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学校正在变小2

这些项目都很有挑战性,学生的学习动力就被激发出来了,而且一共才30多个学生,老师就可以每天观察、分析、支持学生的学习,及时给予正反馈和个别化指导。

东敲西打的创始人基弗尔•塔利(GeverTulley)说,这所学校里最壮观的就是此起彼伏的失败。在逆境中,学生能学到无可取代的经验和真正的解决问题能力,而且老师和同伴相互信赖,这使得每一个孩子不仅保持着主动学习的劲儿,而且学会了求助、妥协、合作、宽容和理解。

教育领域中有一条规律叫“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而能促进良好关系形成的学校往往有两个特征,第一,确保校长和老师都叫得出所有学生的姓名;第二,每个学生彼此之间都相互熟悉。这么看来,规模一小,师生关系就容易增进,孩子就会因为“亲其师信其道”而开始了主动学习。

你可能在想,中国有这样的小微吗?

有,而且中国小微今年也异常活跃。比如北京的探月、一土、日日新,成都的先锋、好奇、日敦社,大概30多所。虽然他们中的大部分目前还没有办学资质,但这些学校正在为社会分担满足多样化需求的重要责任,好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已组建起创新学校联盟,让他们有了协同成长的家园。

中国小微基本与美国相似,像成都的好奇学校,从2016年创办至今,一共只有15名年龄在12到16岁的学生和5位老师,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微。但是这些孩子特别有个性,学习需求的差异也很大,所以肯定不能把15个孩子集中在一起一节节上课。好奇学校校长池晓就为孩子们设计了系列项目式学习。比如,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用10天时间把一辆废弃的47座大巴车改造成“好奇图书馆”。

这些平时连榔头、钳子也分不清楚的孩子能行吗?当然不行,孩子们虽然很有兴趣,但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当中还是会沮丧、想放弃,甚至连一些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都不想学了。没有关系,这时候老师会出现在身边,给他们点燃信心,但不是直接给答案,而是帮孩子搭建学习的脚手架。池晓就尝试了用戏剧表演、同伴讲解、陪伴阅读这个三步攀登的脚手架,帮助一位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重新理解,并逐渐跟上小组的节奏,完成了自己那部分的学习任务。

你可能感兴趣的:(02 学校正在变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