学到了“负爱、负恨和负知识”,通俗地来说,憋着爱,就是“负爱”,而憋着恨,就是“负恨”,当知识只是凸显一个人的自恋,那这就是“负知识”。

昨天的文章一发出来,朋友就跟我说“快意恩仇说起来很简单,但又有几人做到呢”,我接着回复他的话说“敢爱敢恨也是”,嗯,好像意思差不多~

你会发现“敢爱敢恨”的人的确很少,大部分的人做不到这样,但你会在这部分人身上发现他们似乎总有一股活力或者说是一份能量,他们活得很洒脱,没有那么容易受到羁绊。

在关系当中,我们都喜欢做“好人”,甚至会毫无底线地迁就对方,最终导致关系走向破裂。

武志红老师举了一个他上课时的例子:

有一次,我课上的一位女士,讲她如何用讨好的方式对待男友。我的一位朋友就对她说:你不能这样做,你这样做的时候,既没有尊重你,也没有尊重他,更没有尊重你们的关系。你该按照你的本心,他伤害你你就报复他,这样才能教他如何正确地对待你,这才是对你、对他、对你们关系的尊重。

正确地表达“恨”,也是一段维持一段关系所需要的。

我想让你知道,一个人如果把“恨”藏了起来,不去表达出去,“恨”的黑色能量并不会消失,它会存在他的内心,当黑色能量得不到化解,“恨”就会攻击自己,或者去攻击关系。

怎么保持爱与恨的程度呢?

德国的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就有这样一个说法:

爱的时候,给对方的要比对方给自己的多;恨的时候,给对方的要比对方给自己的少。

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关系才是健康的。

为什么我要倡导“去爱、去恨、去了解”呢?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现代人似乎已经开始对一切都麻木不仁了,对一切事物都可以做到“波澜不惊”,这很容易只是“负爱、负恨”,没有在关系中充分展示自己,还装作“跳出红尘、超然物外”,那他们可能还不知道,那些远离世俗的得道之人,很可能在以前就经历过一段圆满的关系,所以即便以后都是一个人,他的内心也是圆满的,不会感到孤独。

没有经历过真实的互动,只是静态地了解,那就是负知识。

还有为什么要“去了解”呢?

这个可不是我来凑字数的,比昂的一个弟子,提出了一个非常震撼的说法:

“了解即拥有”,意思是彻底了解一个人,就像是彻底拥有了这个人,即便你在外在上失去了他,他也永留你心中了。

等到你真正地了解一个人之后,这在心灵上是一种非常真实的拥有,不会失去,它会一直滋养你,而你的心灵也会因此变得更加饱满乃至圆满。

“了解即拥有”,这也是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的迷人之处,我一直都对这个职业心驰神往。与每一个来访者构建真实而深刻的关系,在关系中深入了解对方,最后不仅帮助了来访者,也让双方的心灵更加“圆满”。

最后,就用武志红老师的话作结吧:

愿我们在爱恨中去了解,从而拥有彼此,乃至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去爱、去恨、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