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澔【491】知道自己没有修养,就得重新学习2021-12-01

原文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华杉详解

孔子说,人的修养,由《诗》启蒙兴起,由礼而卓立,在乐完成。

孔子以诗书礼乐试教,而教学的顺序,是先学《诗》,再学礼,最后学乐。

诗言志抒情,本是性情之作,意思简单易懂,而吟诵之间,抑扬顿挫,能感染人,又能教化人,兴起好善恶恶之心。所谓陶冶情操,和建立基本的价值观及审美,都是从诗开始。所以小孩子五六岁,先教他背诗,到现在也是教学传统。

现在小学语文教材,第一首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启蒙教材了。

诗之后呢,就要学礼,所谓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呢,以恭敬辞逊为本,而又有详细的规矩和节度,学历之后,凡事有原则、有规矩、有节度。同时,也不会为外物所摇夺。自己能约束自己,别人也动摇不了我,我就卓然而立,所以说立于礼。

第三是学乐。乐呢,更唱迭知,以为歌舞,可以养人性情,荡涤其邪秽,消融其渣滓,学成之后,义理精熟,和顺于道德,那修养真是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中,举手投足,身上每一个细胞,每一个毛孔,都是修养!那不得了!

咱们自己呢,经历了礼崩乐坏的时代,很多人都非常粗鄙,咱们扪心自问,自己也很粗鲁,就算你不承认自己粗鲁,至少也比较粗糙吧。总之都是没修养!所以呢,知道自己没修养了,得重新学习。

孔子说的诗、礼、乐,在古代呢,也是小学的内容,不是大学的内容。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说:“三代之隆,其法寖(jìn)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教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夏商周三代的时候,体制就会很健全,王宫、国度、街巷,到处都有学校。

小孩子八岁,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自己,都进小学,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教之文。所以六艺,都是小学的内容。到了十五岁,则王公贵族的嫡子和民间优秀子弟,可以进入大学,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为这是他们的责任了。

那么孔子教的,还是重新学习小学的内容开始。因为在孔子的时代,也是“礼崩乐坏”了,规矩都没了,要重新来过。

今天我们要补充一个问题,孔子的时代,是什么时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有一个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以色列有犹太教的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今天谁能说他的思想超过了苏格拉底、释迦摩尼或孔子呢?

孔子的时代,不仅是中国文明的轴心时代,也是一个巅峰时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巅峰。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上下的分界线,就是孔子,孔子之前,有两千五百年文明,孔子之后,又是两千五百年文明。孔子说他述而下作,都不是他提出来的,是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总结归纳前人的。所以孔子总结了上下两千五百年,塑造了两千五百年。

曾子的临终五句话,描绘了一个君子的品格线条:谨小慎微的保全意识,令人如沐春风的修养风度,以虚受人的学习能力,可以托孤的强大忠诚,弘毅刚强、堪当大任的意志力。


刘澔觉

学习的基础要打牢,从小就要开始学习。从诗书到礼再学乐。这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之后要安排自己继续读诗,从中体会前辈先贤的精神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澔【491】知道自己没有修养,就得重新学习202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