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喻时代,如何做智慧父母?

中原焦点团队黄静2021-2-5中16坚持分享第570天


什么是后喻时代?这一词语来自于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文化与承诺》一书,它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代。在前喻文化时代,晚辈向长辈学习,知识以传承方式繁衍;在并喻文化时代,学习发生在同辈人之间,知识以平面方式扩散;而在后喻文化时代,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知识以解构、重构、反哺等多元化方式产生和扩散。

    在目前科技迅猛发展的年代,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过去我们会告诉孩子,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将来吃好、穿好、发展好,但是现在物质生活丰富,吃好、穿好不再是目标,今天的需求非常多元,多元到我们不能想象。过去结婚、生子是必须要做的事情,现在是不是上学、工作,是不是结婚、生子,主要是个人的选择决定,用个人的选择形塑自己的人生。我们培养的孩子越标准,越容易被淘汰,越没有个性,越容易被取代,现在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没有固定的框架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

后喻时代长辈不得不向晚辈学习,过去我们说“姜还是老的辣”,“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在漫长的时代里,长辈的经验一直是非常管用的。可是一旦进入所谓的信息化时代,就出现了长辈不得不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情况。是的,你走过的桥比我走过的路还多,问题是我现在不走路了,我坐飞机了,坐飞机的经验你没有我多。所以现在福布斯评选的是30岁以下的精英,35岁在就业市场上就很恐慌。

后喻时代会对我们的教育产生重大的挑战。我们过去的教育叫传道、授业、解惑。可问题是现在传什么道?授什么业?解什么惑?谁给谁解惑?大是大非的道没有问题,但是生活中的很多理念都发生变化,过去要求我们勤俭节约,现在要刺激消费,授业,70%的行业在20年以后都会面临淘汰或者重大的改变,最麻烦的是解惑,谁给谁解惑?今天给孩子传授的这些知识,大部分很可能将来都会被看成是错误的,他的疑惑能解决吗?所以当下父母或老师的权威下降了或没有了,没有权威,教育就会出现问题。

我们家长可能都在心里给孩子设了一个既定的发展路线,比如好学校一路上下来,找个好工作,成家立业等,但是现在职业的多元,价值实现的多元,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导致既定的规划路线受损,像李佳琪的爆火、薇娅的爆火、丁真的爆火等,都在挑战我们原有的规划路线。

可能家长和老师会觉得现在的孩子不好教,不好管,为什么?孩子懂得多呀。过去的学习来自课本、老师、家长等,现在孩子的学习来自方方面面,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化,孩子们认识旺盛超过任何时代。过去的学习生活目标可能是活下去,活得好,现在孩子的目标更多是活得有意义,有意思,如果家长仍然秉承传统的挑错思维模式,天天纠错,孩子会感觉人生一点都没有意思,怎么激励都没有用。作为父母我们为孩子整个人生的目标转型做好准备了吗?

孩子多元的发展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在寻找自我,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如果父母只会从早到晚唠叨、训斥孩子,你什么都不行,你什么都做不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就会很低。比如现在常见的抑郁症群体和自杀现象,学习成绩不差的孩子较多,因为大家对他的认可主要来自成绩,当成绩不好的时候,就没有价值感。所以目前是急速变化青年一代和缓慢变化的家长一代之间的矛盾。

曾有一项调查,从要求和沟通两个维度将父母分为权威型(要求多、沟通多)、专制型(要求多、沟通少)、忽视型(要求少、沟通少)、民主型(要求少,沟通多)四种类型,目前仍以专制型为主导,忽视型占比也较高,权威型和民主型相加不到三分之一,所以父母的教养没有改变,但是焦虑比任何时代更深。因为过去是确定的,现在是不确定性的。

怎么解决焦虑呢?父母要抓住确定性的东西,比如成绩,成绩是量化的指标,考级是量化的指标,在不确定的时代想抓住确定的东西,这跟时代的发展是背道而驰的。学校教育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学校是选拔机制,家庭教育是人格培养、情感支持,是个性化教育,不能说考的好就爱孩子,考的不好就不爱孩子。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多了两个蹩脚的老师,少了两个温情的父母。

因为看重成绩,所以在家庭教育里面就忽视了人格培养,人格培养是孩子走的更好的标志。如社交能力,如果孩子没有朋友,那就不会爱学校,不会爱学习,社交能力越大,发展潜力越大。但是家长一般都比较心急,追求效率,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太心急就相当于拔苗助长。考试成绩不重要吗?当然重要。如果追求效率与我们所想的结果南辕北辙时,要慢下来,找到孩子的节奏,跟进他的发展,用个性化的方法培养孩子。

曾有一项调查说,孩子成功不成功跟家庭教育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家长有没有为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资源体系)。也就是说家长对孩子成功走上马没啥帮助,但是对拉下马有很大作用,你想指导孩子一二三步走的时候,你将成为孩子的天花板。我们是落后的一代,我们代表的是过去的潮流,你控制孩子,将成为孩子的天花板,把孩子拉下马。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所以教育是面向未来,走在社会前面的教育,才是教育应有的要求。家长要放弃权威者的角色,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要改变教育方法。

平衡是王道,家长要发挥引导作用,给予他一定的权利,到初中至少放权一半,最佳的比例是2(家长引导):8(孩子自主),一步步改变自己的角色,婴幼儿是守门员,小学低年级是教练员,小学高年级是啦啦队,到了初高中青春期是观众,这个时期同伴认可远超父母认可,在孩子青春期父母能守住观众席已经很成功了。父母角色从权威者到支持者,跟随这个节奏,符合这个过程,陪伴孩子到最后的成长。

作为家长,密切关注,谨慎出手,正确看待孩子的问题,有容错空间,有的可以将问题变成技能,用开放的心去接纳孩子;关注正向,贴正面标签,聚焦未来,用发展的眼光去欣赏孩子;快乐为首,家庭教育以情感支持和快乐教育为主。爱是需要学习的,幸福是需要练习的。

让我们跟随孩子的成长,孩子带给我们的快乐比我们给孩子的快乐要多,让孩子带领我们成长,把虚心学习活成一种生活态度,避免我们被时代淘汰,给孩子和自己一个更开阔的天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后喻时代,如何做智慧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