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给孩子加分吗?

壹姐说

不管他们是多少分的小孩,我都愿意用信任的目光给他们加分。因为他们有权决定自己做多少分的小孩,而只有加分这个部分,是我不越界就可以做到的事。

壹姐:尹建莉父母学堂金牌辅导员,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师

我有两个慢热的小孩

来自尹建莉父母学堂

00:0029:26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夏木黄鹂朗读音频

音乐:Till Brönner-In My Secret Life

刘冬虹与沙子乐队-爱与自由

文︱尹建莉父母学堂金牌辅导员  壹姐

最近孩子们新学了一首流行歌——《夜空中最亮的星》,总在家里反复播放。跟他们一起听着、唱着,心里突然升起一阵感动。

这两个十岁的小人儿,虽然从来没有停止过指引我成长,但这一次,他们走在我前方、带领我去认识这个世界的感觉尤其强烈。

小D和小R是两个慢热的小孩,说话晚,学东西慢。很多男孩妈妈焦虑的问题,我都遇到过,而且乘以2。关于他们的养育,我曾经走过弯路,曾经困顿迷茫。

三年半前的觉醒,开启了不设时间表的看见和信任模式。1000+个日夜,我学会跟随他们的步伐,慢下来,耐心把心里的信念一一落实到行动。

过去这一年,默默耕耘的“成果”慢慢浮现。我想用这篇阶段性成长汇报来对抗遗忘,也算是对曾经悬在头顶的问号一个回答——爱和自由,到底是不是一句好看不中用的空话?

合奏乐曲

1

人际:吸引力法则

对养育环境极其敏感的小D曾经每天眉头紧锁,像刺猬一般难以相处。可是无论道理多么正确,也不可能“要求”一个孩子达到高兴、宽容的状态。

只有当家里的成年人不再挑剔他的“不合时宜”,始终以无差别的爱和宽容灌溉他的心,他才能脱掉坚硬的盔甲,拥抱身边的人。

小D在没有评判的环境中逐渐找回爱的安全感,越活越舒展,走路也开始蹦着跳着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喜悦从他心里满溢出来。

在学校,他发展出更多友谊,脸上透出更多自信的光彩。

从一个缺乏存在感的慢半拍小孩,到懂得“曲线救国”的小“叛军”主力,本能指引他找到最安全、低调的方式与“权威”做微量的抗争。他的内心力量在增长,也因此寻到更多脾气相投的朋友,让彼此感觉更有力量。

整体上他仍然是个规矩的慢小孩,但这枚“硬币”的另一面给了他犀利的观察力和冷静的思考力。他擅长迅速查对成年人逻辑中前后矛盾的地方,再发出直击痛处的诘问。不为打败你,也不为扮酷,只为陈述事实。

带着欣喜,我默默呵护这未来的“补刀王”。

过去这一年,小R成为两个好朋友争夺的对象,两段友情差点冲突到必须二选一。虽然心疼,但多数时候我选择旁观他们各自经历痛苦。因为我明白,如果痛得不够,还沉浸在自己的逻辑里,再好的建议也只是给他们增加心理负担而已,反而好心办了坏事。

“通关”后,他甩掉了一部分压抑的“好人”面具,明显跑得更自信,也更自在了。

与此同时,他还亲身体验了一整套小学生版人性之复杂。

半年多的时间,从英雄主义地维护一个被霸凌的同学,

到发现“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再到被那个“可怜之人”纠缠到愤怒,

最后到真正理解“可怜之人”那“可恨之处”来由后的平静。

我庆幸自己见证了整个过程,没有越界,但也没有错过他求助的手。这套从知道到做到的心灵“大餐”,很多成年人因为卡在头脑中“正确”的泥潭里,兜兜转转花几倍的精力也体验不到。这属于他的体验,是最珍贵的财富。

总的来说,小D和小R有各自的好友,也有共同的好友;有和自己相似的好友,也有和自己互补的好友。

我没有教过他们如何选择朋友,但在他们身上,我清楚地看到“吸引力法则”如何发挥魔力,指引他们避开“损友”,找到益友。

动作神同步,像复制粘贴一样

2

阅读:忘记那些“应该”和“必须”

