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深度工作》


这是“弯迅读书”陪你读的第5本书——卡尔·纽波特的《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的作者,卡尔·纽波特,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畅销书作家。


他还是一位人气博主,创办了在美国广受欢迎的博客“学习黑客”,致力于为大家破解工作和学习领域的成功模式。


他还著有《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如何成为尖子生》、《如何考进世界名校》、《优秀到不能被忽视》等畅销作品。



以上是作者的官方简介,但我最喜欢的是作者数十年来坚持践行“深度工作”这一概念所取得的成果——在学术上,大学毕业之后10年的时间里,出版了4本书,获得了一个博士学位,发表了许多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受聘于乔治城大学,成为终身教授;在生活中,给予家人足够时间的陪伴;在自我提升上,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


正是作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了这么多的成果,同时很好地平衡了自己的事业跟家庭生活,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做到的,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我找了一个周末静谧的下午,泡了一杯花茶,坐在图书馆落地窗的桌子旁,开始阅读这本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世界吧。


《深度工作》这本书的所有讨论都是围绕“深度工作”而展开,全书共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从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等角度,客观地分析了在新经济形势下实现深度工作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则系统地传授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深度工作的具体策略,如将深度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进程、提高大脑的深度思维能力、远离社交网络等。


前言


在前言中作者通过叙述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在一个名为伯林根的村庄建了一座名为“塔楼”的石头房子,在此隐居工作的经历,引出深度工作的概念。


什么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深度工作的概念是作者经过多年的亲身经验自己创造出来的。



作者接下来又通过16世纪的散文家米歇尔·德·蒙田,剧作家、导演伍迪·艾伦,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J.K.·罗琳,微软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网络朋克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等从古至今的历史名人的成功事例,向我们说明深度工作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身上是普遍存在的。


随后作者指出现在的大多数知识工作者却淡忘了深度工作的价值。


并提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网络工具的出现。


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可联网办公电脑的广泛使用,将大多数知识工作者的注意力肢解得支离破碎。



在作者看来这种注意力支离破碎的状态是不可能带来深度工作的,因为深度工作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求长时间无干扰的思考。


由此作者又提出来跟深度工作相反的另一概念,浮浅工作。


什么是浮浅工作?


浮浅工作(Shallow Work):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展开。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经过作者的多年调查发现,在网络工具的时代,知识工作者越来越多地用浮浅工作代替了深度工作。



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在极度浮浅的状态下度过足够的时间,将永久性降低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


这一发现不禁令人毛骨悚然。


总之是时候去思考网络工具对深度工作会带来负面影响这一问题了。



我们现在正处于知识大爆发的时代,专注的深度工作对于我们来说真的非常重要。


作者又提出深度工作假设这一概念。


深度工作假设(The Deep Work Hypothesis):深度工作的能力日益稀少,而几乎同时,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也日益提升。因此,能够培养这项技能,并将其内化为工作生活之核心的人,将会取得成功。


本书有两个目标,分两部分进行阐述。第一个目标在第一部分实现,旨在让你相信深度工作假设的真实性。第二个目标在第二部分实现,旨在教会你如何利用这个机会,训练你的大脑,转变你的工作习惯,使其成为你的职业生活的核心。



第一部分 理论


在第一部分的理论部分,作者从深度工作是有价值的,深度工作是少见的,深度工作是有意义的这三个方面,详细地向我们介绍深度工作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深度工作是有价值的



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得出结论——在新经济形势下有三类人会越来越有价值。


第一类是“高级技术”工人,利用智能机器把工作做得漂亮并且具有创造性的人。


第二类是“超级明星”,在某一行业最优秀的人才。


第三类是“资本家”,有足够的资本的人。



那么如何能成为这三类中的前两类呢?(成为第三类资本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本文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作者认为以下两种核心能力是关键:


- 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 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以上这两条让我想起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句话,要想成为这两类人就是得会常人所不会的。



会使用各种美图、P图软件根本就不能算是会使用复杂的工具,这些能力是开发这些软件的人提供给我们的,真正会使用复杂工具的是开发出这些软件的人。


精英层次都是行业中的翘楚,掌握相关行业内的技能是最基本的要求,总之就是要比普通大众会的多得多。


那如何才能培养出这些核心技能呢?


