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价格

资源配置|如何分饼决定饼做多大

计划经济:三个不可逾越的根本障碍

  • 人际效用不可比较(根本性问题)

    每个人对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偏好、不同的个人估值。对同一种物品,每个人也有不同的偏好。

    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对不同物品个人偏好的相对高低,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计算出每一种物品效用的绝对高低。

    我们不知道怎么才能横向比较人与人之间的效用,也不知道怎么才能确定社会的总目标。

  • 数据不可得

  • 奖惩很难恰如其分

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

哈耶克:人类社会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怎么让边际平衡的问题,而是发生了新的变化以后,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

如果人类社会仅仅是要解决边际平衡问题的话,那实施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计划经济也可以,市场经济也可以。因为我们可以从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发现我们应该如何计划未来的生产。

与变化相关的知识,从来没有被集中过。每当发生变化,总是有个别的人,在某个局部感受到了变化。而这些关于变化的知识,是永远没办法集中在一个人的大脑里的。

对于经济体系而言,更多更重要的知识,是关于 谁在什么地方、愿意以什么样的代价、购买什么商品的局部信息。 哈耶克把这些局部信息称作 “知识” 。由于这些知识永远分散在不同人的大脑里,不可能集中,所以如何把这些分散的知识利用起来,从而对时刻不停的变化做出反应,才是人类社会要完成的艰巨任务。

  • 价格能够提供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

哈耶克指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就是价格体系。价格体系能够轻松越过计划经济所遇到的一系列障碍,能够巧妙地把分散的知识利用起来,能够恰如其分地对每个人的判断和行动做出奖惩,从而解决人类社会的应变问题。

价格的三个作用:

  1. 传递关于稀缺的信息;
  2. 指导生产;
  3. 做出奖惩,决定商品分配。有钱的人先得多得,没钱的人迟得少得

如何分饼决定饼做多大

  • 价格只能在具体的交易中形成

    现实生活中,永远是具体的情况、具体的案例发生在先。每一宗交易,都要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下进行,没有了它就不会有汇总的数字,就没有平均价。
    价格是每一个人发自他们内心,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最后达成的一个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忘记价格背后的真正驱动力,很容易以为价格只是个摆设,可以随意操控。他们喜欢这个价格的时候,就支持市场经济;他们不喜欢那个价格的时候,就要政府管一管。他们忘记了,价格只是一个信使,它只是在如实地反映商品稀缺的信息。枪毙信使,并不能把坏消息变成好消息。控制温度计,是调节不了温度的。

  • 富人如果不能优先享受,人们就不会对价格做出反应

    我们看价格的三个作用:传递关于稀缺的信息、指导生产、指导分配。这三个作用中,第三个作用最重要。
    如果有钱的人不享受任何优先待遇,那么他们就不会要对价格信号做出反应,那整个价格机制就会失灵。

  • 如何分饼,决定了饼能做多大

    实际上,由于人总是会对未来产生预期的,而对未来的预期又会影响当下的行为,因而如何分饼,往往会反过来决定饼能做多大。

换个角度看乘人之危发财的行为

  • 乘人之危发财有别于拦路抢劫

    大家都批评发国难财的行为。但我们想想,国难是那个发国难财的人造成的吗?如果不是,那么借机发财的人,其实就只是给别人多提供了一个选择罢了。发国难财的人可能确实利用了别人,但是这种利用,对另一方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生活中乘人之危来利用他人的现实,其实很多。比如,医生不就利用了病人生病吗?老师不就利用了学生无知吗?但是医生对病人来说是有帮助的,老师对学生来说也是有帮助的。但这个道理很多人都不明白,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 阻止别人发国难财,只会让遭受灾害的人处境更糟

    哈耶克所说的知识,不是科学知识的知识,而是关于谁在什么地方、愿意以什么样的代价、购买什么样商品的具体信息。
    如果人们阻止别人发国难财,阻止别人用高价出售紧缺商品的话,那这些人就不会以实际行动利用这些知识了。阻止发国难财的直接后果,就是剥夺了遭受灾害的人的选择。

