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物,治愈一个个私家记忆

加班到很晚,在公司楼下便利店吃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关东煮。

闪着电视机荧光的夜晚,捧着一碗刚煮好的方便面。

夜宵摊上,撸着串大笑着,笑着笑着就哭了。

一个人在路上走着,看到街角开着一家深夜食堂, 刚好饥肠辘辘。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有关深夜食物的记忆。

1.

阿达和我在小镇里一起上了小学和中学,高中又在同一间宿舍,"青梅竹马"、臭味相投。高三晚自习格外漫长,我们两个自然耐不住寂寞。

在走读生回家时我们总会跟着他们溜出校门,在门口晃荡,这种时候我总要提议买一盒门口的鲜切哈密瓜,阿达总吐槽说,要减肥啊,你怎么每天都要吃啊,这个有什么好吃的啊。

可是每次我买来,我们总会你一块我一块的把它吃完。有时沉默,有时放肆大笑,有时高谈理想、热泪盈眶。

哈密瓜的香气里,是第一次见面的唇枪舌剑,是从不会哭的她在人前嚎啕,是在一起无数个日日夜夜……反正嚼着依然青涩的哈密瓜,怎样都不会尴尬。

初夏,高考让学校变得火热起来,激昂的口号和红着双眼的考生点燃了这个夏天。而我和她依然在深夜捧着最后一盒凉丝丝的哈密瓜慢腾腾的往回走。

“你很冷漠,又很无聊,有时候还很狂躁欸!”哈哈哈,这个女人果然每天都要黑我,看我怎么怼你,她突然开口:“可我就是很喜欢你啊!”

一瞬间,我的话全堵在了嗓子里,噎的我只想流泪,连一句“我也是”也说不出来。我抱紧了那一盒哈密瓜,一块一块的吞下去,淡的要命的哈密瓜里填满了这整整十年的酸甜苦辣。

“喂!你怎么都吃完啦!最后一块留给我啊!”我憋了好久,好不容易憋出了一句:“我不!”之后,我们又像从前的无数个夜晚,扭打着跑回教室。

其实这么多年,我总觉得我配不上她,我的确无聊、冷漠、又暴躁,可是多么幸运,我能和这么好的她在晚风里瓜分那一盒一盒寡淡的哈密瓜。

那天之后,她北上,带着似锦前程,我南下,带着郁愤满腔。

那长长的一段交错终于结束了,我努力走向她的日子里总会想起和她一起光芒万丈的时光,之后看到过更精致的熟透了的黄澄澄的哈密瓜,可是却再也没有买过。

我没有那么喜欢哈密瓜,喜欢的,其实只是晚风吹过,她在身边的温暖夏夜。 

2.

当我拿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我激动得哭了,但是我没想到的是,当我踏上新加坡的土地,苦得也想哭。

我申请到的专业是计算机类的,跟我之前的专业大相径庭,再加上英语听力和口语比较烂,上课和做作业都比较吃力。那时候熬夜做功课是经常有的事。在压力面前我几乎要崩溃。

男朋友(现在是老公了)苏总知道我的困难,他出身理工科,自然对计算机比较熟悉,在完成自己的作业之余,还常常帮我辅导。

那时候的我们两手空空,新币兑人民币1:5的汇率更让我们捉襟见肘。但是苏总好乐观,他比我早半年去的新加坡,在某个一起熬夜学习的夜晚,他带我去吃了一种很划算的食物,就在租屋楼下的食阁,这种食物叫做“小碗面”。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价格便宜量又足。

虽叫“小碗面”,但我们两人吃一碗就够了。这碗面里除了有面条本尊,还有肉末、鱼丸、鱼饼片、青菜。

我对里面的鱼丸情有独钟,雪白圆润,富有弹性。那时候我觉得这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我们总是要一碗“小碗面”,他吃面,我吃鱼丸。真的很划算,很满足。

后来但凡夜里饿了、馋了,我们都会去那里吃上一碗“小碗面”。再后来走出了校园,才知道这种“小碗面”是新加坡最普通的食物,在公司周围的食阁也都有,可是我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了。

我和苏总也搬了家,再回去想找那碗伴随我们许多奋斗之夜,见证了我们患难与共的“小碗面”,却没了踪迹。

3.

以前我在北京工作的时候,过年前一个星期,住的地方附近的饭店都关门了。

不过地铁站附近有一些烧烤摊,我每天下班后都买一两串,于是跟烧烤小哥打听:“饭店怎么都关门了?”

烧烤小哥说:“提前回家过年了呗!咋了,你没地儿吃饭啊?”

我不无忧愁地说:“是啊……”

小哥当时也没说什么。

我跟烧烤小哥熟悉起来的原因是有一天我买完烧烤才发现没带钱,只好加他微信转账,那时候移动支付还没普及开来,小摊还没张贴上付款二维码。

那次之后再去他的烧烤摊,他见到我很欣喜地说:“哎呀你采访过沈腾啊,我最喜欢开心麻花了,他们的话剧我看过好多场!”

我说:“你还喜欢谁,搞不好下次我能帮你要个签名照。”

他腼腆地笑:“林志玲你能见到吗?”

我说:“不行啊,她最近不拍电影,我只能在电影首映礼上采访到明星。”

自此之后我和他就熟络了起来,原来小哥也喜欢电影,每次聊到电影,小哥都滔滔不绝,毫不示弱。

隔壁卖冷面的大哥有一次跟我说:“他跟我们不一样,他读了大学的,老说些我们听不懂的话,他不该来烤烧烤的。”

我点点头,若有所思,也许小哥来烤烧烤有什么难言之隐吧,但他却从不表现出对生活的失望,一直都是乐呵呵的。

再后来,我不管加班多晚,下地铁后,别人都走了,就剩下小哥一个人的烧烤摊孤零零地在寒风中颤抖着。

有一次,我买完两串烤面筋小哥就收摊了,我开玩笑说:“咋每次我一来你就收摊啊?”

