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_408_计算机网络_02. 物理层

02. 物理层

2.1 通信基础

2.1.1 基本概念

1. 数据、信号、码元
  • 数据:传送信息的实体

    • 传输方式:串行传输(距离远,速度慢),并行传输(距离短,速度快;多条信道)
  • 信号:数据的电气或电磁表现,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存在形式

    模拟数据(信号)连续变化的数据(信号)

    数字数据(信号):取值仅允许为有限的几个离散数据(信号),01

  • 码元:用固定时长的信号波形(数字脉冲)表示一位 k 进制数字,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是数据通信中数字信号的计量单位

    • 这个时长内的信号称 k 进制码元,该时长称码元宽度
    • 一个码元就是一个脉冲信号,一个码元可能携带多比特的数据
2. 信源、信道、信宿
  • 一条通信线路往往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收信道

  • 一个数据通信系统主要划分为信源、信道、信宿三部分
    笔记_408_计算机网络_02. 物理层_第1张图片

  • 信道

    • 按传输信号形式:模拟信道(传送模拟信号),数字信道(传送数字信号)
    • 按传输介质:无线信道,有限信道

    信道的极限容量: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或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 信道上传送的信号

    • 基带信号:将数字信号 1 和 0 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表示,再送到数字信道上传输 (基带传输:距离近使用)
    • 宽带信号:将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后形成频分复用模拟信号,再送到模拟信道上传输 (宽带传输:距离远使用)
  • 通信双方的三种基本交互方式

    • 单向通信 / 单工通信1 条信道;如无线电/有线电广播、电视广播
    • 双向交替通信 / 半双工通信2 条信道
    • 双向同时通信 / 全双工通信2 条信道;传输效率最高
3. 速率、波特、带宽
  • 速率 / 数据率: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用码元传输速率和信息传输速率表示

    • 码元传输速率 / 波特率 / 调制速率 / 波形速率 / 符号速率:单位时间内数据通信系统所传输的码元个数;单位 波特(Baud)
    • 信息传输速率 / 信息速率 / 比特率:单位时间内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二进制码元个数(比特数);单位 bit/s

    若一个码元携带 n 比特信息量(2n 种不同离散值),则 M 波特率的码元传输速率所对应的信息传输速率为 Mn bit/s

    若一个码元所取的离散值为 k 个(携带 log2k 比特信息),则 M 波特率的码元传输速率所对应的信息传输速率为 Mlog2k bit/s

  • 带宽: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 bit/s

2.1.2 奈奎斯特定理和香农定理

  • 影响失真程度的因素:码元传输速率;信号传输距离;噪声干扰;传输媒体质量
  • 码间串扰: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失去了码元之间清晰界限的现象
1. 奈奎斯特定理 / 奈氏准则

奈氏准则:在理想低通(无噪声,带宽受限)条件下,为了避免码间串扰,极限码元传输速率2W Baud
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 = 2 W l o g 2 V 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2Wlog_2V 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2Wlog2V

W: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Hz) V:表示每个码元离散电平的数目(有多少种不同的码元)

  • 结论
    1. 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若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完全正确识别成为不可能
    2. 信道的频带越宽(即能通过的信号高频分量越多),就可以用更高的速率进行码元的有效传输
    3. 奈氏准则给出了码元传输速率的限制,但并没有对比特率给出限制
    4. 由于码元的传输速率受奈氏准则的制约,所以要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就必须设法使每个码元能携带更多个比特的信息量,这就需要采用多元制的调制方法
2. 香农定理

香农定理:在带宽受限且有噪声的信道中,为了不产生误差,信息的数据传输速率有上限值
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 = W l o g 2 ( 1 + S N ) 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Wlog_2(1+\frac{S}{N}) 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Wlog2(1+NS)

W:信道的带宽(Hz) S:信道所传输信号的平均功率

S/N:信噪比 = 信号的平均功率 / 噪声的平均功率;信噪比(dB)= 10log10(S/N)

  • 结论
    1. 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则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
    2. 一定的传输带宽和一定的信噪比,信息传输速率的上限就确定
    3. 只要信息的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就一定能找到某种方法来实现无差错的传输
    4. 香农定理得出的为极限信息传输速率,实际信道能达到的传输速率要比它低不少
Notes
  • 若给出码元与比特数之间的关系,则需同时受两个公式的约束,取较小者

    “二进制”:暗含码元

2.1.3 编码与调制

  • 编码:数据 ⟶ \longrightarrow 数字信号
  • 调制:数据 ⟶ \longrightarrow 模拟信号
1. 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笔记_408_计算机网络_02. 物理层_第2张图片

