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6 读书

今天简单看了一下,以前发的时间简历,我说要在今年结束前写满40万字,  说在话那天是9.20今天是10.6号    平均每天2000字左右,剩下时间是两个月加上10月20多天,那么还有80多天,就算80天吧!

80天,每天2000字,就是16万,刚刚好能完成反正呢?只能多不能少  在一段时间写下来想法就是,真的  如那些大神们建议,写多容易写少难, 精品,精品,需要极简文字表达高强观点,在点很难,口水文太多呢?  读起来没得感情,营养太少,尤其是这种东西,看了两眼不喜欢就不会往下看了。

浪费时间,  浪费别人时间,也浪费自己时间

文字和说话不同,文字没有吸引力是看不下去的,或者说没有价值核心观点别人想要了解东西等等,最多看一眼  标题    啥的,对于不理解你的人,不想了解你的人,根本就不会看


但是想,现在处于开始阶段,无论写得如何一定多写,只有多写才能知道自己问题在那?等到一定时间阶段,想法文字表达能力上去之后在做精简, 一定开始就想着精简,根本就简不出来。

想法都没有,是好是坏都还不知道

所以一定要多写,只要真写就是真思考,才能知道自己逻辑思维错误没?解释或解释不通

俺以后可是要写小说的人,反正怎样都是打基础,就多打吧!至于以后能不能写,写得写不成又是另外一回事,做好当下很重要


话说今天做了啥呢?  人们总是不情愿做自己备受打击事儿,或人  那些成天打击我们的,看不起自己的,等等

为啥?以前曾被这样否定过    所以那些不自信孩子。大多生活再这样环境多些

今天    做科目一题目时,一直做一直错自己瞬间就不行了,感觉好难,我都看了好些天题目了,结果模拟考试没有一次是过了的。60分都达不到  就觉得好难, 还会在想自己是不是太笨,学东西咋这么慢呢?

这些都是对自己不自信,其实内心是深刻知道的,做得不对无非就是没有全部熟悉,低估了重复的重要性。自己又不是天才啥的  何必在意呢?


慢一点就慢一点呗,慢慢来    不要过早否定自己,因为那样不好。

人都是需要自我肯定的。

早上在放线,  放来放去的脑壳都放大,太阳好不识趣,为什么人们从不说它的不懂事呢?相反任游他来,好不痛快,

可以面对人呢却又这么奇怪,明明不喜欢,却非要出些什么似的


前段时间看了罗胖的启发俱乐部,他说:

1,做知识服务和做媒体的区别是什么?

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说罗胖你们就是做媒体的吧?我说不。我们做知识服务。虽然这么说,但好像又很难用这么个词说清楚,我们到底在干什么,我们跟媒体的区别是什么。

我自己做过很多年的媒体人,我太知道怎么获得媒体性的成功。很简单,撕裂共识就可以。比如我说一个特别奇怪的角度,关于最近大家都关注的事情,我说一个特别与众不同的评论,我做一个没有人能够理解或者认同的行为,我骂人,我哇哇乱喊,我表现出非常古怪的行为方式,都能获取流量。

但是我和贾行家老师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甚至我们自我约束到了这种程度,就是连时髦的事都不干。所以我想,我们做的事情和有些媒体正在做的事情可能区别就在于,他们在撕裂共识,而我们想做的是缝合,或者说融合共识。


2,文化艺术对我们有什么用?

我听阿那亚的马寅说过一句话,“文化艺术的作用在于打破认知边界。”对啊,只要我们生活在正常的世界里,我们有挑战、有解决方案,周边的人迁就我们或者跟我们激烈对抗,甭管是什么,都是我们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都可以用自己的一套逻辑去溶解它。所以有一个词叫“功能性文盲”,有人读特别多的书,但实际上每一句话读到眼睛里,都是为了诠释和固化他原来的想法。

可是你会发现,文化和艺术从来不会迁就你。一首诗就那么在书页的某一篇里待着,特别倔强,你一个字也改不了。王潮歌的戏剧就那么排好了,你一个细节也改不了。贾行家上线的一篇文章你怎么改?它那么倔强地生存在你的世界里,像一个咬不动的钢镚一样,这就是文化和艺术。

从一首小诗到一幅画,到一幕《如梦之梦》那样8个小时的大剧,它那么硬,为什么我们还要它?因为它能把你的认知边界破掉。无论你原来多么自足,你在它面前会发现这就是两个世界,撞撞看。当我们遇到真正优秀的作品时,都会被它撞碎,撞碎之后,我们就有机会重组自我。


3,我们拿什么对抗衰老的痛苦?

