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才看透,一个人,只要完成了这几件事,就离“回家”不远了

01

杨绛先生在《一百岁感言》中写道:

“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人老了,到了一定的年纪,完成了某些事儿,其实都会感受到“回家”的时间。人,留在这个世上,终究只是过客。而过客,结果只能是“回家”。

对于回家,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看法。

有些人觉得,还是红尘俗世最好,“回家”什么的就是瞎扯淡。他们就跟顽皮的孩子游荡在花花世界一般,内心总是对“回家”有着极大的抵制心理。

有些人觉得,什么时候“回家”,那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只要自己平平淡淡地生活,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那就可以了。

对于回家这件事,曾仕强教授说过,人生最大的追求,就是安安心心回老家。

人活一世,这张尘世的体验卡,终究会有到期的那一天。既然如此,为何我们非要如此纠结呢?

一个人,只要完成了这几件事,就离“回家”不远了。

02

人,只要看透一切,就离回家不远了。

希腊哲学家认为,人生,就是一个思想不断进化的过程。

从纯真无知,到拼搏成熟;从工作奋斗,到思考人生的意义;从思考人生,到焦虑不安;从满怀焦虑,到内心淡然,凡事看透。至此,人生就结束了。

对于人生的看透,其实跟红尘俗世的经历息息相关。

而红尘俗世,来来去去也就那几样东西而已,自古以来几千年都没有变化过。

物质钱财、名利权势、人脉事业、家庭兴衰、面子人性......等等,都是横在我们人生当中的考验和挑战。

当我们将这些完全看透,不再纠结的那一刻,那我们不就达到了杨绛先生所说的“洗净污秽”的境界了吗?

做人,不要在不属于自己的年龄阶段,看透不属于自己的事儿。有些时候,看透得太早,也不是什么好事。

03

人,只要送走父母,就离回家不远了。

人这一生,最亲的到底是谁呢?孩子以及老伴,都是陪伴我们到老的亲人。而父母,才是那个跟我们最亲的人。

有句话说得无奈,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50岁以后的中年人应该能感觉到,父母离开了,自己的心也慢慢地“空荡荡”了起来。因为我们已经没有尘世的“家”了。

我们可以为子孙后代创建一个新的“家庭”,可属于我们自己的“家”,早已随着父母的离开,消散在了时光当中。

原以为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跟谁都没有关系。可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父母,终究是那个让我们“无法割舍”的存在。

送走父母的那一刻,那我们这一生的使命,就已经完成了80%了。此生只剩“秋叶之凋零”,往后仅有“落梅香如故”的人生。

04

人,只要走完“起落”的人生,就离回家不远了。

在《易经》中,有这么一个卦象——乾卦。

它能够对应的人生经历,大致分为这六个阶段:刚发展——有苗头——遇贵人——成事业——到高峰——下坡路。 

也就是说,我们的人生,会呈现出“倒U字”的走向。一般来说,在下坡路的最后一刻,就是我们踏入归家旅程的开始。

年轻的时候,我们不断地奋斗,到底为了什么呢?不过是为了成就一番事业,赚到一定的钱财而已。

中年的时候,我们坚持下去,让家庭变得安稳起来,到底为了什么呢?只为了生活可以安好,保持现状。

晚年的时候,我们选择平平淡淡的生活,到底为了什么呢?只为了人生可以像水流一般,慢慢地流到尽头。

水流,哪怕再细水流长,也终究会有抵达源头的那一天。人生,也是同样的道理。经历过起伏波动后,那我们就离回家特别近了。

05

人,只要内心满足,返璞归真,就离回家很近了。

在老子的思想中,有这么一个词,名为“返璞归真”

何谓“返璞归真”呢?那就是洗尽铅华。人,在经历过半生之后,竟然让心灵回到纯粹的姿态,让整个人都变得淳朴起来,就跟婴儿一般。

年轻人做不到返璞归真,中年人也做不到返璞归真,唯有经受了诸多磨难,内心不再纠结,逐渐满足的老年人,才会慢慢地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

也许,我们会特别讨厌返璞归真,制止自己出现如此的行为想法。可是,只要我们不再虚伪,凡事真实,看淡看透,那我们,就离归去不远了。

最典型的返璞归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还是那句话,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感悟的过程,合适的时候感悟合适的事儿。感悟到一定程度了,列车到站了,我们都得回家。

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了才看透,一个人,只要完成了这几件事,就离“回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