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典对话》之六
6)李斯与赵高
“指鹿为马”的赵高是聪明的,为了仇恨,挥刀自宫;为了自保,无所不用其极,成全了二世,也毁了二世,更毁了秦国。
“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李斯,为了功名,杀了韩非;为了自保,与赵高合流;为了梦想,成就了秦国,也毁了秦国。
李斯年少时,看到‘厕中老鼠脏臭难闻,仓中老鼠肥头大耳’后得出:“人如鼠,不在仓即在厕。”的人生格言。
他的命运也验证了他的人生格言:他前半生在仓库,后半生在去厕所的路上,生命的终结栽在厕所里。
赵高的得意之作“指鹿为马 ”也验证了他的人生,鹿也好,马也好,当一直沉迷于鹿马之间,就做不好人了。
秦始皇沙丘病重,令赵高拟诏:“命公子扶苏把军队交给蒙恬,迅速赶回咸阳奔丧。”
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信和玉玺皆在赵高手里。始皇去世之消息只有胡亥、李斯、赵高及其几个亲信知道。
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面去世,又没正式确立太子,故而保守秘密。
赵高因扣留了始皇赐给扶苏的诏书,对公子胡亥说:“皇帝去世了,没有诏书封诸子为王而只赐给了长子扶苏的一封诏书。长子到后,即位登基,而你无尺寸之功,该怎么办呢?”
胡亥:“我听说‘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皇遗命,不封诸子,那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赵高:“并非如此,当今天下之权,生死存亡全掌握在于你,我和李斯手里,希望你好好考虑考虑。更何况驾驭群臣,还是俯首称臣;统治别人还是被人统治,岂可同日而语。”
胡亥:“废兄而立弟,是为不义;不奉父诏而怕死,是为不孝;才疏学浅,靠他人而登上皇位,是为无能。若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天下人必将不服,我也必将有性命之忧,江山社稷也必将灭亡。”
赵高:“我听说商汤,周武王杀死他们的君主,天下人都称颂他们是替天行道,这不能算是不忠。卫君杀死他的父亲,而得到卫国人民的称颂,孔子也记载了这事,这不能算是不孝。更何况‘做大事者不用拘于小节,行大德者不必再三推让。’百官各行其是,分工各有不同。如果顾小而忘大,日后必有祸患;关键时刻犹豫不决,日后必定后悔。敢于放手一搏,鬼神也会避让,将来也必定成功,希望你按我说的去做!”
胡亥:“此时父皇还未发丧,丧礼也未结束,岂敢以此事劳烦丞相!”
赵高:“时机啊时机,间不容发,刻不容缓啊。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啊,哪还能瞻前顾后的去慢慢谋划呢!”
胡亥同意了赵高的观点。
赵高:“此时若不与丞相谋划,恐怕很难做成,臣愿请命‘替您与丞相一同商议。’”
胡亥:“有劳爱卿了!”赵高找到了丞相李斯。
赵高:“始皇驾崩,赐长子扶苏诏书‘命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继承大统。诏书并未送出,始皇驾崩,外面还没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扶苏之诏书和符玺皆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全在你我的一句话而已,对于这事你怎么看?”
李斯:“你怎能说出这等亡国之言!此非为人臣子所能议之!”
赵高:“您自己估计一下,与蒙恬相比,谁更有本事?谁的功劳更高?谁的谋略更胜一筹,天下百姓更愿拥戴谁?谁与长子扶苏的关系更好?”
李斯:“此五者皆不如蒙恬,可您为何要如此苛求于我?”
赵高:“我本来不过一宦官奴仆,有幸因熟悉狱法文书而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还未见过被秦王罢免的丞相功臣有封爵而又传给下一代的,皆都以被诛杀告终。皇帝有二十多个儿子,这些你也都知道。长子扶苏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之后必用蒙恬为相。很显然,你最终也不可能怀揣通侯之印告老还乡。我受皇帝之命教育胡亥,使他学习法事已数年,还没见过他有什么过失。他慈悲仁爱,诚实厚道,轻钱财,重士人。人很聪明只是不善言辞,尊贤尽礼。在始皇的儿子中,没人比得上他,可以立嗣,继承大统。你先好好考虑再做决定。”
李斯:“您还是该干嘛干嘛去吧!我李斯只能奉诏而行,一切都听天由命,这有什么可考虑可决定的呢?”
赵高:“危可安也,安可危也,危安不定,何以贵圣?”