深度工作可以帮到你。


深度工作帮助你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



K. 安德斯·艾利克森提出“刻意练习”这一概念,并指出“注意力涣散基本上与刻意练习要求的聚精会神是相对立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认为刻意练习的有效性是与髓磷脂有关的。


髓磷脂是一层脂肪组织,生长在神经元周围,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主要是保持神经元干净和正常运转。


刻意练习的关键就在于同一时间专注于同一件事情,让大脑多产生髓磷脂。



索菲·勒鲁瓦教授在论文“为什么完成工作那么难?”中提出“注意力残留”的概念。


注意力残留是指,当你从某项任务A转移到任务B时,你的注意力并没有即时转移,你的注意力残留仍然在思考原始任务。如果在转移工作之前,你对任务A缺乏控制且关注度较低,残留会尤其浓厚,但即使你在转移工作之前已经完成了任务A,你的注意力还是会有一段分散的时间。

这一概念再次说明长时间不受干扰的深度工作的重要性。



接下来作者又通过Twitter和Square联合创始人兼CEO杰克·多西的事例向我们说明,很多成功人士他们压根就没有时间做到深度工作,却依然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杰克·多西是属于身居高位没有深度工作仍能成功的那一类群体。因为他们身份的特殊性,他们是决策者,让他们花费大量时间思考单一问题完全是浪费了他们的价值所在,远不如雇佣有能力的员工做出方案后,让他们进行决策。



深度工作是有价值的。


它之所以有价值,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种原因与学习有关。我们生活在信息经济时代,依赖于迅速更新的复杂体系。想要在社会经济中保持价值,就必须掌握快速学习复杂技能的艺术。这项任务需要深度工作。如果你不培养这项能力,就很可能随着技术的更新而被淘汰。深度学习有其价值的第二种原因是数字网络革命的影响力是双向的。想要成功,你就必须产出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产品,而这项任务需要深度。




第2章 深度工作是少见的



注意力分散方面的专家,加利福尼亚大学信息学教授格洛丽亚·马克,在研究中发现即使很短暂的干扰也会显著延长知识工作者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干扰的出现是非常有害的。


最小阻力原则:在工作环境下,若各种行为对于底线的影响没有得到明确地反馈意见,我们倾向于采用当下最简单易行的行为。


人都是有惰性的,都愿意做不用动脑子的事情,比如发邮件、刷朋友圈、刷微博、刷各种短视频,我们总是喜欢选自己最容易做的那件事。


忙碌代表生产力:在工作中,对于生产能力和价值没有明确地指标时,很多知识工作者都会采用工业时代关于生产力的指标,以可视的方式完成很多事情。



现在有很多人每天都看起来很忙碌,但一天下来实际并没有完成什么工作,曾经有一个话题在微博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有多少人是在真正加班?”,明明白天就可以完成的工作,非拖拖拉拉到晚上加班时完成。


深度工作是少见的,作者认为,对互联网的顶礼膜拜,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浮浅工作,现在的知识工作者亦是如此,但过多的浮浅工作是无益的。




第3章 深度工作是有意义的


为了更好地阐述深度工作的意义,作者从神经学角度、心理学角度和哲学角度,依次向我们论证深度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从神经学角度论证深度,作者通过列举科学作家威妮弗雷德·加拉格尔面对癌症时专注于生活中好的方面,并得出结论,“如果你关注的是癌症诊断,你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幸福、暗无天日;但是如果你的关注是夜间的一杯马提尼,你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尽管两种情境下的外部环境都是一样的。”



作者由威妮弗雷德·加拉格尔从神经学层面得出注意力对人的影响,引申到他的研究深度工作对提升生活质量的作用,“在工作中(特别是知识工作中),增加深度工作时间可以有效影响人脑这台复杂的机器,多种不同的神经学理论表明,此种影响将使你对工作生活的意义和满意度得到最大的提升。”



从心理学角度论证深度,全球最知名心理学家之一的米哈里·契克森米哈的经验抽样法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其实大多数人都想错了:


工作其实比休闲时光更容易带来享受,因为工作类似于心流活动(心流:一个人的身体或头脑在自觉努力完成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过程中达到极限时,往往是最优体验发生的时候),有其内在目标、反馈规则和挑战,所有这些鼓励个人积极参与到工作中,专注其中,全身心投入到工作里。休闲时光则组织松散,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创造出值得享受的事情。



作者认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的研究成果从心理学角度很好的论证了深度工作的好处,深度工作带来的心流经历可以为我们带来深度满足感。



从哲学角度论证深度,作者通过对伯克利大学的哲学教授休伯特·德莱弗斯教授和哈佛大学的哲学教授肖恩·多兰斯·凯利联合出版的《万物闪耀》这本书的解读告知我们两点,一是手工行业的这种工匠精神的神圣感在其他行业里同样存在,二是任何行业想要达到精英级别都需要深度工作。



在事业中拥抱深度工作,通过深度工作培养个人技能,可以使知识工作从令人心烦意乱、心力交瘁的责任变成一件令人满意的事情——开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那里万物闪耀。


在第一部分的最后,作者号召大家做一个深度智人,要在深度中繁荣,不要在浅薄中沉沦。
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以上就是《深度工作》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深度工作是有价值的、深度工作是少见的、深度工作是有意义的。


下次“弯迅读书”将继续跟大家分享《深度工作》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内容——准则部分。




我是“弯迅读书”的小米饭,喜欢读书、喜欢写东西、喜欢用相机记录下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以上就是我读卡尔·纽波特的《深度工作》这本书读出来的、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如果您也读出些什么,想要分享些什么,请在留言区留言,我们坐下来好好聊一聊。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深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