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人物志】刘裕:在对待“前任”上开了坏头

刘裕

公元420年,从小被人唤作“寄奴”的穷人家的孩子刘裕当上了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而他的“前任”——晋恭帝司马德文被封为零陵王。德文同志禅位后的待遇问题,完全参照晋初司马家对待曹家的旧例:上书不称臣,旗帜、车马、祭祀等还和皇帝一样。

如果能到此为止,“禅让”的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至少是温文尔雅,面子功夫都做到位了。

只可惜,次年九月,刘裕就沉不住气,派人用被子把司马德文活活捂死了。

先做宋公,再称宋王,最后当上宋帝,刘裕篡夺的计划走得很稳,一步一个脚印,一点儿弯道没走。

这要归功于前人探的路好。刘裕篡晋参照了司马家篡魏的那一套,而司马家又是抄了曹操、曹丕父子的作业。

曹氏父子虽不是封建时代第一个簒夺者,但却堪称篡夺事业的理论先行者和实践奠基者。他们用数十年的身体力行,为后代同道者提供了一个可资可鉴的篡夺行动指南。(第一个簒夺者是王莽,但他开挂的人生太过特殊,其篡夺的经验,参考价值不大。天生的学霸,不是想学就能学的!)

无论是王莽、曹氏父子,还是司马家,他们在行篡之时,虽然失了臣子的忠节,但起码保住了做人的底线。王莽不杀刘婴、曹丕不杀刘协、司马炎不杀曹奂,而且都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给予“前任”优崇之礼。

在这方面,刘裕就显得小家子气了。篡了人家的位,还要害了人家的命。

事做得狠绝,根源在于不自信。身处士族门阀政治的氛围之中,寒门出身的刘裕,是没什么心理优势的。司马家虽然根子烂了,终究是百年积累的世家大族,蕴藏的能量不容小觑。 不够自信,所以忧惧,而杀戮和血腥是平复忧惧最好的办法。

为了皇权的稳固,杀吧,杀吧。 始作俑者,总是承担很大压力。后继者却没啥心理包袱。刘裕对司马家赶尽杀绝,多少还有些顾虑。而刘宋政权的掘墓人萧道成,在屠戮刘氏子孙上,毫无半点迟疑。天道轮回,帝途残酷,让刘宋的末代皇帝、年仅13岁的刘準生出“愿后身世世勿复生于天王家”的悲叹。

不得不说,在对待“前任”上,刘裕实在是开了个坏头。从此,猜忌和野蛮登堂入室,宽容和礼遇被扫地出门。对前朝君王的杀戮,也成了中国封建历史上一个驱不散的魔咒。

你可能感兴趣的:(【通鉴人物志】刘裕:在对待“前任”上开了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