从孩子们不到一岁,我就开始了亲子阅读,并且一直坚持,但小D和小R的阅读进度仍然比大多数孩子慢。

二年级寒假,我给他们买了全套《丁丁历险记》。在身边很多孩子已经开始独立阅读字书的时候,他们才终于开始了独立阅读漫画书。字书,仍然由我来念。

一直到一年后的三年级寒假,很多同龄人已经开始阅读大部头,他们才勉强开始读一点简单的桥梁书。“字多”的书仍然由我来念。

我做好了一直念到他们不让我念为止的准备,不打算让任何“应该怎样”“必须怎样”的时间表破坏我们的亲子时光。

三年级下学期,因为喜欢哈利·波特,在我念到第三本的时候,他们终于开始自己拿起来读,并且由此进入了全新的天地。

五年级,小R以一天一本的速度看完了《射雕英雄传》和《倚天屠龙记》,并且说好看。有意思的是,通过跟他讨论,我了解到他连书里有什么人物都搞不清楚,更不要说看懂情节。最大的可能是,他只获得了一些碎片化的信息。但我没有说出来,只是默默惊叹孩子面对未知全然开放的态度。

接下来小D也开始看《射雕英雄传》。他的速度更令人信服,看了差不多一周还没看完,有点吃力。有一天,他说不太看得懂,不想看了。

我想了想,把坚持下去的话咽了回去,说,不想看就不看。意外的是,他坚持要把第一本看完再停下来。

想不到就是他自己的这个决定,把他带到了完全不同的境界。

又过了两天,他告诉我,第一本看完了,太好看了,他要继续看第二本!就这样,他一点点看完了全套。最后说,好看,但有的地方看不懂。嗯,果然是个更实在的小孩。第一次看武侠小说,有看不懂的地方就对了呀。

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因为听了一个闲扯量子力学的新相声,小R让爸爸给买了《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又拿出爸爸的古董书《千亿个太阳》《黑洞》《黑洞与时间弯曲》来看。

自然,他仍然远远不能读到成年人眼中“懂”的程度。但他能在好奇心的指引下兴致勃勃地坚持读下去,而不是为了读给任何人看,就已经值得成年人反观自省了,不是吗?

在我看来,成年人不但不应该批评他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反而应该反省自己——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自己肯定看不懂的书,成年人连碰都不会碰。即使看,也是为了某个实用主义的目的,看得瞌睡加烂尾吧?

像这样手拉手的背影我拍了无数张

小朋友没有先入为主的“知道”,眼里皆是未知。他们的内心完全开放,所以拥有更多的可能和更强的吸收力。

3

思考与表达:请珍惜敢顶嘴的小孩

前面已经说过,“补刀王”小D经常面不改色地怼大人。其实他们两个都是表达力发育稍晚的小孩。晚归晚,输入积累到一定程度也终于开始输出了。他们经常用简单的话直击痛点,问得我哑口无言。

有一回,小D在微信上问同学作业,在等待同学回复时,他无聊地坐着发呆。

大多数父母都见不得孩子发呆,生怕浪费了时间。彼时,我也未能免俗地提醒他:“趁这会儿想想还有什么没做的?不要浪费时间。”

小D愣了一秒,反问我:“你不是说,生命就是用来浪费的吗?”

我在心里暗暗叫苦:前两天刚挖的文艺“坑”,原来留给自己了啊。

往往这种时候,一旁的小R还会毫不留情地补刀:“妈妈好尴尬!”

的确有点尴尬,但更多的是开心。开心他们不因畏惧“权威”而乱了思路,开心他们敢于挑战“权威”。

期末考试前一晚聊天时,小R突然问了我一个振聋发聩的问题——你觉得以前的工作辛苦还是现在的工作辛苦?这不是一个结论,而是一个问题,一个他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的问题。

通常,精彩的结论更让人有鼓掌的冲动,而智慧的问题则不那么突出。这个问题由小朋友问出来,有点意外。

我相信,只要成年人不为了一时的面子和利益扰乱和带偏孩子,他们内在天然的逻辑都会带领他们发展出直达事物本质的能力。

4

学业:80±20

孩子们一年级时,家里老人着急地对我说过“孩子成绩这么差,应该加练习、上补习班”之类的话。是啊,通常大家都认为,一年级的内容那么简单,怎么可以才考七八十分?

