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2018出发季《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大串讲备忘录

序言:在确定性中感受变形之美,在不确定性中感受恒常之美。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这样的时代,四种不同维度的人同时存在:

一维人:点式的人,定点,不主动移动,单一技能。

二维人:线式人,会移动,但只有固有的,A一定到B的认知,无超越固有模式的认知。

三维人:跃迁人,具有了时空感,能够穿越固有模式,主动出击。

四维人:自旋人,具有了纵深感,自带矩阵,变形,链接。


一、现代性的认识坐标

四个维度的人的背后是四种自我结构的体现:

传统型自我结构;

前现代型自我结构;

现代型自我结构;

后现代型自我结构。

在此基础上,我们为现代性定了一个认识坐标,坐标往前是传统性和前现代性,坐标往后是现代性,还有即将到来的后现代性。

传统型的自我结构,是未分化的,需要超我的指令、标准、服从,点式人、线式人是这样的自我结构;

前现代性的自我结构尚未启动分化;

现代型自我结构的基本属性是分化、链接和反思;

后现代型自我结构强调去中心化和超级个体的的达成,这样,就需要达到自旋。

自我结构的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95后的孩子已经普遍发展出了现代型和后现代型自我结构,尽管他们同样无法避开各种早期养育的创伤,但是依然能够使人格获得充分发展,是因为这个时代能从互联网获得保护自己的精神母体。事实上,每一代人都有可能通过外在的信息获得一个同现实世界保持距离的精神母体,从这个精神母体中获取养分,成长,形成一个与社会过渡的空间。过去获得这个精神母体的来源是书本、戏剧、诗歌,而95(甚至80后)拥有一个普遍的精神母体,那就是二次元,这是一个时代的烙印。

而说到时代的烙印,8这个年份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1978、1988、1998、2008以及今年2018,每一年都意味着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的转折。1998年,T带着对未来人生道路的抉择背包远行来到大理,在苍山洱海的美景中进行着伦理的抉择: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要走什么样的路,是向世俗低头,随波逐流,还是坚定的走自己的心理学道路?T最终选择了自己的路。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当人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才是真正过上了伦理生活,这也是线式人向三维人的跃迁,真正的从“要我做什么”升格为“我要做什么”。伦理生活的到来也意味着自我出现了,选择自己所想要的生活,接受这个选择所带来的风险和冲击,一往无前,这就是自我认同。

意识、经验能使我们的自我拥有足够的带宽,也就是自我的功能,但是自我,包括整个人类的自我-人类的经验世界是有天花板的,《三体》中的名句这样揭示了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光锥之内是命运,射程之内是尊严。命运是无法改变的,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看到它,尊严是自己的,坚持,践行,一往无前。


二、现代性的认知

现代性的认知有两个方向:外延性和意向性

现代性的外延性核心是全球化的同一性,双十一的全民构物的现象典型的体现了外延性的全球化和同一性。但是,我们同时也要警惕这种同一性的固化,一旦某人固化了同一性的自我认同,事实上宣告了他的现代性的终结;

因此,现代性的认知必不可少的另一面是意向性,意向性突出的是独一无二的个人禀赋,上面讲到的不同时代不同人的精神母体便是个人禀赋的母体,因此,个人禀赋的形成一定是与外在相关的。


三、现代性的制度反身性

传统社会,反思是极少数人的专利,专门进行反思的人被奉为哲学家;现代,反思已经是普遍性,制度性的了,甚至制度本身也被纳入了反身性当中。

构成现代性制度反身性的有五大元素:

社会学——提供认知的带宽;

操作手册——技能的普遍性学习,懂得机制和原理,而不是对功能的单一认知;

辅导手册;

治疗著作——自我疗愈是现代性的一个常态,是非常重要的;

自助性调查。

对于现代普遍的创业群体来说,拥有现代性的制度反身性是标配,反身性将保证组织机体的活性,避免固化、结构性智障。(这也就是做到在确定性中感受变形之美的一个实践)


四、现代性的存在之维

现代性的存在之维:怀疑、信任与风险、新型媒体经验、私密关系的转型

怀疑:是自我认同的早期表现,怀疑的到来意味着(以主体的姿态所进行的)公共性的批判来了,现代性分工带来了对他人的统合的需要,同时也带来了怀疑,你能不能做到(与我合作?理解我?成为我们的领导者?……)

信任与风险:信任是人格发展中直观重要的内容,自如的信任来源于心智的稳固与本体的安全,它与脱域机制和抽象体系的世界显著关联,直接关涉到更为稀缺的信念系统。信任的核心是风险评估,风险系数的核心指标则有三点:

伤害、创伤;

反思的能力;

人格弹性和纠错能力。

    现代性是一种风险文化,风险是与抽象系统明确相关的,风险具有多样性与抽象性,抽象系统带来的更多未知领域不仅考验着信任能力,也与风险评估的维度相关。

新型媒体经验:早期的二次元有着我们熟悉的新型媒体:VCD,漫画书。它们帮助操起的二次元个体从中心化认同中脱离出来,为打造精神背包预备了精神母体。精神母体是我们独一的内在心理结构,它起到暂时的隔离现实世界,精神母体的包裹,在里面体验温暖、全能控制、自由构建。人格的发展,精神背包打造完毕,就是踏上远征,向现实世界进军。林中路2018出发季,使用的背景音乐中,一定有号声!号角是远征的声音。正是新型媒体经验,让孩子们拥有了成为超级个体的可能。从前几个逢8年好现在的二次元年轻人的绽放,我们可以这样欣慰的说:信息是人类解放的基础。

