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最低处的善良,两个馒头的故事

微电影《叛若云泥》的观后感:

此剧不长,但情景感人,画面中没有语言,从他们的眼神和善举中,读出了人性本善,最低处的善良。人之初,性本善,有些犯罪分子也不是天生就是丧失人性的人。

也许是一时的冲动可酿成弥天大祸,但是每个人都渴望有温暖、温情的生活。

有时别人的一点善举 ,也可以唤回人性之初的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世上没有绝对的事物,人心却是相互的,善恶都在一念之间。善良待人也会挽救一个人的后半生。

这部影片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影片在一个薄雾,清冷的早晨,一个失魂落魄之人经过一家叫《平安馒头》的店铺,一辆警车呼啸而过,他惊慌失措躲在角落,一看就是犯事在逃的罪犯,等警车过去,他来到馒头店,两眼盯着店内铁盒子里钱,还是饥饿取代的抢钱的欲望,他抢了一个馒头仓皇而逃,躲在角落大口地吃起馒头。

从影片中得知,他是越狱的逃犯,他逃出监狱没有回家而是流落街头,也许他没有了家,出狱是为了报复还是想逃生,不得而知。

 也许他长期得不到温暖,冰冷、扭曲、寂寞时常折磨他,人性几乎消失殆尽,他很痛苦,几度在监狱想要自杀,而片头也是他割腕的镜头。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生存的渴望很容易让他犯罪,他长期的遭遇已经让他没办法相信别人,在他的眼里,别人都是冷漠的,那个时候的他是"野兽",所以他宁愿选择偷,选择抢劫,也不愿意去相信。

然而他第二次来到馒头店,准备拿刀抢劫老人钱财时,老人用温情地眼光看着他,递给了他两个馒头,他愣住了,也胆怯了,他眼内的凶光散去,眼光回到人性最初的惊讶和清晰,他感觉自己是久旱遇甘霖,他拿了馒头离开了。也许老人看出来了他的目的,也知道自己的馒头肯定是被他偷掉的,可是老人家并没有拒绝他厌恶他,而是递上手中的馒头。这样的善,也许感化了罪犯。

而存在罪犯最低处的人性恢复了,罪犯冰冷的心慢慢回温,也许是他感受到被人施舍的温暖,馒头店老人的善良唤起了他心中早已尘封的人性,一点一点走向光明。

也许这两个馒头不值钱,但是在罪犯眼里就是一份饥寒交迫的温暖。也许他很久没有被人善良的对待。也颠覆了他对人性的认知,感受到了世间的温情。

他第三次来到馒头店,用刀指着老人,老人用惊愕的眼神看着他,而他则放下了手中的刀,老人拿了两个馒头,转身递给他时,不见了罪犯踪影,而是看到了桌子上通缉令的报纸,老人惊慌失措地打翻了一笼馒头。

他将放有他通缉令的报纸放在桌上,那个逃犯报纸上面写下了留言:"我已经厌倦了东躲西藏的生活,谢谢你的馒头,当我为选择怎样结束自己的生命而犹豫不决时,是你的善良感动了我,举报酬劳的3万块就算是我的报答。"

也许老人早就看出他是位犯事且又落难之人,也许老人想给他一点温暖挽回他冰凉的心,也许老人只想给两个馒头填饱他肚子。

当初老人也许不知道他是罪犯,但老人知道他是罪犯,他报警了,罪犯也没有在逃,而是借老人成全了自已伏法改造,老人的善意解救了一个罪恶的灵魂。

也让罪犯从恶转善,把举报他的机会给了老人,以他人性最初的善向老人报恩。让老人获得三万元悬赏金。

也许逃犯的这种做法也让老人明白,人世间没有绝对的善良和罪恶。多年后当罪犯刑满释放,改过自新重获自由时,他又回到了馒头店,可是此时大门已锁,也许老人已经去世了。

影片的结尾发人深省,老人没有拿走三万元钱,留给了出狱的他,他收购了馒头店,沿着老人的路,开始了卖馒头的人生,过起了平凡人的生活,也延续了老人的善良和温暖。

影片最后是留白,让观众发挥自己的想象,我猜悔过自新的他,从此经过自己的努力,馒头店生意越做越好,娶妻生子,一家人过上了幸福地生活。

我想这时候,他卖的是馒头,可能更多的也是在延续老人的善良,自己走上了正道。

善恶的因果,人生终得圆满。他做下的恶,终究都是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老人种下善,救了一个迷途的逃犯,也救了自己,善良得以传承。


作者本人

作 者 简 介

汪春香  微信名:雪梅,各大平台号:雪梅姐在上海,安徽省枞阳县官埠桥人,现定居上海浦东。铜陵市作家协协会会员,多家网媒签约作者、《今日头条》《》认证作者。喜欢读书、写文。爱好戏曲、音乐和旅游。有闲云野鹤般的情怀,业余时间与文相依,用文字滋养一颗诗情画意的灵魂,在文字中感受一份生活的宁静。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性最低处的善良,两个馒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