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洋诀4.9.2神秘的滇王---楚王姓氏有几多?

4.9.2神秘的滇王---楚王姓氏有几多?


第二天酒醒以后,小武慢慢恢复了正常。反正一切变化,还有时间来应对,目前先不必着急,等年过了再说。


但是小武的心中空空荡荡,对于身边的其它琐碎事情再也提不起劲儿,于是又翻开了学习大纲,看看下一课要学些什么什么。


让人意外的是,《法务如山》第九课的内容似乎跟法务没有什么关系,倒似跟哲学很有关联---好像是为了体现‘超越法律’的概念---内容让小武看得似懂非懂……


小武不禁想起了上次八角离开时说的话---直接的法务内容已经学完了,后面只是在扫扫尾、拓展一下法学精神而已。如果一定要说这些内容跟法律有关的话,其实已不是在谈‘法内之事’了,而是在谈‘法外之事’了!


小武又翻了翻参考书单,上面居然有许许多多的故事---都跟古今中外的罪犯有关!而且大纲中特别提到:‘凡有原则,必有例外’!法律也是如此。故‘法外’之人、之事,也是不可不知的重要内容。


于是小武的兴趣又被勾了上来,反正过年期间值班也没什么大事,自己正好将这些故事都一一读过。


随随便便地过了除夕夜之后---反正一个人在保税区里过年也没啥气氛---小武每天都在看故事资料。其中很多还是在电脑上查出来的,生活不禁充实了许多。


到了年后第一个周末,终于轮上了别的同事值班,于是小武便回到出租屋内继续读书。


资料里有一个故事叫做《神秘的滇王》,讲的是历史上第一个云南之王的传说---大约是战国后期的事情。小武看得非常入神,看完了还觉得不过瘾,仍然在思索回味。


据说古滇国的开国国王名叫庄跷,其来历和身份甚为奇特。应该是楚国王族出身,似乎跟庄子、屈原、荀子等人是朋友或认识,同时自己的身份又好像是盗匪、叛军等等。


不过与庄跷有关的历史记载十分缺乏,只是在《韩非子》一书中,这位‘法家集大成者’曾经拿庄跷的例子来说明了一些问题。


目不见睫


于是,那个发生在楚国的例子就为中国添造了一个成语:目不见睫---意思是如果楚王看不见庄跷在国内兴风作浪,而只把外部的越国当做威胁的话,就等于一个人的眼睛只能看见远方,却连自己近在咫尺的睫毛都看不见。


然而,当小武查阅了《韩非子•喻老篇》的原文之后,马上产生了巨大的疑问。


因为此文所假托的是楚庄王与庄子之间的对话---但楚庄王是春秋中期的人物,庄子却是战国后期的人物;两者之间隔了数百年,不可能出现“关公战秦琼”的事情吧?


以小武如今的眼光和学问,几乎是瞬间、就判断出了韩非子写错的地方---校核一下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庄子应该没有错,但楚庄王弄错了---与庄跷同时期的楚王应当是楚顷襄王!


大约在韩非子写书时,脑中尽是在想庄子和庄跷的“庄”字,于是顺手就写成了楚庄王。


《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节选


果然,在另一份资料《汉书•西南夷》中,小武赫然发现---庄跷乃是楚庄王的嫡系后裔,所以他才姓“庄”!


到底是大历史学家!班固的记载果然比韩非子写故事要靠谱多了!小武心里道。


身为春秋著名霸主之一的楚庄王同自己的后裔庄跷、以及宋国的庄周(庄子)隔着三百余年,他们之间又怎么可能对话呢?


除非在庄子做蝴蝶梦的时候,也拥有盗梦时光鼎和灵感返魂香!小武不禁暗暗笑道。


想到这里,小武不禁抬头看了看空荡荡的书房中央---毕竟两个月以前,青铜大鼎和床单罩子还在那个位置呢,但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就在此时,忽然间室内白光一闪,小武微有些惊诧,稍稍眨了一下眼睛,随即发现一个白须白发的老人出现在了书房的中央,看起来精神矍铄、道骨仙风。


原来是八角来了!小武大笑着站了起来,一边打着招呼,一边赶忙从抽屉里拿出了滇红茶叶罐,加热了一下电热水壶中的开水,便给八角沏了满满一大杯!


八角还是那副老样子,也没有丝毫客气,一屁股坐进了自己的椅子专座,随手拿起滚烫的茶水杯,直接倒了一部分到口中。然后闭嘴抿了一会儿,才惬意地哼出了一口气,倒似有一些白烟从他的鼻子里冒出来。


小武连忙问道:“我看庄跷这人十分神秘,似乎是楚国王室之人,但又与盗跖齐名---他们俩人身上所贴的的‘标签’,就是周朝时期公认的横行天下之两大盗呀!有很多先秦书本反复拿这两人来举例子,你觉得呢?”


八角微微点头,笑道:“不错。盗跖、庄跷二人并称,分别被称为春秋第一大盗和战国第一大盗---此二人当世罕有其匹、前后又间隔了几百年,的确可称为先秦两大剧盗!”


