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身边有很多妈妈,生育之前各种懒散、疯玩,读书也就读呗,哪有外面的春光那么诱人呢!
仿佛青春有太多的美好光华,肆意挥洒才够味道;彷佛那一段每个人生命中闪光得耀眼的时光,就适合发呆狂想;彷佛还未有责任和承担的岁月, 生命也真的轻如可以飞天的小仙女。
等到结婚、生子,又堕入凡间。
大多数母亲生命的觉醒都始于开始孕育宝宝那几个月,感受来自另一个陌生生命的心跳声、打嗝的颤动,以及偶尔显贝的拳脚功夫。
看着灵动的小生命忽闪忽闪,有意无意翕动着灵魂的细微末梢,我该用怎样的臂膀来守护这样珍贵的赐予呢?
当生命如丝网般柔韧、密集地日日编织,自然而然地,唯有学习让自己更多沉淀。
02
我的学习分以下四种:
第一,功效型学习。
哥哥从小体弱多病,幼儿园期间甚至密集到一个月两次医院挂水。每次看到儿子因为发烧而全身颤抖、嘴唇发紫时候,我真是感受到最彻底的软弱、无助和绝望。
从很多医院的医生朋友处,我也只是隐约得知,身体只有加强抵抗力,才有可能对抗各种细菌、病毒的入侵。
机缘巧合,认识了我的营养学老师,各种理论知识的咀嚼+各种大胆的尝试,终于换来儿子长达五年和药物的绝缘。
有人说,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等我家妹妹出生,我已经对各种即使是棘手的问题也不再有惧怕心理。
即使妹妹出生时,我在外地生产,老公也不在身边;即使妹妹二个月时发现有肠绞痛,而我们又适逢外地搬家;即使妹妹六个月体检时,又发现髋关节发育不良。一切成长,总有波折,云淡风轻。
但学习并不意味着讳疾忌医,或自认为是专家。功效型的学习,让我能更高效找到问题的症结,包括有需要时找到该领域的专家助力。
比方,孩子学画画、学音乐要找老师,如果能找到与孩子能力匹配,性价比高又专业的老师,当然也属于这种功能性的学习。
作为父母,我们就是车子的那个前远光灯,天再黑,我们也要辐射出温暖的前路!
第二,兴趣爱好型学习
罗素说过,惟有对外界事物抱有爱好才能保持人们精神上的健康。
在这样一个物质相对富足的年代,不发展点自己的兴趣,真心对不起自己有趣的灵魂。
兴趣爱好这一方向,与金钱的投入基本无关,只要有心,互联网打开了太多的资源。
周围的美妈们有的醉心于烹饪,这可是响当当的实用美学;有的沉醉于各种配音、K歌,享受声音世界带来的种种满足;还有的偶尔来个随时出发的走心之旅……
我偏好于对身体有控制感的优美技术,于是系统地学习了历史源远流长的肚皮舞和瑜伽,也弥补了自己童年的缺失。有趣的灵魂要有,好看的皮囊也可以有,二者融合,互不冲突。
前两天,和美妈们闲聊,孩子们对于妈妈们的兴趣爱好也甚为关心。也是,我们鼓励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各种美好,为啥不投入一点点精力、时间给自己呢?丰盈、充满力量的自己才是最好的爱之容器。
第三,自我提升型学习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
全职妈妈,只能说明我们暂时是以在家照顾孩子为主,但也意味着我们或许多了些“间隔年”,可以远离职场的压力纷乱,多一些关于自己未来人生的考量。
对于自己过去,是否有一些可以继续发展的资源和优势。比如,自己学习英语,既可以辅导孩子的英语启蒙,也可以往专业方向走走。比如,自己学习写作,既可以作为更多思考抛砖引玉的工具,也能成为谋生的可能。
对于自己现在,是否有更多提升家庭这个核心能量中心的空间。邢子凯老师在她的书里,曾写过这样一句话,“妈妈不是非要随叫随到,妈妈不是一天24小时待命的超级保姆,而是可以调动家庭资源和家庭成员,共同驶向大海的船长。”
对于自己未来,可否把生命的时间轴往后延展,一年后妹妹即将去幼儿园,五年后哥哥可能就要离开家庭独立求学。当我们的精力不再以孩子的需求为主要方向时,当先生还忙碌在事业的高峰时,我们能做些什么让人生更充实而有意义。而所有的这些方向的转折又需要若干年的投入和准备,才能适时华丽地转身。
与其被动选择,不如主动选择每日迭代更新自己。我们可以做家里温柔的妈妈、贤惠的妻子,但更要有张力做那个随时可以出发的自己!
第四,人际沟通型学习
社会上很多声音不绝于耳,现在孩子为啥这么难管?现在婚姻为啥离婚率这么居高不高?为啥隔代养育反而会带来这么多问题?
蒙特梭利教育,告诉我们,生命有其与生俱来的生命潜力,给予爱与自由的环境,生命的种子自然就会向阳生长。但首先,我们要和初到人世的婴儿沟通,从孕育胎儿的生命初起开始。
正面管教,告诉我们,各种的不当行为都因为不能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亲子关系和亲密关系都一样,我们要和孩子、爱人沟通,找到那个同频的方向,才有可能和谐共舞。
时间管理,告诉我们,我们得先和自己沟通,确立人生每一阶段的重大目标管理,才有可能统筹人生。
所有的沟通模式很可能世代传承,为了家族的精神繁衍,人际沟通型的学习一定有其必要。
0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一件身价不菲的皮裘,一张仔细雕琢的容颜,还有账户上面无数个零,也掩不过日日成长而焕发出的自信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