他说:“是啊,怕你太晚了吃不到东西。”

我当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天气那么冷,我却感觉到全身的每个毛孔都被温暖渗透了进来。

后来我离开北京的时候,最后一次去买他的烤串,他说:“我不像你,你还有很多选择。”

他很真诚地祝福我。我们再也没有见过。

很多人萍水相逢,却能温暖一段人生的旅程,我想,是源于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信任吧。

4.

16岁的我独自躺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电视,姿势十分颓废,却跟着那个黑色大盒子里的人哭哭笑笑,表情极为丰富。

晚上9点多,本应该早就进入梦乡的爷爷却颤抖着双手在厨房里忙活着给我准备宵夜,生怕我睡觉前会肚子饿。

那或许是大大的肉包子、或许是香香的大肉肠、或许是撒着葱花的大馄饨,又或许是临时炒出的蛋炒饭,花样也是十分繁多了。

16岁的我吃东西可挑了,不爱喝粥、不喜吃面,太过清汤寡水的东西我都不喜欢,但偏偏那些是两个老人独自生活时日常。

但因为我喜欢吃,爷爷骑着自行车摇摇摆摆二十多分钟去到集市给我买,但却对他眼中的垃圾食品毫不妥协,宁愿花多一倍的时间为我准备宵夜,也坚决不让我吃小摊上买的食物。

10多年前那些盛夏的夜晚就这样伴随着电视机上播放的剧集,在我以毫不淑女的姿势“啃食”着属于我的宵夜中度过,而爷爷那双虽然哆嗦但却十分平稳的手也在我的脑海中留存了十分大的影像。

因为这些丰富的宵夜,那个暑假里我胖了整整10斤,虽然这10斤却在开学后的一个月内火速被消耗掉了,读书时的辛酸泪吖。

那时候的我或许还不懂,两个老人为了让我能够多吃一些所以在夜半时分帮我加餐所耗费的精力。我现在懂了,但我却已经远离宵夜很久了。

5.

在欧洲交流的时候,圣诞节假期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北欧旅行,其中一项重要行程就是追极光,玻璃屋太过昂贵,就一起租了一间小木屋。

小木屋仅提供早上的一顿自助餐,而北欧物价很高,看极光的地方更是宰客极狠,服务区一个小汉堡就标价11欧元。

一日三餐这样吃实在是消费不起,可我们六个人所有的存货也不过是两三袋方便面,一袋意面,一瓶番茄酱,几块巧克力以及免费的茶包。

早上自助餐吃到肚圆,白天在雪里玩了一会儿,就回了小木屋睡觉,晚上等极光的时候大家都已经饥肠辘辘。欧洲的方便面量小,调料包也很简单,味道比起中国的差远了,两三袋方便面很快就被吃完。

却还意犹未尽,于是煮熟意面挤上番茄酱,不加其他任何调味品,就滚入腹中,我本是最讨厌吃酸的东西的,也很少吃番茄酱,但那天吃下去只觉得温暖。

在零下20多度的雪地里等极光,大家追追打打,或是扮鬼吓人。累了或是冷得受不住了就回小屋暖暖脚,烘干沾了冰雪的鞋子,泡上一杯热茶,把巧克力融化当做热可可。

冰雪夜里,那种温烫的甜度是最好的安慰,待身上回暖之后,就再穿上最厚的装备出门等待极光,如此往复。

那天,我们没有看到大面积的极光,只有若隐若现的绿色光晕,但那却是我记忆里最温暖的食物和夜晚。

6.

我是一包方便面,主人把我买回来就把我丢在了厨房里,好久没碰我了。

我感到无比失落,毕竟我是一包有着梦想的方便面,梦想着有朝一日让主人大快朵颐。可我的主人整日早出晚归,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今天半夜时分,我听见了主人的开门声,心中忍不住呐喊,快来吃我,快来吃我。也许主人真的听到了我心里的呼唤,他朝厨房走来,把不知道隔了几夜的水壶倒空了。

哈哈,他要泡我了。我终于可以实现梦想了,我心中狂喜万分。

他慢慢将我的衣服撕开,把我白花花的肉体放在了我梦寐以求碗的怀抱中,还洒下了我随身携带的陪葬品。

哈哈,再过几分钟,我这包方便面的一生使命就可以完成啦。我和他都静静等待着水开,短暂而又漫长。

突然,一滴又凉又咸又苦的水打断了我和碗的亲密接触。我抬头望了望主人,只见一张年轻又憔悴的脸庞上挂着稍许泪痕。

他哭了么,但愿别影响吃我的心情啊,我听前辈说,人要是心情不好了,胃口也会变差的。

“咕噜咕噜”水开的声音打断我和主人的思绪,哇哈哈,我终于可以成为一包真正的方便面了。

主人把滚烫的开水浇在了我的身上,我感到无比舒畅和享受,和碗继续缠绵着。主人端起我们坐在了不知道多久没开的电视机前面。

他打开了电视,一片雪白,端起我喝了一口汤。

再见啦主人,作为一包方便面的我此生使命已达。

最后送你几句话吧,生活不易,但愿坚强,把电视费交交吧,不然你的眼前总是一片荒芜,哪能看到斑斓色彩呢。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夜食物,治愈一个个私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