“然而事情却绝不简单。盗跖原名柳下跖,是春秋时‘坐怀不乱’的鲁国圣人柳下惠的弟弟。其部下觉得他‘仁、信、智、勇、严’五德俱全,还有人认为柳下跖只是不愿意参与朝廷里的肮脏政治,这才落草为寇的。”


小武哈哈大笑道:“不错。听说孔老夫子亲自去山寨里、想要招安盗跖,都被他骂得哑口无言、惶惶而逃了!”


八角捋须点头,微笑道:“而再说到庄跷---此人原本是楚国的一个军官,并且地位不低,是军方领袖唐眜非常信任的得力干将。”


“庄跷在军中一直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为当时的战国四良将之一。《荀子•议兵篇》中称:‘齐之田单,楚之庄跷,秦之商鞅,燕之乐毅’,四人并称为世之良将。”


《荀子•议兵篇》节选


小武这一惊非同小可,道:“荀子对庄跷的评价这么高呀!居然能够跟田单、商鞅、乐毅三大英雄并肩?而他是否楚国的王族呢?”


八角捋了捋须,呵呵笑道:“也是也不是!楚国之君嫡传为芈姓熊氏,故王族姓芈、姓熊的都有,算作是正系……”


“另外,楚国传承了五六百年,不少国王的分支后裔又以祖先的王号为氏自立门户,传下的算是分支。比如有屈、昭、景、靳、庄、白、上官等姓---这些都算是外围疏族吧。”


小武讶然重复道:“芈、熊、屈、昭、景、靳、庄、白、上官,有这么多楚王之姓呀?”


八角点了点头,笑道:“随便举几个例子:屈姓为楚武王的后代(屈原),昭姓为楚昭王后代(昭阳),景姓为楚平王后代(景甜),庄姓为楚庄王后代(庄周),等等……”


“到了战国后期,历代楚王繁衍出来的子孙已不知道有多少了!到了庄跷所在时代,前期是楚怀王在位---所以他绝不可能沾到遥远的先祖楚庄王什么光,只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建立军功以谋求上位、出头。”


小武恍然道:“原来如此。那么回到当时,居然是著名的糊涂蛋---楚怀王---在统治楚国?听说他被阴阳家张仪给忽悠了(前313年)!”


“记得贪图小利的楚怀王决定与齐国断交、与秦国联合,然而去与秦国会盟,结果被秦人扣留、拘押了很多年,最后屈死在了秦国。”


“当时屈原还曾苦谏大王不要去秦国,但是楚怀王左右不听,最终屈原只得投水自尽了---于是我们就有了端午节……”


八角微微一笑,轻哼道:“话可以这样说,但过程绝没有这么简单。还是让我来回顾一下楚怀王时期的形势吧。”


“当时楚国的势力尚可,但内部纷争较多,是典型的‘大而不强’。而齐国和秦国号称是东、西两强---所以,楚国的外交必须做一个选择:要么联齐抗秦,要么联秦抗齐。”


“楚国的众多贵族大臣也因此分为了两派:可简称为‘亲齐派’和‘亲秦派’。毫无疑问,屈原大夫属于‘亲齐派’;而子兰大夫属于‘亲秦派’。由于子兰能言善辩,并且还是楚怀王的儿子,所以‘亲秦派’占据了上风。”


小武想了想,犹豫道:“所以楚怀王更相信自己儿子的话?而这个子兰大夫也是后来即位的楚顷襄王的兄弟,对吧?”


八角笑道:“不错,子兰虽没有继任楚王,后来却也当上了令尹。又因曾封在上官之地,故子兰大夫也称为‘上官大夫’---他成了上官氏的始祖,唐朝时上官婉儿即追溯子兰为祖先。”


小武咧着嘴道:“楚王的传承渊源太多了!相对而言,屈原也只能算是楚怀王远亲罢了;若跟子兰PK,恐怕也是‘疏不间亲’呀!”


八角点头笑道:“正是。不过先前楚国是跟齐国联盟的,基本国策一下子发生180度转弯也不可能仅凭张仪、子兰两张嘴;最关键原因还是在秦国当家人---秦君当时只是一个傀儡,秦国朝政完全掌握在‘亲楚派’的手里。”


小武诧异道:“秦国的‘亲楚派’?”


八角呵呵道:“当时的秦国被称为‘太后、穰侯’执政的时代。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芈月(或芈八子)本就是从楚王室嫁过去的,所以楚怀王自会感到与其亲切。”


“楚怀王并不认为秦比齐强,故在齐、秦两国中做个选择的话,他宁愿‘联秦抗齐’!而且,楚国对于正在高速崛起的秦国的诉求并不高,只是划清双方界限,避免更进一步的冲突。”


小武眨眼道:“也就是说,楚怀王是真心不想和秦国开战的?”