  • 归零编码(RZ):位周期中心跳变为低电平(归零)。跳变可作为时钟信号(用于同步)

  • 非归零编码(NRZ):不用归零。没有时钟信号

  • 反向非归零编码(NRZI):信号翻转代表 0,信号不变代表 1。既不损失系统带宽又能传输时钟信号

    缩写要记得,选题题考过

  • 曼彻斯特编码:位周期中心的向上跳变代表0,向下跳变代表1,相反定义也可

    • 位中心的跳变既可作为时钟信号(用于同步),也可作为数据信号
    • 每位数据(1bit,对应信息传输速率)都需要两个电平(两个脉冲信号,对应码元传输速率)来表示,因此波特率=2比特率
    • 所占用的频带宽度是原始基带宽度的两倍,数据传输速率(比特率)只有调制速率(波特率)的1/2
    • 以太网使用(以太网是局域网)
  •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每一位的中心始终有跳变。位开始边界有跳变代表0,没有代表1

    • 位中心的跳变可作为时钟信号(用于同步),抗干扰能力较好

    • 常用于局域网

  • 4B/5B 编码:将欲发送的数据流每4位一组,按照 4B/5B 的规则将其转换为响应的 5 位码

    • 5 位码共 32 种组合,只采用其中的 16 种对应 16 种不同的 4 位码,其他用作控制码或保留
2. 数字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调制方法
笔记_408_计算机网络_02. 物理层_第3张图片

  • 幅移键控(ASK):调幅

  • 频移键控(FSK):调频

  • 相移键控(PSK):调相

  • 正交振幅调制(QAM):频率相同的条件下,ASK 和 PSK 结合起来,形成叠加信号

    • QAM 技术的数据传输速率
      R = B l o g 2 ( m n ) R=Blog_2(mn) R=Blog2(mn)

      B:波特率 m:相位数 n:振幅种数

3. 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 音频信号进行编码的脉冲调制(PCM)

  • 三个步骤

    1. 采样:对模拟信号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

      • 采样定理 / 奈奎斯特定理: f 采样频率 ≥ 2 f 信号最大频率 f_{采样频率} \ge 2f_{信号最大频率} f采样频率2f信号最大频率(才能保证采样后的数字信号保留原始模拟信号的信息)
    2. 量化:电平幅值 ⟶ \longrightarrow 离散数字量(整数)

      采样和量化的实质:分割和转化

    3. 编码:对量化结果转换位对应的二进制编码

4. 模拟数据调制称模拟信号
  • 适用频分复用技术(FDM)

2.1.4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1. 电路交换

笔记_408_计算机网络_02. 物理层_第4张图片

  • 必须先建立一条 专用(双方独占) 的物理通信路径。数据传输期间一直被独占,直到通信结束才释放
  • 包括建立连接、传输数据、断开连接三个阶段
  • 主要特点: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
  • 笔记_408_计算机网络_02. 物理层_第5张图片

电路建立后,除源结点和目的结点外,电路上任何结点都采用**“直通方式”接受和发送数据,即不会存在存储转发所耗费的时间**

2. 报文交换
  • 数据交换的单位:报文(携带源地址、目的地址等信息)

  • 存储转发技术

  • 主要特点: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 笔记_408_计算机网络_02. 物理层_第6张图片

主要用于早期的电报通信网中,现在较少适用

3. 分组交换
  • 数据交换的单位:分组

  • 存储转发技术

  • 主要特点:单个分组 / 包(报文分段加上首部)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 笔记_408_计算机网络_02. 物理层_第7张图片

笔记_408_计算机网络_02. 物理层_第8张图片

  1. 传送数据量大,且传送时间远大于呼叫时,选择电路交换。电路交换传输时延最小
  2. 当端到端的通路有很多段的链路组成时,采用分组交换传送数据较为合适。
  3. 信道利用率上看,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优于电路交换,其中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尤其适合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的数据通信

2.1.5 数据报和虚电路

分组交换:两种服务方式都由网络层提供

  • 虚电路方式:面向连接
  • 数据报方式:无连接
1. 数据报
  • 笔记_408_计算机网络_02. 物理层_第9张图片

    1. 源主机(A)将报文分成多个分组,依次发送到直接相连的结点(A)。
    2. 结点 A 收到分组后,对每个分组差错检测路由选择,不同分组的下一跳结点可能不同。
    3. 结点 C 收到分组 P1 后,对分组 P1 进行差错检测,若正确则向A发送确认信息,A 收到 C 确认后则丢弃分组 P1 副本
  • 特点

