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季

今天是六月一日儿童节,农历五月初三,也是我老妈的农历生日,我很少给她过生日,因为她每年的生日都是在农忙时节。

端午前后正是我们北方收割麦子的季节,俗称龙口夺食。人们要不停地看天气预报,观察天气状况,这时候的天公最善变,刚才还是朗朗晴天,人们把麦子割回来晒在院子里或者麦场上,突然间便雷声阵阵,瓢泼大雨倾泻而下,让人防不胜防,人们来不及收麦子,就会被大雨冲走,辛苦了一年就白费了。

小时候割麦子是我们着快乐的时光,因为不用上学,学校会给我们放半个月假,让我们帮着大人干活儿。

我们拿着衣服在麦场上扑蝴蝶,看见五颜六色的蝴蝶停在麦子上,轻轻地走过去,拿着衣服用力一盖,蝴蝶就被我们收在衣服里,然后我们就在衣服里找蝴蝶,一不小心蝴蝶就飞走了。我们又开始扑下一只蝴蝶,乐此不疲,直到把蝴蝶捉到。

那时还没有割麦机,收麦子主要靠人,步骤繁多,爸爸早上早早起床,把割麦子用的镰刀磨的快快的,提上开水壶,就下地干活了。用镰刀收搳时,头戴草帽,右手拿镰刀,弯着腰背朝太阳,面朝黄土地,左手抓麦子割,搳完一刀往前一勾,勾住前面的麦子又割,左手拿不了之后放在身后,又继续割,再放在那一堆,直到能捆一捆麦子,用麦子麦草打绳捆住,再继续割下一捆。直到割完一片地,把割好的麦子装到架子车上,拉回麦场中。

大人从地里把麦子收回来,我们就帮忙把麦捆堆好,因为那时候太小,帮不了大忙,就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两个哥哥已经长大了,他们可以独挡一面了,奶奶在家里做后勤工作,负责做饭烧开水,我和几个堂姊妹就负责给大人送饭送水。

等到麦子全部割回来,接着就是碾打麦子了,人工收回来的麦子需要脱杆处理,基本在自家的麦场进行,我们堂姊妹几个帮忙把麦子一捆一捆提到麦场上,再由爸妈平铺在麦场里,铺成厚厚的圆形,方便碾麦子,晌午太阳正晒的时候就开始碾麦子,二叔开着拖拉机一圈一圈碾。然后又把麦子翻一下,再接着碾一遍,确保麦子全部碾出来。

接着就需要把麦秸和麦粒彻底分离了。这一次是用木扠、铁扠把秸秆从麦场清走,放到一旁。

为了防止丢失粮食,在扠起每一扠麦秸时,都要用力抖一抖,让麦粒从秸秆的夹缝中落下来。

把麦秸清除干净后,麦场里摊满的就是脱落下来的麦粒了。

这个时候,要先把麦粒用木锨堆积到一块,然后进行扬尘工作。此时的麦粒堆里夹杂着很多坷垃、灰尘以及散碎的麦壳,需要把它们清除出来。

扬尘叫做“扬场”,需要2个人互相配合才能更好的完成。一个人负责用木锨扬起麦粒,这个时候最好有些微风,趁着风力可以把尘土扬走。另外一个人,用扫帚把扬尘后麦粒堆里还有的杂物轻轻地扫出。

这是一项很有技术性以及节奏性的工作,扬尘的人必须要把握好风向和力度;扫杂物的人必须要配合扬尘的节奏而动,同时也要注意力度,不然会把麦粒也扫走的。

接下来就是晾晒麦子了,麦子要经过几个太阳天,等全部晒干后,就要装袋子,这时就轮到我们帮忙了,给大人撑口袋,等全部粮食装好后,给自己留一部分,剩下的就要交公粮。

那时候是真辛苦,每一项劳作都是艰辛的,也都是最原始的;正是因为这每一步的无限重复,才有了锅里的粮米,盘中的饭菜。

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虽然今天的麦收已经机械化了,然而,我们要知道,这个时间并不长,而且,也不是一步就达到今天这样的。

所以,不管到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因为,我们的先祖,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这片土地上,耕作过数千年,才有了今天的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丰收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