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阅后感

很早之前有听朋友提到《苏东坡传》这本书,说是写的很好,之前在大学里的图书馆也看到过这本书,但是一直没有看过。前一段时间,忽然很想看名人传记,才在微信读书上翻开这本书。

看之前,有翻豆瓣的一些评论,看见很多人说林先生写的这本传记非常的不客观。林先生对苏东坡非常的崇拜,相当于一个粉丝在写自己的一个偶像,恨不得所有的溢美之词都往上堆,而对自己偶像有过不好对待的人,当然也没什么好的观感。

虽然语堂先生本书是按苏东坡青年,中年,壮年来区分的章节,但是并没有严格按照时间线来写,还是会穿插一些不同的事件发生来点缀。林语堂先生的原版是用英文写作的,目前有两版的翻译,我看的这版是张振玉译本。整个看下来的过程,如果不是原文的问题,那这个翻译有些欠缺。如果说本身林先生对苏东坡的推崇在原版里已经有所呈现了,通过这个翻译之后,这种推崇就到了一种让人费解的程度了,会觉得这还是一本周正的传记么。

本书除了林先生对苏东坡的推崇让人觉得有失偏颇之外,对另一个人的贬低也是让读者读来觉得不舒服的地方,那就是王安石。在我的印象里,王安石还是写“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雅致诗人,在本书中,成了励志要革新,将北宋引向一个新的高度而大力排除利己,不听劝解的政治家。

阅读,不仅是更加贴近作者的内心,更是要保持有自己的理性,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不能完全被作者带着跑。如果只是吸收,而不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那么也只是在自己的肠道里走了一圈,还是会被排除在自己之外。

王安石,是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有他自己的抱负在,否则也不可能一直藏拙,甘愿当一个小官二十余年。个人认为,王安石变革的一些举措是非常利民的,是一个非常先锋的人。他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他一个不占。没有史料证实,我也只是猜测,也许是王安石藏拙的时间过于久,他已经很难再等了,所以在自己推行那些政策的时候,遇到反对自己的人,第一反应永远是推开这些挡自己道的人。其次第二个原因是跟着他的这些人,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并不是他的战友而是像一群疽附在他身上。还有一点就是,王安石一直在庙堂之上推行他的这些政策,而没有实际去考察,他所有的反馈都来自于底下人对他的描述。而他的下属们告诉他的都是一些漂亮话,实情都被瞒下来,闭目塞听。所以当他听到一些官员在朝堂上反对他,王安石想当然认为这是在眼红他,不遗余力地打击这些人,从而到最后变成孤家寡人一个,改革失败。

与之相反的,苏东坡。他仕途不顺的一大原因在我看来,有一个就是他太有才华了。这就像在一个团队里,突然要求单独作战,只有一个冠军,那么最先被群攻的一定是能力最强的那一个,如果不先把他拉下来,那么冠军肯定是他,而其他人没有一丝机会。苏东坡为官时,周围的同僚都很害怕他一旦做到百官之首,会不会排除异己,对自己下手,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他排除在外,扼杀掉一切可能,由此可以看出政治的舞台上有多少暗刀暗枪,杀人于无形。

林先生写这本书,纯粹就是为了喜爱苏东坡而写,可能他自己也知道这本传记多少有些偏颇,但是他也不在乎。而我在阅完本书之后,除了对苏东坡一如既往的敬佩之外,也对王安石其人多少有些惋惜。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东坡传》阅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