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者可怜,自悲者可叹:惊现改变世界的解决方案!

图片发自App


王建平:每日一文:一个人问答录(84)

问:人是内向好还是外向好?

答:在现有的生存模式中,人是无法外向的,外在没有个人的生存空间,人只能内向性地囚于自身,这是无奈的状态。为什么人有隔阂有隐私,这其实是一道最后的防线,也是人之间不可逾越的界线,正是这些界线让人画地为牢,人间何来自由?只有取消这种生存模式和生活体制,人才可以实现外向性生活。没有生命观念的束缚,外向性生活打开了所有的空间,人们生活在精心料理的感知状态中,人与人共享感知、互享感知,人才不为自己所困,不一生都囚于一己之中,终生不得解脱。我们其实不理解,自私是人的一种既无奈又可怜的行为,人出于孤独的自我需要,不得不采用自私的方式来获取,这种各为自己利益攫取的方式,不但破坏了人的生活过程,败坏了生活氛围,并且损伤了人的心理,使行为人变得猥琐。这样夺取的利益,也使利益的品质变味,降低了财富资源的使用性。不难发现,生活之中,越自私的人,心胸越狭隘,心理构成越猥琐,人性人格越低下。自私过程首先伤害自己,再伤害他人,这其实与财富要达到的目的相反,人从中获得的是不甚愉悦的感知结果,这是人们没有意识到的。

问:你说自私者可怜?

答:让人以自私攫取的方式来占有生存资源,这是生存竞争模式造的孽,当财富非要以争夺的方式才能到达人的所需,财富的意义就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个人非得以令人厌恶的自私手段来攫取所需的生存资源,而又得费尽心机来保护自己的资产,这些行为过程中的疲惫感、压迫感、恐惧感其实让人倍受折磨。作为一个个体生存者,其生存的压力使人疲于奔命,而且,得不到任何没有代价的支持,一个孤独的生存者自然是可怜的。

问:你的意思,个人生存模式是不科学的吗?

答:以生命者的个体为单位生存,绝非一种理性的存在方式。人作为生命个体,先天性的放置在一个恶性的竞争环境中,让他在与同类的竞争斗争获得一席存在之地,这充分说明人不是有"原罪",而是有"原难",个人的一生要躲避各种苦难,得经受各种磨难。一个人随机的活在人世中,得遭遇多少考验、折磨与灾难,所以,无人不叹:生活不易。这不易是天生的,你要是容易了,那才怪了。所以才说,这人间是用来受苦的、赎罪的、转世轮回的,谁也不指望人间有福。

问:人们不该寄希望于人间吗?

答:我们能放弃人间吗?我们为什么要放弃人间?是因为什么让我们放弃人间?这是很有意义的追问,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人间不令人满意,而且也不是一个可以改造的地方,不然为什么人们反复来受难?数千年来人竟无力改变这样的受虐模式?让人活得越来越困难?让人类唯一生活的人间被弄得如此不堪,是谁之错?

问:谁也不会来承担责任吧?

答:真正的责任在人,在每一个人,谁真正追究过人类苦难的原因?谁真正提出过可行性的解决方案?责任不在人在谁?每个人都是糊涂的、愚昧的和不负责任的,谁来改变人间?谁来拯救苦难之中的人类?你指望我我指望你,你等待我我等待你,行吗?事实的结果是:必须要有一个人先醒来,先认清存在的本来,先创立正确的理论并符合三洽原则,先拿出改世的方案,先行发声和先行传播……然后才广为普及和推行,最后逐渐改变全人类。人类史上有这样先例吗?没有。重新创世的理论从未出现过,改世的理论则层出不穷,汗牛充栋。

问:重新创世的理论指的是什么?

答:就是从存在方式开始,从存在的本来认识开始的新的思想和新的理论,就是人类存在的新方案。

问:感知论是不是这样的理论方案?

答:这是人类史上第一个完全的创世方案,具有自圆其说的可行性,不但自洽、他洽和续洽,还绝不制造任何悖论,是人类第一套完善可行的蓝图。

问:理论的可行性是不是人们的兴趣点?

答:人们一般认为的可行就如同药效,药到病除。正因为有此需要,人间的实用性理论层出不穷,它们的作用就是解决现实中人们遭遇的问题。于是,这成为一种模式,人们用理论来修正和改变错误的行为,用科学的理论来帮助达到目的。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并达到人的愿望是人们选择理论的宗旨,而立竿见影的实践效果是人们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人们的这种理论态度和理论要求导致了人间理论的产出与运用限定在一个极窄的范围,人们将理论当作工具,放弃了理论最重要的功能:帮助人们认识自己、反思自己和改造自己。因此,感知论一出现,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有用吗?能解决失业问题、环境污染和社会贫富悬殊问题吗?也就是说,人们急切需要的是:止痛药、消炎药和抗生素,人们急于想问的是,感知论是什么药?(接下)

本书《感知新世界》已在亚马逊、京东上架销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论,进亚马逊、京东搜索:感知新世界,即可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私者可怜,自悲者可叹:惊现改变世界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