最近我看了一本日本老人家写的书,叫《活法》。他提了一个问题,说人一辈子能够对抗衰老带来的坏处的事物是什么?

你想,当我们一过60或70,身体、大脑、认知能力、社会参与不可逆转地衰朽、崩溃。整个世界就是一件坏消息,每一天都比前一天似乎更坏一点。我们后半生就浸润在一个个坏消息纷至沓来的过程中,不恐怖吗?

唯一能够对抗这个衰朽曲线的是什么?不是学习,我们老了学习能力会下降,不是认知提升,我们老了认知能力会下降。只有一个东西可以对抗,那就是对自我的探索。我们多活一天,对自己的了解就有可能深入一步,那才叫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我们不可能终极地了解自己,但是通过世界上一个个孤峰耸立的共识,一部部文化艺术作品,一个个对世界的不同看法、阐述,包括贾老师讲的把情绪上升为情感的过程,用这些坚硬的边界来磕自己,让自己对自己的了解更近一分。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后半生的生活方式。

所有的文化也好、艺术也好,只起到一个作用,就是帮你探索你自己。由探索自我而带来的快乐,可以抵抗,而且是唯一可以抵抗身体衰朽所带来的痛苦的事物。


话说回来读书不也是这么一回事吗?让自己思维不固化,多去了解一些东西,其实这么些年下来,读书理由自己听过太多太多,也就不想去在说些什么了? 

不过前几天和小弟聊天,我还对他说起多看些书来着。

理由并没有多说,只是说  读书并不是为了让你去学习些什么,主要是让自己思维不固化,不那么单一,世间一切归根结底都是自然与人性了解,  理解了这些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无论是对于他人还是社会。


读书:     

若说一百种理由的话,这个就够了。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读书是为了将来和你的爱人不止讨论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可以谈论琴棋书画诗酒花。

在阅读上度过光阴,即使物质贫瘠,精神上却无比富饶。

多学一点知识,少说一句求人的话。

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明白世界,看清自己,让自己在无所依靠无所事事的时候,有一种严肃力量推动你往前走。

读书是最低成本的旅行。

你可以通过看书,走到天下的各个角落,结交不同的伟人名家。只要打开书,就随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家有良田,可能要被水淹掉,家有宫殿,可能要被火烧掉,肚子里文化,水淹不掉,火烧不掉,谁都拿不走。

人这一生,一定要有别人拿不走的东西。

读书,你可以体验1000种人生。而不读书,你只能活一次!

我们没有办法无限延续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读书便是最好的方法。

读书可以治疗孤独。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

读书,能解决80%以上的迷茫。

有人写信给杨绛,表达内心的困惑。杨绛回复: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读书可以改变容颜、塑造优雅的气质。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就是你的格局。

不读书,不知道路在何方;不行路,不明白书中涵义。

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有经历了才会成为你的阅历,最终形成你的格局。

正是这些无形的事物,让你能保持清澈的头脑看待自己的人生和这个世界。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读书在悄悄帮你认识这个世界,悄悄帮你抹去脸上的肤浅与无知。

多读书并非为了雄辩和驳斥,而是在碰见问题的时候自己可以多一些思考和权衡,少一些盲从和轻信。

你如果读了书,有了分辨力,有了自己的观点,就不会人云亦云了。

有位作家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

成就感和尊严,能给你快乐。

读书、学习,去更远的地方的意义大概就是,远离那些自己不想见的人,也不用做那些不想做的事,希望我们都可以不被改变。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刻,换成一种享受。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

你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等时间长了,那些细枝末节的,你都忘了,剩下来的,就成了你的素质。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0-06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