  • 价格不是请客吃饭,价格永远起调节的作用

    那些乘人之危发财的人,他们自己本身的行为就增加了供给,使商品的价格下降,缓解了供需之间的矛盾。

    供给永远是不够的,在供给不够的情况下,价格永远在起调节的作用。价格不是摆设,不是请客吃饭。

竞争的逻辑|社会成本决定规则的优劣

竞争的规则

  • 暴力依然是非常重要和常见的竞争规则

    一个人杀了一个人,被称为杀人犯。一个人杀了10个人,就被称为连环杀人犯。一个人杀了10万人呢?那他是个将军。暴力,只有当它失败的时候,人们才会谴责它;当它成功时,人们往往会膜拜它。暴力是古老而常见的竞争方式,在文明有了相当发展的今天仍然如此。

  • 靠智力高低竞争资源

    暴力之外,比较常见的办法是比拼智力。好多人争取的东西,比如房子、车子、票子,最后都要看文凭。而争夺文凭,基本靠智力。所以考试不仅是人们竞争的一个重要方法,而且与暴力相比,它要文明得多。

  • 以论资排辈界定产权

    除了智力的高低,还可以用年龄的大小来排序,年纪大的多得,年纪轻的少得。论资排辈,也是一种竞争办法。

  • 按社会身份分配财产

  • 按照劳动时间、随机分配与先到先得原则分配财产

  • 按需分配与价高者得

所有这些竞争规则都是人类社会尝试过的规则。我们选择不同的规则,就会有不同的人更容易胜出。

所以,选择不同的规则,禀赋不同的人机会就不一样。

各种竞争规则孰优孰劣

  • 没有任何一个规则比别的规则更公平

    选择不同的规则,禀赋不同的人,胜出的机会就不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要让所有人都同意某个规则是最公平的,是近乎不可能的事。

  • 每种竞争规则本身都会带来成本

    我们一旦把竞争规则确定下来,人们就会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去努力。这个努力的过程,就会消耗真实的资源、时间、金钱、注意力等。

  • 许多竞争带来的成本,其他人都难以得益

    如果我们练武练得很出色,最后抢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练武本身所花费的成本对我们来说是值得的,但是社会上其他人,却不能从我们多出来的那些肌肉上得到好处;我们花很长时间排队,能得到自己要的东西,对我们来说,这些时间花得值得,但是社会上其他人,却不能从我们排队所浪费的时间当中得到任何好处;同样地,如果我们受过很多教育,脑袋里那些有关唐诗宋词的知识很多,别人也不可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有些人去攀附权贵,有些人努力钻营,所有这些努力本身,对于得到资源的人来说似乎都是值得的,但是对于社会上其他人来说,这些努力都是一种无谓的损失,也就是说资源被白白浪费掉了。

  • 按出价高低竞争,可让社会财富高速增加

    只有一种竞争方式是例外。认钱,按照出价高低来竞争,就不一样。如果凡事都要用出价高低来竞争,人们就会努力地去赚钱。为了赚钱,人们就得生产和提供别人需要的商品或服务,让别人自愿购买。

    这种竞争方式,会指引人们去从事一些积极的、有收益的、给社会上其他人带来福利的工作。按照出价高低来竞争,一下子就跟其他方式区分开了。它带来的不是多余的肌肉、不实用的知识、复杂的社会关系,它带来的是社会上其他人也愿意付钱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正因为这样,按照出价的高低来竞争,造成的无谓损失是最小的,由于竞争而消耗的资源是最少的。

    人们为了争取想要的东西,就必须生产一些别人也想要的东西。在竞争过程中,当每个人都这么做的时候,产品和服务就会迅速丰富起来。

    从公平的角度看,出价高低并不比别的分配方式更公平。但是从效率的角度,从社会财富积累的角度,从如何减少竞争带来的无谓损失的角度看,出价高低比别的竞争方式更有效率,它直接带来了社会财富的高速增长。

  • 认钱还是认人

    在交易的双方都需要“挑客”的情况下,“认人”的标准往往比“认钱”的标准更可取。当然,只要有一方没有挑客的需求,那么“认钱”就往往是更可取的。

    我们知道,物物交换的交易费用极高,因为匹配的交易者相遇(称为双重偶然性,double–coincidence)的概率很低。而交易当中只要有一方是认钱不认人的,就能极大地增加交易的机会。这恰恰是货币的妙处所在。

