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乌鸦喝水》

设计意图:


说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感知瓶子里水位高低变化与水量和石子的大小数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乐于通过实验操作验证寓言故事的结果。

3.情感目标: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说活动重难点:

说重点:让孩子学会自己通过实验材料进行操作并且初步学会记录所得到的实验结果。

说难点:引导孩子们把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用较为科学的语言说出瓶子里水位高低变化与水量和石子的大小、数量的关系。

说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幼儿已有经验准备:

  孩子已经知道《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并且知道乌鸦成功的喝到了水及喝到水的原因。

教师自身准备:

  在活动前已经操作过实验,对4个实验的过程与环节有了初步的准备与把握,并且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我班孩子的实际操作能力做了初步的预设。对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已经做好了应对方案。

说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法(让孩子讲故事),并引出实验的问题。

      《乌鸦喝水》的故事孩子们耳熟能详,所以我请孩子来讲故事,一方面更好的激发了孩子们的主动参与性,另一方面通过对故事结果的提问:故事中的乌鸦,真的能够喝到瓶子里的水吗?进一步激发他们验证实验结果的兴趣 

  实验一:

    我出示三个瓶口大小不同的瓶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请孩子们大胆猜测乌鸦看到的会是几号瓶子。请1名孩子上前拿着道具乌鸦挨个瓶子验证,最后得出结论:瓶口的大小要使乌鸦的头嘴巴伸不进去,而石子却能放进去。这个环节让孩子进行了初步的简单操,激发了孩子对实验的兴趣和热情,为下个环节集体操作实验做好铺垫。

2.实验二:

  出示2个水位不同的瓶子,并提问孩子们这两个瓶子里的水有什么不同?引导孩子说出一个水位高、一个水位低。并请孩子猜测往瓶子里投石子,乌鸦能喝到哪个瓶子里的水?让幼儿分6组进行实验操作,并且每组1名记录员将实验结果记录到大的记录表上。这个环节通过提问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思考,让孩子们通过团体操作,进行实验验证,乌鸦能喝到水位高的瓶子里的水,并且做出记录。达成了小组合作探索、体验到了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的情感目标和达成了知识目标中的水位高低变化与石子数量的关系的目标。这个环节我使用了大的实验记录表,是更方便幼儿做好详细的记录,让幼儿主动的将自己的想法呈现在记录表上。

3.实验三:

出示水位相同的两个瓶子,大小不同的石子各一碗。让幼儿来猜测乌鸦往瓶子里投石子,大石子跟小石子用的数量是一样多吗?并且讲了一个故事:乌鸦妈妈投大石子,乌鸦宝宝投小石子,然后让幼儿来分组进行操作(在投放石子时,用阿拉伯数字数出并记录石子的数量),并得出结论:瓶子里的水位相同和石子大小,数量的关系。这个环节中,依然让孩子们先猜测,再集体操作,然后将结果记录到记录表上。一方面让孩子有目的的进行操作,得到准确的验证结果,活动重点顺利达成。另一方面通过这次的实验操作和记录,孩子们逐步学会自己观察、自己记录实验结果,并用较流畅的语言表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角色扮演的策略来突破活动难点,并且达成了所有的目标。

活动反思或亮点:

乌鸦喝水这个科学活动的设计来源于乌鸦喝水的这个寓言故事,整个活动也是以这个故事贯穿始终,大把孩子对水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并且开始关注水和周围事物的关系,老师通过乌鸦喝水这个传统的故事,让幼儿借助大小石子等辅助物和工具,通过探索,让幼儿知道。瓶子里水位高低变化与水量和石子的大小数量的关系。比较符合大班的年龄特点。 

    活动中,我把乌鸦,真的能够喝到瓶子里的水吗?作为活动的切入点。那如何让乌鸦能喝到水作为幼儿探索的关键点,幼儿想去解决问题的时候我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在抄实验操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发现,还营造了一个非常良好的探索环境,尝试以记录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多次实验。并且体验到了与同伴合作做实验,交流实验结果的乐趣,用直观的记录表,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实验结果是复杂的科学原理,简单化,更容易让幼儿理解。始终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勇敢的操作尝试,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中应培养的“尝试”,“探索”精神的要求。

不足之处:

1.当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不在预设范围内时,我未及时的进行回答,导致孩子们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出现忙乱。

2.在投放大、小石子时,没有预估到小石子的投放数量可能会超过大班数数的能力范围。

3.乌鸦道具的准备很难按照乌鸦实际的大小来制作,不符合科学活动的严谨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班科学《乌鸦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