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丨全域旅游,让一座城市成为一处景点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说起旅游二字,大家脑中浮现一定是马尔代夫的沙滩、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日本的富士山,或是国内的香港迪士尼、安徽黄山、苏州园林等等。总之,那些令人神往的旅游景点在我们的印象中,往往离咱老百姓十分遥远。如果说有一天,你所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景点,出了家门就能旅游,还看到驻足留影的游客,简直不可思议!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除了人们有“旅游就该到没去过的地方”的情怀在起作用外,最主要的,是许多政府部门或社会组织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时候,整体思路略显狭隘,总认为搞旅游就该专门选一个地方、圈一块地皮,建一些亭台楼阁、种一些花草树木,建好围墙、开始收费,把景区和非景区、游客和当地居民划分的泾渭分明。身为乍浦人的我,这一点深有体会。九龙山,一个曾经小时候经常能去玩的地方,经开发过后再进去就要收费,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时下,一种名为“全域旅游”的新兴概念被提出,完全颠覆了以上这种观点,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便是“处处皆风景,时时可旅游”。该概念的提出,就是为了模糊景区和非景区的界线,让一座城成为一个景点,让居住在城里的居民成为游客,切实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幸福感。

提出口号简单,要做到这一点,却十分不易。

对于政府部门或社会组织来说,首先要主动转变旅游发展思路。仅仅重视发展旅游还不够,还要善于发掘当地旅游资源,将其与当地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相结合,打造符合当地人审美、能提升当地人生活品质的景点。同时,要消除景区与非景区的界线,扩大景区外延,最终达到“让城市的一草一木与商店街道成为景区内的风景、城市的居民成为来往游客的一部分”的目标。比如,道路、路灯、公厕等设施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实用问题,还需考虑是否美观、能否体现当地特色与文化、能否方便外来人员使用等等。这比单纯开发一个景区难度提高不少,需要不同政府部门间的合作。

对咱普通市民来说,既是好事,也是不小的挑战。发展“全域旅游”后,你生活的地方就是景区,自身的素质必须提高,任何乱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不文明行为将比以往更为显眼。而且作为该景区的“东道主”,在外来游客眼里,你的行为代表了整座城市。无论你是警察、售货员、公交车司机,还是别的职业,你都是该景区内的“管理者”或“服务员”,必须时刻注意自身言行。这反过来也促进了城市文明水平的提升,这种来自“人民的监督”,或许比处罚等手段来的更有效,这也是“全域旅游”带来的另一个作用吧。

其实,咱们平湖有山有水,发展“全域旅游”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近年来大力打造的沿湖绿道,风景优美,贯通全城,既是市民日常休闲散步好去处,也是能让外来游客眼前一亮的景点。听说九龙山度假区也不收门票了,在朋友圈经常能看到跑友们晒出在山路和海边跑步的照片……

开放,共融,和谐,提升。“全域旅游”的发展,提升了一座城市的品位,也使得市民更加热爱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一想到住在景区里、出门就旅游,谁的幸福感不爆棚?

该文发表于《嘉兴日报·平湖版》2018年5月25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报道丨全域旅游,让一座城市成为一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