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苦乐年华(103)

2003年冬季,新瑞木业正式入住冠县新世纪工业园,大量收购杨树,柳树及槐树等树杈树枝,一条龙加工生产密度板,而且价格不菲,于是,我的生意又有了新的转机。

这样我所有的树枝不论大小,都可以收购了,我把它们分成类,大的卖给拉小板的,细小的卖给新瑞木业,但是到后来,新瑞木业收的树枝,涨到了两毛多,而且不论大小,所以就不再分类,通通的卖给了木业公司。

拉小板儿这个行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县城的几家也先后倒闭改行,剩下的只是收一些旧房拆下的破门窗檩条,干朽的枯木,勉强度日,这就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都是自然规律。

因为价格都是透明的,记得当时我们每拉一斤抽5分的利润,拉的越多挣的越多,所以04年开春,我毅然决然的又要了第二辆带司机楼的大三轮汽车,开始了下一轮的竞争。

因为几年前栽的速成杨,都已经长大,规模比较大,并不像桐树那样长得又慢又分散,所以,伐树的老板们,都购置了油锯,而伐木工们,也都相应的进行了改革,所有的驴车,都换成了小型的三轮汽车,既拉的多又轻便。

一开始,只是一些路边地头的零散树,老板们就拉到家里,等攒够了车,再让旋皮的大车装走,可是到后来,随着杨树的越来越多,老板们有时候一次就买成行的树,一干就是几天甚至半月。

于是就有了明确的分工,拉料的车从地里量方拉走,拉树枝的也是从地里直接装车,伐木的工人,每天只管伐树,后面还有刨树疙瘩的,这样的操作过去,地里什么都没了,而我一开始,就属于拉树枝的一类。

那么问题来了,因为我认识的老板特别多,每天都有人伐树,而且多少不一,如果你拉不了,他就会找别人,所以我意识到,如果想把这一行做强做大,就必须手下有几辆车,来回调动,互相呼应,相互帮忙才行。

其实拉树枝,只要你会开车,就可以干,而且特别的妥当,稳赚不赔,都是现金交易,拉的多挣的多,每天都看到了盈利。所以我又找到了小林,还有我老婆的几个姐妹们,后来我的弟弟也加入了这个行业。

我们这个团队,一共是五辆车,全部都改成了自卸斗,每天随时听我的电话调动,就这样越干越大,因为每天都赚到钱,也干得越来越有劲儿,慢慢的形成了规模……(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苦乐年华(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