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麦

看网上的新闻,河南周口小麦收割时遇到了连阴雨,麦粒变黑,甚至有些麦粒在穗上已经发芽。

这种事情,在我小时候也发生过一次。

大概是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家乡也遇到了小麦收割时连阴雨不停。大风过后,成熟的麦子大片倒伏,遇上连阴雨,这些小麦的麦粒会发霉变黑。

因为下雨,成熟的麦粒会在穗上发芽,农民痛惜地里的麦子,但是也无能为力,当时收麦全靠人力,大家只能趁不下雨,抢收回部分小麦。这些抢收的小麦,磨了面做出馒头,吃到嘴里都是黏的。

虽然离开了家乡很多年,但家乡的很多场景都深深的印在脑海,无法磨灭。

外婆家院子的后门,对着的就是一片农田。春天,我在这片田里挖野菜,摘野花,找野豌豆吃。等到小麦成熟前,几个伙伴,会扯大麦穗,烧火烤了吃,青色的麦粒,越嚼越香。淘气的表弟,曾经把一个女同学的凉鞋扔到了麦田里,就再也找不见了。

印象最深的还是每年的麦收。麦收时节,最怕下雨,但是六月天说变就变,所以麦收也俗称“龙口夺食”,全家老少要齐上阵。

毒日头下面,大人们拿着镰刀,割麦后捆成麦垛,在一垛垛抱到地头,用架子车拉回麦场。田野里,大人挥汗如雨,麦芒扎在身上又痒又疼,但已经顾不上这些了,只想尽快把麦子收割。

收麦时节,学校会放忙假,有两个周。所以孩子们也忙着,给大人送水送饭,捡拾地上遗落的麦穗。

当时已经有了脱粒机,但一个村可能就只有一台,脱粒机24小时连轴转。

脱麦的时候,大家是分工作业。有人抱着麦垛,堆到脱粒机前,有人负责给脱粒机的大口塞麦秸秆,在出粒口,有人负责用簸箕把麦子装麻袋,有人负责张麻袋口,还要有人要把麦秸秆堆成小山。

每个人脸上都布满了灰尘,紧张有序,热火朝天。等到麦子装到麻袋里,数数有多少麻袋的粮食,算算今年亩产的斤数,有人高兴有人愁。但不管怎样,这些粮食要尽快拉回家,找一个干净平整的地方晾晒了。

当时村边的小河,还有着清清的流水。脱完麦子的大人,会到河边洗把脸,擦擦身体,露出原本的眉眼,舒展着惬意的笑容。

这些情景,仿若隔世,历久弥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收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