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玉律》权利原则2:越管越乱2

1-2 包围定律。权力总被庸人包围。乍一看,这好像是愤世嫉俗的牢骚,把部分偶然的现象强行归纳为普遍现象。但是结合“人性喜权”的基本规律,我们就很容易承认,愿意承担责任与风险,付出精力的人必然是少数,喜欢不劳而获直接分享利益的才会是多数。而一旦后一类人对权力中心实现了包围,就会形成内部看不见外部,外部看不见内部的情况。

鲁迅在其《而已集·扣丝杂感》中有一段话就很精准地解释了这个现象:

无论是何等样人,一成为猛人,则不问其“猛”之大小,我觉得他的身边便总有几个包围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透。那结果,在内,是使该猛人逐渐变成昏庸,有近乎傀儡的趋势。

  在外,是使别人所看见的并非该猛人的本相,而是经过了包围者的曲折而显现的幻形。至于幻得怎样,则当视包围者是三棱镜呢,还是凸面或凹面而异。假如我们能有一种机会,偶然走到一个猛人的近旁,便可以看见这时包围者的脸面和言动,和对付别的人们的时候有怎样地不同。我们在外面看见一个猛人的亲信,谬妄骄恣,很容易以为该猛人所爱的是这样的人物。殊不知其实是大谬不然的。猛人所看见的他是娇嫩老实,非常可爱,简直说话会口吃,谈天要脸红。老实说一句罢,虽是“世故的老人”如不佞者,有时从旁看来也觉得倒也并不坏。

遮住天不容易,遮住单个人的眼却很容易。搞好一个组织不容易,搞好与一个人的关系却不难。多数人的信息渠道并不特别畅通,而周围的人又是比较主要的渠道。随着现代信息处理方式的变化,人们有机会通过“数据”的方式直接阅读组织的状况。但是遗憾的是,数据的处理本身就是极深的知识,各个经济学家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数据,但可能得出的结论、预测和建议南辕北辙。更别说是不善于阅读“数据”的普通人,依赖的信息来源一旦被有心操控,几乎没有反抗的能力。最终看到的只能是别人像让你看到的。

而与第一条相结合,两条定律就会发生化学变化。为了权力人们喜欢任用无能者,无能者又可以起到良好的包围效果,让命令和信息被扭曲;然后他们又继续任命下一层的无能者,继续被包围。最后,整个组织成为人们相互拉扯、应付、蒙蔽、误解、变味的有机体。

当然,这并不总是常态。因为大多数组织有一个“目标”,对于目标的渴求会成为保持效率的动力。而如果组织进入了没有明显目标,只是维持现状的时候,“喜权”的动力大于“目标”的动力,事情就不一样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科玉律》权利原则2:越管越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