    • 为网络层提供无连接服务
    • 网络尽最大努力交付,传输不保证可靠性(可能出错、丢失、重复、失序)
    • 分组中需包含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完整地址,以便独立传输
    • 存储转发时需排队等候处理,带来一定时延。当通过交换结点的通信量较大或网络发生拥塞时,这种时延会大大增加,交换结点还可根据情况丢弃部分分组
    • 网络具有冗余路径;对故障的适应能力强,适用于突发性通信不适于长报文、会话式通信
    • 存储转发的时延一般较小,提高了网络吞吐量
2. 虚电路

虚电路交换是多路复用技术

  • 虚电路:一条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类似于电路的路径(逻辑连接),路径上所有结点都要维持这条虚电路的建立,都维持一张虚电路表,每一项记录了一个打开的虚电路的信息
  • 三个阶段:虚电路建立(包含路由选择)、数据传输、虚电路释放
  • 特点
    • 虚电路方式为网络层提供连接服务
    • 一次通信的所有分组都通过虚电路顺序传送,分组不需携带源地址、目的地址等信息,包含虚电路号,相对数据报方式开销小,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不会乱序、重复或丢失
    • 分组通过虚电路上的每个节点时,结点只进行差错检测,不需进行路由选择
    • 每个节点可能与多个节点之间建立多条虚电路,每条虚电路支持特定的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对两个数据端点的流量进行控制,两个端系统之间也可以有多条虚电路为不同的进程服务。
    • 致命弱点:当网络中的某个结点或某条链路出故障而彻底失效时,则所有经过该结点或该链路的虚电路将遭到破坏
  • 虚电路提供的服务包括
    • 永久性虚电路 PVC:提前定义好的、基本不需要任何建立时间的端点之间的连接
    • 交换型虚电路 SVC:端点之间的一种临时性连接,这些连接只持续所需的时间,且在会话结束时就取消这种连接
数据报服务 虚电路服务
连接的建立 不需要 必须有
目的地址 每个分组都有完整的目的地址 仅在建立连接阶段使用,之后每个分组使用长度较短的虚电路号
路由选择 每个分组独立地进行 属于同一条虚电路的分组按照同一路由转发
分组顺序 不保证分组的有序到达 保证分组的有序到达
可靠性 不保证可靠通信,可靠性由用户主机来保证 可靠性由网络保证
对网络故障的适应性 出故障的结点丢失分组,其他分组路径选择发生变化,可正常传输 所有经过故障结点的虚电路均不能正常工作
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 用户主机进行流量控制,不保证数据报的可靠性 可由分组交换网负责,也可由用户主机负责

2.2 传输介质

传输媒体

  • 导向型传输媒体(固体媒体):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
  • 非导向型传输媒体(自由空间):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大气激光、可见光

2.2.1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传输介质

  1. 双绞线

    • 最常用的古老传输介质,价格便宜

    • 由两根采用一定规则并排绞合的、相互绝缘的铜导线组成

      • 绞合:减少对相邻导线的电磁干扰
    • 屏蔽双绞线(外面再加一层由金属丝编织成的屏蔽层,STP)、非屏蔽双绞线(UTP)

    • 局域网传统电话网普遍适用

    • 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都可以用双绞线

      • 数字传输,要用中继器将失真的信号整形(距离太远时)
      • 模拟传输,要用放大器放大衰减的信号(距离太远时)
  2. 同轴电缆

    • 导体铜质芯线、绝缘层、网状编织屏蔽层塑料外层构成

    • 按特性阻抗数值的不同

      • 50Ω 同轴电缆 / 基带同轴电缆:主要用于传送基带数字信号,在局域网中广泛应用
      • 75Ω 同轴电缆 / 宽带同轴电缆:主要用于传送宽带信号,要用于有线电视系统
    • (由于外导体屏蔽层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特性,被广泛用于传输较高速率的数据,其传输距离更远,比双绞线贵

    同轴电缆的带宽 / 传输速率更高得益于它的高屏蔽性

    利用一根同轴电缆互连主机构成以太网,则主机之间的通信方式是:半双工

  3. 光纤

    • 利用光导纤维(简称光纤)传递光脉冲来进行通信。有光脉冲表示 1,无光脉冲表示 0

    • 光纤脉冲系统的带宽范围极大

    • 主要由纤芯(实心)和包层构成,光波通过纤芯传导,包层较纤芯有较低的折射率

    • 特点

      • 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对远距离传输特别经济
      • 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
      • 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也不易被窃听或截取数据
      • 体积小,重量轻
定义 光源 特点
单模光纤 一种在横向模式直接传输光信号的光纤 定向性很好的半导体激光器 衰耗小,适合距离传输 笔记_408_计算机网络_02. 物理层_第10张图片
多模光纤 多种传输光信号模式的光纤(利用全反射 发光二极管 易失真,适合距离传输 笔记_408_计算机网络_02. 物理层_第11张图片