何谓短缺和过剩

  • 短缺是因为价格受到了抑制

    短缺是指因为价格受到了抑制,人们仅仅用出价的办法买不到这种商品,而只有采取其他的竞争方式才能得到这种商品的情形。

    短缺不是供应的减少,而是指在商品的价格受到抑制的情况下,人们不仅要通过出价的方式去竞争,还需要依靠其他非价格的方式去竞争的一种特殊现象。

    计划经济时代有一个词叫“短缺经济”,是指在社会上什么东西都不够。所谓什么东西都不够,实际上指的是人们必须采用价格以外的方式竞争。

  • 过剩是价格被人为拔高的结果

    同样,过剩不是供给过多,而是商品的价格被人为地抬高,以至卖家必须搭配其他的竞争手段或服务,才能把商品卖出去的现象。过剩是价格被人为拔高的结果。

稀缺是永恒的,而短缺和过剩都是价格受到人为干预的结果。当价格过低时,人们不得不展开价格以外的竞争方式,来争夺他们需要的商品,这时就会出现短缺;而当价格被人为拔高以后,卖家就不得不采用价格以外的方式,才能把东西卖出去,这时就会出现过剩。

价格管制|人会追求损失最小化

价格管制

价格管制跟收税不一样。如果一间公寓的租金市价是100元,政府说这100元中要征收40元的税,政府就变成了二房东,也就是说房租的60%归房东,40%归二房东——政府。这叫收税。

但价格管制不是收税。政府不要钱。政府只是说,这房子的租金100元太高了,需要加个限制,租金不能超过60元,这样房东就少拿了40元。这少拿的40元,政府并没有得到。

这时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1. 价格管制必然导致资源价值的耗散。简而言之,就是每当资源不能用到刀刃上时,它就不那么值钱。
  2. 人是追求损失最小化的动物。不管怎样,人们希望将价格管制所引起的价值耗散降到最低。追求利润最大化与损失最小化,是人性同时具有的两个侧面。

价格管制越严重,价值耗散就越大,人们设法绕过政府管制的积极性也越大;而政府围堵的力度越大,人们采用的对策就越迂回,其中白白浪费掉的竞争成本也越大。从这个角度看,价格管制之下,形形色色的违法活动以及它们出场的次序,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只要价格竞争的方式受到抑制,人们就不得不采用其他非价格的竞争方式,而这些非价格的竞争方式,是按其实施的难易程度被依次采用的。

解除价格管制——果断与沉稳的拿捏

价格管制是不对的,这一点我们容易理解,但是解除价格管制,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就要复杂得多。

当然,现实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不愿意改革的人,总拿社会稳定来当借口。不管怎样,要在勇气和耐心之间、大胆和沉着之间进行合理的拿捏不是容易的事情。

实物补贴和货币补贴的权衡

在权衡实物补贴和货币补贴之后,我们发现,要真正达到帮助穷人的目的,货币补贴是更好的选择,不仅浪费更小,效率更高,而且还给穷人更多的选择。

竞争的维度|没有人可以控制市场因素

房价上升好不好

那些一早就到大城市打拼的人,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见到自己童年的伙伴。那些童年的伙伴,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而他们当年的能力、智力、本事其实差不多。因为在不同的平台上发展,遇到的是不同的机会,他们的人生轨迹也就渐行渐远了。

在大城市里,重要的不是你是谁,而是你跟谁在一起。不要以为非得有天大的本事,才能够在大城市里立足。人与人之间讲究的,不是你个人的本事有多大,而是你的本事跟别人的本事能不能相匹配,你们之间能不能够互相服务。

分清了房价上涨的正反因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也就是说,不要破坏那些正面因素,而要改正那些负面因素。否则,只会让城市住房成为更大的问题。

廉价保障房不是免费午餐

廉价保障房不可能是免费午餐,我们需要看清楚这几个要点:房屋不是一种标准品,它是一种服务,是一种综合的服务;私人开发商是这种综合服务更好、更适合的提供者;如果让私人业主自由转让房屋的话,这些房屋的流动性会更高,也会鼓励人们积极上进,不同家庭上升的渠道也会得以拓宽。

没有使用需求就没有投资需求,使用需求是投资需求的基础

实际上所有的投资需求,都是以实际使用需求为基础的。没有实际使用的需求,就不会有投资需求。给我们块烂地,我们会去炒吗?当然不会。

如果我们硬要把使用需求和投资需求区分开来、对立起来的话,就不会有人投资,就不会产生满足未来市场需求的供给。几年以后,新的房源就会萎缩;长此以往,居住条件会变得更差,而不会变得更好。


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四章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