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电影《柳青》放映前

在我们生活的古城西安,曾经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是陕西吴堡人,他是知识分子的楷模,他是文学陕军的鼻祖,他更是走进生活,走进老百姓,走进农民的农民大作家柳青。

写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国声音的传播者,是每一位赤子的躬身追求。在田波导演的电影《柳青》即将在全国上映时,笔者斗胆写下自己与电影和文学,自己和这个时代,以及自己和英雄人物的链接。

文学的海洋里,作家柳青是座灯塔。他用“要想塑造作品,先塑造自己”,来鞭策自己,不断进取。50年代在西安市长安县皇甫村扎下根,从一个普通农民的视角,去看待当时的时代变革,主动参与到农村合作化进程之中。这种精神,就是实践精神,就是文艺工作的为民情怀。

那么文学的目的是什么,首先是教育自己,保持初心,砥砺前进。其次是通过故事,来宣讲那个时代创业者的艰辛和快乐,再次就是告诉我们今天每一个读者,不忘历史,历史和现在的关系是不能分离的。有了历史,才会有了现在。21世纪是追赶赶超越的世纪,是快速成长的时代,我们依然可以从柳青的精神中,汲取了大量品格和人格。

陕西文学,陕西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一直焕发的柳青的影子,那就是这片土地,所给予作家的灵感,这片土地,不断点燃,后来的追随者。

相信,在影片上映以后,还会有很多朋友,热爱上柳青,热爱上这种精神。文学的世界里,或许很多像我这样生活在忙碌的都市人眼里,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取而代之的是对身份的追求,对眼前的名利的看重,对现实的一次又一次俯首陈臣也罢,还是向上,向善,向精致的功力主义靠近。但精神世界,我始终认为,人之所以人,是因为人的精神,可以抵达一个巨大的远方。这远方,就是艰苦卓绝的柳青精神,就是铁定青山不动摇的柳青精神。

它也是田波导演,所追寻的足迹。电影《柳青》很好的和文学接轨。说接轨是因为,田波导演一直强调,要演好电影《柳青》,必须要真正了解柳青,真正在取景上,在人物内心刻画上,在跌宕起伏的时代之中,去塑造电影《柳青》。完成好一部电影的拍摄,田波导演也秉承着这样的可贵品质,先塑造好自己,在塑造好作品。六年时光,不断打磨,不断深入,不断向人民中,向先贤中,向这片土地中汲取灵感、力量和动力。

都说这个时代,是以速度为代言的代言品。我们每个人,都会在自己与时代的碰撞中,时常会感受到焦虑,感受到各种应接不暇的人情世故,但都会在心中默默的畅想生活的各种小确幸。

每个普通劳动者,都是我们这个社会的靓点,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惆怅,以至于他们偶尔的神经质,以及他们对理想的渴望,都是这个时代我和时代之间的事儿。

电影《柳青》最大的魅力,就是让我们,或者说唤起我们中的很多人,去用拥抱生活,去体悟生活,去实践生活。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是向上,向善而不断努力中的人们。时代固然快速发展,但我们的内心依然会有著名作家柳青的影子。那影子就是这个时代,每一名普通劳动者坚真,每一名普通劳动者奋斗的足迹。

很多人说电影,需要奇葩,需要高潮,需要娱乐。但其实我们每个观影的人,内心都种着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就是生而为人努力进去的种子。

电影《柳青》,我想就是在给大家做一个铺垫,在新时代,依然可以找到大众的共鸣,就是因为有这样一颗人人皆有的种子,它将收获。好的作品是民族的,也是人民的。人民作家柳青,电影《柳青》不就是这样一个精品中的精品吗?

著名作家徐怀中老先生曾经这样描述英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一旦有了角色,有了任务,有了义务,有了责任的时候,英雄就出现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对英雄崇拜至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英雄的化身。

电影《柳青》是描写英雄的电影,更是近距离还原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的价值观,普遍的所思所想,一旦有了任务,有了使命,英雄就孕育而生。

英雄只是,在要出发的时候,就开始出发。在挺身而出的时候,挺深而出。它或许就是一个农民柳青,或许就是一个丈夫柳青,亦或是一名知识分子的柳青。

有了对英雄的理解,有了对文学和电影最集中、最核心力量的汲取,就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便化作了我爱英雄,我更爱这个伟大的时代的心语。就有了有像田波导演这样崇尚英雄,敢为人先的电影工作者。就会有更多普普通通的英雄们的闪现,他们正在创业中,正在汲取柳青的力量中。

写在电影《柳青》放映前。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在电影《柳青》放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