光纤的直径减小到与光纤的一个波长相同,光纤就如同一个波导,光在其中没有反射,沿直线传播 —— 单模光纤

【❌错误说法】 光纤越粗,数据传输率越高

  1. 无线传输介质

    • 无线电波
      • 较强的穿透能力,可远距离传输
      • 信号向所有方向散播,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如:无线手机通信、无线局域网 WLAN)
    • 微波
      • 通信频率较高、频段范围宽,因此数据率很高;通信信道的容量大
      • 信号沿直线传播(固定方向),地面的传播距离有限(地面中继站微波接力通信)
      • 微波通信: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作为中继转发微波信号。三颗相隔120°的同步卫星基本能实现全球通信
        • 优点:通信容量大、距离远、覆盖广、广播通信和多址通信
        • 缺点:传播时延长、保密性差、误码率较高、受气候影响大、成本高
    • 红外线、激光
      • 信号沿直线传播(固定方向)
      • 要把传输的信号分别转换为各自的信号格式:红外光信号、激光信号

2.2.2 物理层接口特性

  • 物理层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
    • 机械特性: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 电气特性: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 功能特性:某条线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代表何种意义
    • 过程 / 规程特性: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 常用的物理层接口标准:EIA RS-232-C、ADSL、SONET/SDH

2.3 物理层设备

2.3.1 中继器 / 转发器

  • 功能:对信号(数字信号)进行再生和还原,对衰减的信号进行放大,保持与原数据相同,以增加信号传输的距离,延长网络的长度

  • 中继器有两个端口

    • 端口仅作用于信号的电气部分,并不管数据中是否有错误数据或不适于网段的数据
    • 两端的网络部分是网段,而不是子网,使用中继器连接的几个网段仍是一个局域网
    • 中继器两端的网段一定要使用同一个协议(物理层),两个网段的速率要相同(因为没有存储转发功能)
    • 中继器若出现故障,对相邻两个网段的工作都有影响
  • 中继器只能在规定范围内进行有效工作,否则会引起网络故障

    • “5-4-3规则”5 段通信介质 - 4 个中继器串联 - 只有 3 段可以挂接计算机

2.3.2 集线器

  • 实质上是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
  • 对信号进行整型放大再生(恢复)到发送时的状态,再转发到其他所有(除输入端口外)处于工作状态的端口,以增加信号传输的距离,扩大网络的传输范围
  • 不具备信号的定向传送能力,是一个共享式设备
  • 如果同时有两个或多个端口输入,那么输出时会发生冲突,致使这些数据都无效(集线器在一个时钟周期中只能传输一组数据
  • 集线器组成的网络是共享式网络,逻辑上仍是一个总线网,只能在半双工状态下工作
  • 所有集线器的端口都是属于同一个冲突域,也属于同一个广播域

Notes

  • 基带传输 VS 频带传输 VS 宽带传输

    • 基带传输:在计算机内部或在相邻设备之间近距离传输时,可不经过调制就在信道上直接进行传输的方式

      • 常用于局域网

        大多数以太网采用基带传输,扩大覆盖范围时使用的是中继器(加强基带信号)

      • 常用的编码方法:不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

    • 频带传输:用数字信号对特定频率的载波进行调制(数字调制),将其变成适合于传送的信号后再进行传输

      • 距离传输或无线传输
      • 可以实现多路复用,提高传输信道的利用率
    • 宽带传输:借助频带传输(如频分复用),将链路容量分解成两个或多个信道,每个信道可以携带不同的信号

      • 所有信道能够同时互不干扰地发送信息,链路容量大大增加
  • 同步通信 VS 异步通信

    • 同步通信:先建立同步,时钟同一频率(全网同步、准同步)
      • 通信数据率高,但代价也高
    • 异步通信:起始位、结束位(字符),帧开始、帧结束(帧)
  • TDM(时分复用)的的每条支路速率要相等(采用脉冲填充方式),复用线路的通信能力是多条信道的数据率叠加

  • 传输时延最小 → 电路交换

    数据无差错传送 → 应该选用报文交换

    在出错率很高的传输系统中 → 选用数据报方式更合适

你可能感兴趣的:(408_计算机网络_notes,笔记,计算机网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