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全集》读书笔记(3)

第一卷:坟(3)

古人曾以女人作苟安的城堡,美其名以自欺曰“和亲”,今人还用子女玉帛为作奴的贽敬,又美其名曰“同化”。

至于罗素在西湖见轿夫含笑,便赞美中国人,则也许别有意思罢。但是,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

在一部分中国青年的心中,革命思潮正盛,凡是叫喊复仇和反抗的,便容易惹起感应。

有时也觉得宽恕是美德,但立刻也疑心这话是怯汉所发明,因为他没有报复的勇气;或者倒是卑怯的坏人所创造,因为他贻害于人而怕人来报复,便骗以宽恕的美名。

卑怯的人,即使有万丈的愤火,除弱草以外,又能烧掉甚么呢?

更进一步而希望于点火的青年的,是对于群众,在引起他们公愤之余,还须设法深沉的勇气,当鼓励他们的感情的时候,还须竭力启发明白的理性;而且还得偏重于勇气和理性,从此继续地训练许多年。这声音,自然断乎不及大叫宣战杀贼的大而闳 ,但我以为却是更紧要而更艰难伟大的工作。

诚然,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倘使并正视而不敢,此外还能成什么气候。然而,不幸这一种勇气,是我们中国人最缺乏的。

中国的文人也一样,万事闭着眼睛,聊以自慰,而且欺人,那方法是:瞒和骗。

赫克尔说过,人和人之差,有时比类人猿和原人之差还远。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约会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是互为因果的。

(未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鲁迅全集》读书笔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