八角笑道:“他是这样想呀。但秦国的商鞅变法早已完成,国势日强;而且在张仪来游说楚国前,司马错已经灭了巴蜀(前316年),并取了汉中盆地(秦与巴蜀之间)。传统上,楚国与巴蜀交接的西面屏障突然就没有了。”


“特别要说明一点,从汉中、商於直到武关之地---这些陕南土地本就是楚国的发源之地。500年前,楚之先祖正是从商於(陕西商洛)迁往了丹阳(河南淅川)而去的,后来又辗转从丹阳迁去了郢都(湖北荆州)。”


小武恍然大悟道:“楚怀王是想从秦国要回这些祖宗之地,然后再和秦国划清两国界限、从此互不侵犯!是不是有点想得太美呀?”


八角点了点头,捋须笑道:“关键是楚怀王觉得秦国的宣太后芈月也会玉成这件美事的。因为关系到楚国祖先之地的回归,楚人血脉自然乐见其成---张仪也就是这么说服楚怀王的!”


“至于秦昭襄王,既然母亲是楚国人、自小又对其母言听计从,似乎就对楚国威胁不大。而且芈月太后不仅自己在秦国长期摄政,更加任命了‘四贵’来辅佐秦君理政。”


“‘四贵’皆宣太后内人,乃指穰侯魏冉、华侯芈戎、宛侯公子市、邓侯公子悝---前两位是芈月的弟弟,后两位是芈月的儿子兼秦昭襄王的弟弟。他们都是楚国人或秦楚联姻的后裔,所以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秦国朝廷的‘亲楚派’。”


小武张大了口,恍然大悟道:“难怪楚怀王会相信秦国呀!原来早在秦昭襄王(秦始皇的曾祖父)时,秦国朝堂就已充满了楚国人了!”


“我记得你以前提过,秦王嬴政(秦始皇)刚从赵国回返秦国时,掌握秦国大权的就是‘亲楚派’。原来这一传统在秦国已持续四世了!”


八角点头捋须笑道:“不错。此一传统正是从宣太后芈月开始的。并且在‘四贵’之中,穰侯魏冉对于秦国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是魏冉,从秦军底层一手发掘出了名将白起---从张仪游说楚国起又过了约35年,正是白起攻破了楚国郢都,令屈原丧失了希望而最终投水自尽(前278年)。”


小武连连点头,哂道:“看起来‘亲楚派’也的确为秦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他们‘独吃自家人’---专业坑楚国三十年呀!”


八角莞尔一笑,又道:“当然,善能隐忍而等候时机的秦昭襄王,同母亲和四贵的关系也是相当微妙的。”


“故而,秦国的对外国策方针的制定、也经过了错综复杂的内部过程。楚怀王之被欺骗、扣押而死于秦国(前296年),却是秦昭襄王逐渐开始握有实权的证据。不过,这也不能算是屈原自杀最直接的‘锅’……”


小武想了想,道:“不管秦、楚之间的关系怎么复杂,两国分庭抗礼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自从张仪欺骗了楚怀王、不肯按承诺交付商於土地开始,两国之间就免不了一场大战了!”


八角哼了一声,嘿嘿冷笑道:“一场大战?远远不止吧。楚国改国策为‘联秦抗齐’,并与齐国绝了交,但秦国却没给出先前承诺的好处,以楚怀王的性格是绝不肯罢休的!”


小武插口道:“此时楚国的局势已非常被动了,但莫非楚怀王不这么认为?”


八角点了点头,笑道:“楚怀王并不是没有战争经验的国王---先前他曾大败过魏国军队,也担当过‘纵约长’---率领5国联军攻打过秦国!故而他不相信秦人胆敢骗他!故当明白了真相之后,楚、秦之间接连大战了三场!”


“由于秦军准备充分,屈匄率领的十万楚军首先在丹阳大战中失利。按战国时一般惯例,此时战败一方应该认栽休战;然而,一向自认是天下霸主的楚怀王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很快又发动了倾国之兵报仇---大军迅速攻破武关、兵锋直指咸阳!”


小武有些恍然,道:“原来,苦头没吃够的楚怀王还以为本方实力是在秦国之上的!于是他打算将武关、商於,甚至是咸阳一起拿下!”


“而这些都是陕西的土地,若能得胜则等于灭了半个秦国!这样看起来,楚怀王不仅仅想打回楚人的老家去,而且想一举干掉秦国?”


八角点头笑道:“楚怀王勇气可嘉,但有点高估了本方实力。虽然楚军出乎意料地攻克了武关,无数人力物力涌入了关中、一直到达了蓝田(陕西咸阳的近郊),但这么孤注一掷也是极其危险的。”


“结果,楚国就像是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在蓝田之战中虽一度反攻至咸阳城下,但最终还是败了。且此战败得十分彻底---倾巢入关的兵力和物力丧失殆尽,楚国元气大伤!”


“随后秦军大举反攻,至召陵(河南郾城)再次取得大胜。楚国三年中连败了三场,损地数百里,永久丢失了陕西领土、以及部分河南领土。自那以后,楚国不得不由攻转守、花费了很长时间暗自养伤。”


图表1秦、楚分水岭之三年三大战

图表1秦、楚分水岭之三年三大战

【前313年丹阳之战(河南淅川),前312年蓝田之战(陕西蓝田),前311年召陵之战(河南郾城)】

图片来自互联网

你可能感兴趣的:(浣洋诀4.9.2神秘的滇王---楚王姓氏有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