李斯:“我李斯本来蔡闾布衣,承蒙陛下提拔,有幸成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已得到高官厚禄。所以陛下将国家生死存亡的重任交付于我,我又岂能辜负陛下重托!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孝子不勤而见危。为人臣子,各守其职则好,请您不必再说,我李斯也不想因此获罪。”
赵高:“我听说‘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本而知末,观指而睹归。’而事物本来就是如此,哪里有什么一成不变的道理呢!方今天下之权命悬于胡亥,我赵高能猜出他的心志。更何况‘从外制中谓之惑,从下制上谓之贼。’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这是自然界必然的结果,你怎么能装作视而不见呢?”
李斯:“我听说‘晋易太子,三世不安;齐桓兄弟争位,身死为戮(lu4);纣杀亲戚,不听劝谏,都城夷为废墟,随着危及社稷;此三者皆为逆天而行,所以宗庙无人祭祀。’我李斯还是在乎这些的,岂能与你为谋!”
赵高:“上下同心,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现今您若不听我而放弃此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定会祸及子孙,令人为此心寒。善者因祸为福,转危为安。您准备怎么处理这事呢?”
李斯仰天长叹,垂泪叹息道:“悲乎李斯,独遭乱世,既然不愿意去死,那就将命运寄托于新皇胡亥吧!”
于是李斯听从了赵高。
赵高复命于胡亥:“臣请奉太子之明命以报丞相,臣相李斯不敢不奉令!”
于是他们就一同商议合谋:“以伪诏立胡亥为太子。再又伪诏于扶苏:‘朕巡视天下,祈祷祭祀各名山诸神以求长寿。扶苏与将军蒙恬带领数十万大军以守边疆,距今已有十几年,不能进而前,士卒伤亡亦多,且无尺寸之功,还数次上书诽谤于朕之所为。因不得罢归为太子,心生怨恨。扶苏作为人子,此乃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蒙恬与扶苏一同在外,不纠正他之错,亦知其谋,为人臣者,此乃不忠,一并赐死,把军队交给副将王离。”
扶苏自杀,蒙恬关押于阳周。其后被逼,含恨服毒自尽。太子胡亥被立为二世皇帝,赵高任郎中令,大权在握。一天,闲来没事的秦二世叫来赵高以谋事。
二世:“人生天地之间,犹乘六马过隙,时光一晃而逝。朕既已君临天下,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安宗庙而乐百姓,使天下长治久安,得以颐养天年。’您觉得朕这想法可行吗?”
赵高:“此贤主之所行也,而昏乱主之所禁也。臣冒昧地说一句不怕掉脑袋的话,请陛下稍加留意。沙丘之谋,诸公子和大臣都有所怀疑,这些大臣都是先帝留下的老臣。现在陛下你刚刚登基,皇位初立,人心不稳也不服,且还带有怨恨,臣恐怕他们会闹事发生宫变。更何且蒙恬虽已死去,蒙毅还带兵在外,臣之所以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唯恐此事不得善终。陛下您居然还能不亦乐乎?”
二世:“为之奈何?”
赵高:“严法而酷刑,令有罪者连坐,统统处死,直至灭族。杀大臣,灭骨肉,让贫者富裕,让贱者高贵。先帝之旧臣,全部斩草除根。一朝天子一朝臣,全部换上您的心腹,这样就根除了祸害且杜绝了奸谋。群臣上下一心,无不对你感恩戴德,陛下您也就可以高枕无忧,纵情享乐了。臣想,没有比这更好的主意了。”
二世:“好的,那就全权交由爱卿去办!”
赵高担任郎中令时,杀死陷害的人实在是多到罄竹难书。他唯恐大臣向二世揭露他,就对二世劝说道:“‘天子之所以尊贵,就在于群臣只闻其声,不见其面,’所以自称为‘朕’。况且陛下您还很年轻,未必精通诸事;今坐于朝廷,若于群臣之惩罚与奖励有不妥之处,则见短于大臣,这就不能向像天下显示陛下您之圣明。陛下不妨身居宫中,等大臣们把公文呈上来我们一起研究决定。如此大臣则不敢上奏疑难之事,天下之人则会称颂陛下乃一代明君。”
二世开始深居禁宫之中,一切公务都由赵高决定。赵高听说李斯对此牢骚满腹,就找到李斯。
赵高:“关东群盗四起,如今陛下不仅催促劳役速修阿房宫,居然还到处搜集狗马无用之物。陛下这样玩物丧志,不理朝政。我想劝谏,但地位卑贱。说实话,这事本是丞相您分内之事,您为什么不劝谏呢?”
