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的对比手法

    这些肥胖的幸福根本不是真正的幸福,是虚假的自我欺骗,这样的幸福你要吗?比如:看到好吃的,就忍不住大吃一顿,吃坏了肠胃;被游戏吸引,就忍不住打到昏天黑地,结果功课落下了,成绩退步了,暂时的幸福变成了痛苦;痛苦就住在幸福旁边的洞穴里,中间只隔着一道幕帐,就是在告诉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度。

这些真正的幸福化身平时的日常生活时刻,但却很容易被忽略,如果不用心感受,便会失去觉察他们存在的能力,也就无法感知这种幸福了。

懂得付出的人,才有无限欢乐。世上最纯洁的欢乐就是无与伦比的母爱欢乐。

在这一讲的学习中,我试着以一个世故读者的犀利的眼,看穿貌似浑然天成的作品下作者的匠心。这些幸福的出场何尝不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幸福的不同定义呢?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人的一切行为的终极目的,正是为了它,人们才做所有其他的事情”这无非是说人人都想要幸福,然而,这个人人都想要的幸福,却似乎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东西,若问究竟什么是幸福,不但人言人殊,而且很不容易说清楚。

就像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里谈到的私人逻辑的观点:私人逻辑,没有对错,但有高下。就如同《青鸟》中富翁的幸福、不困还睡的幸福、一无所知的幸福、虚荣心满足的幸福与身体健康的幸福、新鲜空气的幸福、爱戴父母的幸福、公正欢乐、善良欢乐、爱的欢乐、思想欢乐等对比,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对幸福的定义没有对错,都符合各自的私人逻辑,但在人的社会属性之下,关于幸福的高下之别便不言自喻了。

我想这恰恰是作者的匠心高明所在。真理就在那里,你请自我鉴别。什么样的生活是幸福的?的确是因人而异的。对于什么样的生活令人满意,人们的感受为什么如此不同,很显然,有一个东西在总体上支配着人们的主观感受,那就是价值观。价值观不对头的人,对幸福的感受必定是肤浅的,也是持久不了的。

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现代人只从物质层面追求幸福,却轻慢了人身上最宝贵的两种价值,结果并不幸福,毛病就出在价值观。

人是精神性存在,精神需要的满足是幸福的源泉,在物质生活保障后,幸福主要取决于精神生活的品质。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中的对比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