而我是真心觉得,自己的孩子学到什么程度、跳一跳能够到多高,平常的作业已经足够让我了解。至于考试分数,我确实不在意。非要说的话,那就80分上下浮动20分吧。

自己心里有数,就不会对老师在群里发布的排名、点评信息做过多解读。虽然孩子们的口算速度和准确率在很长时间里都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我并没有感觉到太大的压力,也没有用给他们加练习、上补习班来转移自己的焦虑。

这不是无知无畏,也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在明白自己的孩子是资质平常的普通人这个前提下,衡量了给他们上题海战的得失利弊后的选择。早看清真相,早放过彼此。

在我看来,孩子的学业就像父母们希望孩子拥有的其他“好品质”一样,遵循着这样一个让很多父母抓狂的“规律”——

父母越是着急想各种办法督促、提醒孩子进步,孩子越是做不对、做不好;而父母只是守好自己的边界、安心呵护孩子的身与心,孩子最终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因为家里的猫,他们对流浪猫也多了亲近感

三年级下学期是个里程碑。在这个学期,孩子们仿佛突然开窍,阅读迈入了新天地,口算达到了老师的要求,还主动要求学一样乐器。

至此,我才终于敢用事实说话,安抚家人的焦虑。在此之前,我只能默默为孩子们顶住压力,不把精力消耗在争辩和较量上。

说到帮孩子们顶住压力,我也只是顶住我能顶住的部分,同时也要放弃我决定不了的部分。我相信孩子们有自己的抗压和纠错能力,如果我非要帮他们排除成长路上一切我认为不合理的压力,不但意味着不信任家人和老师,更意味着不信任他们。

作为孩子的妈妈,如果我成为整个链条中唯一正确又无可指责的人,背后一定有尚未进入意识层面的代价在消耗家庭的能量。无论如何,“交战”的损耗又何尝不是一种巨大的心理成本?

五年级是另一个里程碑。似乎突然之间,孩子们解数学题的能力和独立完成作文类作业的能力都上了一个台阶。体现在考试成绩上只是从七八十分变成八九十分,但我清楚这些进步对孩子们来说有多大。

5

自理能力:走向独立

这一年,孩子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开始看到成果。

在厨房里用刀用火用微波炉都克服了生涩,渐渐熟练起来。有时候我周末睡懒觉,孩子们也能自己到厨房张罗早饭。

一个月前开始,孩子们分别承担了一半洗碗和拖地的家务,期末考试期间也照常。

在我看来,这个部分几乎可以给满分。我记得自己小时候干家务常常被妈妈批评,可是我看他俩干活却总觉得跟我自己做的水平也差不多,没什么可抱怨的。或许,我自己确实做得也不咋地?

合作清洗扇贝

今年元旦,在爸爸无法帮忙、我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孩子们帮我解围,跟我合力拆开了一张又大又重的游戏桌,再搬回家重新组装上。那一刻,曾经被我照料的人反过来照料我,而曾经照料他们的我反过来需要他们照料。我们都丰富了自己的幸福体验。

这一年,他们还经常独自出门买早点、去隔壁小区好朋友家。前几天为了庆祝期末“解放”,还独自去了附近的大型超市,享受了一把自己决定买什么、再自己结账的快乐。他们脸上的光彩仿佛在向世界宣布——我们的羽翼正在日渐丰满。

6

尾声

说了这么多,莫非这两个是“别人家的”完美小孩么?不,如果见到他们,如果换一套标准,他们也可以是满身毛病的“熊孩子”。

他们丢三落四,有时候回家说没作业,玩到睡觉前才想起来赶作业。

他们晚上不肯睡,早上起不来。对上学谈不上热情,对作业时不时敷衍。

他们上课发言不积极,讲起粗话来倒是中英文全会。

他们玩电游的劲头,估计很多成年人看了是要大摇其头的。

……

他们就是两个普通的小孩,是从小各方面都晚于同龄人的慢小孩。好还是不好,取决于你选择看他们的长处,还是看他们的短板。

孩子是单纯又复杂的生命,只要给他们爱的阳光、自由的土壤、信任的养料,他们就会生长出超过你想象的无限可能。

不管他们是多少分的小孩,我都愿意用信任的目光给他们加分。因为他们有权决定自己做多少分的小孩,而只有加分这个部分,是我不越界就可以做到的事。

那么,走在“爱和自由”路上的你,如果曾经以为几天、几周、几个月就能在孩子身上见到指哪打哪的成果,是否可以从今天开始调整自己的预期,再从这篇总结里汲取等待的力量,坚定无条件养育的信心和决心?把你关于爱和自由的故事也分享给我们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愿意给孩子加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