私密关系的转型:关系在前现代性中是未分化的,而现代性使关系一分为二:纯粹的私密关系与纯粹的公共关系。

私密关系是浸泡式的,全情投入,全情享受,客体与主体之间有足够的自旋,从而避免攻击、压迫与侵犯;

公共关系是正式性的,要求看到自我的边界,自恋中的恶(自恋愤怒、自恋攻击),必须充分具备自我的带宽。

    后现代型的一个重要的自旋特性便是私密关系与公共关系之间的自如切换。


五、现代性的中晚期——极盛现代性的轮廓


极盛现代性的两个主要表现:

新自我感:自我的重新发现,自我的认同;

道德勇气:你可以承担你行为的后果,没有投射,没有抱怨,恶意会形成转化之态。


现代性制度的轮廓:

工业主义与社会关系——以制度为轴心的工业化生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的主旋律;

资本主义与社会关系——资本主义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的商品化,是前关系结构分化的基础。

极盛现代性的自我发展概括的说就是重新发现自我的进程,由原始人到公共人到现代人,再到超级个体。由原始依恋、原始焦虑、自恋愤怒包裹着的原始人开始,进行自我功能与动力机制的重构,抽象系统中的自我建构,自我建构的核心是如何适应现代性抽象系统带来的分工、代理、不透明化。最后,脱域与分化的普遍性不断的打破本地化的状态,而最基础的脱离则是对每个人经验域的脱离,脱离经验领域的固化,需要的是对反思的启动。


经验传递与高度社会化(这一点上有重大的区别就是传统型社会存在大量在场性的经验传递,传递的主体张力由在场的势能差决定,而在现代性社会中,经验的传递由新型媒体传递,这样,明显减少了在场的势能压迫,而时空分离中更加凸显经验传递中接受主体的足够时空感。)

语言是一部时间机器,语言的时间主体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级:诗歌中的时间主体,是个体的不确定性的表达,精神、诗意、灵感,确定性中的不确定性之美。

第二级:阅读中的时间主体,是生命的活性,去体验,感悟,领会,但又能向现实转化,不确定性中的恒常之美。

第三级:书写中的时间主体,是你的自我的澄清。


六、人类社群的分化


人类学研究的最基础的三大构架:情境、民族志、比较性研究。

文化的多种不同模式和前现代“世界体系”的意识特质共同形塑了碎片化的人类社群。

晚期现代性,人类变成了“我们”,面对的却是无“他者”的存在,“他者”——异于自身的人,越来越少了,同一化越来越强,差异性越来越少。

这也是最需要警惕同一化的地方,同一化水平越高,越容易带来固化和结构性智障。所以现代人会不断的寻找“他者”获得差异性,同时不断的告别与解离,这样的模式背后是心智的稳定与本体安全的保障,以及私密关系的成功转型。


前现代性与现代性的区别:

前现代性有专家,但缺少技术体系。

前现代性的不明确的成文与符号,现代性的垄断和技术体系。

现代性内在的自我增效与内在完善,保证了技术体系的抽象性。


现代性的问题:本体安全与存在性焦虑

自我认同的论述,必须从个体心理构造的整体画面展开,采取分层模型,一级一级的做接口,一级一级的进行连接。

本体性安全评估:信任才能够相遇更多的人。


实践性意识,既是本体安全感的认知,也是情感的依托。

本体安全感的认知:

连续性(压抑与内在断裂的问题、分化与整合的问题)

进程性的参与度(隔离的问题)(娇小的孩童并非一个完全的“存在者”,而是一个进行中的存在者)

存在性的联结维度(幻想性客体的联结与实体性客体的联结)


情感性依托:基本信任的建立与原初的关联——主我和宾我的分化程度(分化的能力和信任的深度)

核心客体:(母亲所提供的)情感与本体安全

环境母亲:(师长、亲密伙伴提供的)联结性与防御支架

过渡空间与过渡客体(现实性检验的能力)


情感依托的一般化状态:

焦虑:忽视对象的存在(与恐惧是不同的)。看不到的客体带来了焦虑,by弗洛伊德。焦虑的两个要点:

心智活动的品质参数;

分离性的焦虑是焦虑的源头。


情感依托的高维表现——创造性

即在涉及先定的行为模式时所具备的能够在行动及思考上有所突破的能力,与基本信任相关

信任本身在特定意义上就是创造性的,因为它需要一种敢于“跃入未知领域”的执着精神,或是一种随时准备接受新鲜体验的将自己托付于命运的状态。(这点很重要,托付于命运,而不是超越命运的创造)


七、存在性的问题:

本体意义上的安全是指一种在无意识和时间性意识层面回答根本的存在性问题的过程。

自由,并非人类个体之天赋特征和,而是源自人类对外在现实与个人身份认同之本体论理解的获得(“我是谁”这样的伦理审思便是本体论的理解。自由并非人生而有之,而是在主体立场不断的将不清晰澄清以后才得以获得)

人类所获得的自主性源自其对传递性经验之范围的拓展能力,即洞悉那些感官带来的直接经验以外的其他物体与事件之性质。


八、本体论认知框架:

主体与精神母体:三种学习中常见的精神母体:

成仙式的精神母体

英雄主义式的精神母体

二次元式的精神母体

外在现实与寄生兽式的精神俘获,要么被精神母体俘获,主体被瓦解;要么驾驭精神母体,结构化,升级,变形,精神背包。(自带现实检验能力的自我拯救生命系统)


最后,矩阵形成的核心便是动态的演化与生成,这样的演化与生成实在主体的格式中而非结构的格式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C&B2018出发季《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大串讲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