李斯:“却如您说,我早就想说此事了。可...现今陛下不临朝,长居深宫之中。我即便有话要说,也不方便传达,想见陛下也见不着啊。”
赵高:“您若真想劝谏陛下,请允许我替您打听,只要陛下一有空闲,我就立马通知您!”
于是赵高趁二世和美女娱乐正欢的时候,派人告知丞相:“陛下有空,可进宫面奏。”
丞相都是在此种情况下(二世正欢时 )接二连三的要求进宫面圣,这让二世很不爽,很生气,很愤怒,实在是忍无可忍...(旁边的赵高笑了,神秘的笑了,无声的笑了,无情的笑了 )
二世怒曰:“朕平常空闲时,丞相不来。每当我在寝宫休息时,丞相就来请示面君。丞相这是瞧不起我啊,还是以为我好欺负?”
赵高:“陛下,您这样说话实在是太危险了。当初沙丘密谋,丞相是参与了的。现今陛下您已即皇帝位,而丞相的地位却没有提高,很显然丞相这是想封王割地呀!倘若不是陛下你问我,我怎么也不敢说。丞相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楚地贼寇陈胜等人都是丞相故乡邻县之人,因此他们才横行霸道,经过三川时,李由只守不攻。我曾听说他们之间有书信往来,但还没调查清楚,所以没敢报于陛下。更何况丞相在外,权力比陛下还大。”
对于赵高的话,二世又一次的又一次,不知又有了多少次,听进去了,也相信了,也总觉得赵高的话,总是对的!
见不到陛下,那就给他写封信吧,但愿他能看到,但愿他能看懂,但愿的但愿...也只能是但愿了(李斯总共给秦二世写过三封信‘李斯的每一封信都必先进入赵高的手中’)
李斯:“臣听说‘臣疑其君,无不危国;妾疑其夫,无不危家。’现在有大臣擅自掌握国家赏罚大权,与陛下无异,此为实在是不妥。从前司城子罕担任宋国相国,自己掌握刑罚大权,用权威行事,一年之后就劫持了宋国国君,篡夺了王位。
田常为齐简公之臣,爵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家中财富可与国库平齐,他德才兼备,深受群臣拥护,百姓爱戴。暗中窃取齐国权力,在厅堂杀死了宰予,在朝堂杀死了齐简公。这样,就完全控制了齐国。
此事,天下人都知道。如今赵高有邪辟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相宋也;私家之富,若田氏之于齐也;他一并使用田常,子罕之叛逆而窃取陛下之威信;他志向就如韩玘(qi3)为韩安相也,陛下你若不早做打算,我担心他迟早会发生叛乱啊!”
二世:“这叫什么话?赵高原本是个宦官,然不为安肆志,不以危易心。一心向善,靠着自己的努力得到今天的地位。因忠心耿耿得以提拔,因诚实守信得以守位。朕确实觉得他是一个贤才,你怀疑他,为什么?再加上朕年少丧父,才疏学浅,不知如何治理天下。而今您又年事已高,朕担心与世隔绝。朕若不用赵高,还能用谁呢?况且赵高为人精明廉洁,做事竭尽全力。他知民情,懂朕心,请您不要怀疑他。”
李斯:“并非如此,赵高乃卑贱之人,贪得无厌,求利不止,地位仅次于陛下,但他的野心无穷无尽,所以臣说危险至极。”
二世早已深信赵高,担心李斯对赵高不利,就暗中把此事告诉了赵高。
赵高:“丞相忧虑的只有臣赵高,臣死后,丞相就可以为田常所为。”
二世:“那李斯就交给你查办吧!”
赵高惩治李斯,严刑拷打,屈打成招。李斯之所以不选择自杀,是因为他自负能言善辩,又对秦国有大功,确实无反叛之心。
希望能够上书(可能吗?)
为自己辩护,希望二世能够觉悟(可能吗?)
然后赦免(可能吗?)于他。
赵高让自己的门客十多人假扮成御史,侍中,谒(ye4)者,轮流往复审问李斯。当李斯实话实说时,赵高就命人狂扁猛抽。
就算后来,二世派使者前来验证口供的时候,李斯也不可能知道此人是皇帝陛下秦二世之人,同样也不敢实话对答,只能在口供上承认了自己的“莫须有”之罪名。赵高很高兴,把李斯的判决书给了二世皇帝。
二世高兴地说:“没有赵君,我几乎被丞相出卖!”
就这样,李斯死了。李斯就这样死了,秦二世也快死了,赵高也离死不远了!这三个人,可怜,可恨,可悲,也可叹!
欲知后期经典对话,记得关注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