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己

于我而言,纪律始终不是个重要的词汇。一直以为纪律太过于反天性;通过外在规约去训服内在的欲望、化解矛盾,却很难奏效。

我偶尔也会研习一两位时间管理、高效人生的榜样,但日程笔记本大多空白。自我必须不断完善和净化,持续回归内在的节奏与动力。禅语说的好,打豆腐。豆腐乃是黄豆做成的酪状食物,味道香醇,外观洁白,质地绵软。给自己下命令、立规矩去完成什么,如同和豆腐搏斗一样,注定是件徒劳无功的事儿,只是白费力气。

如果我的内心有反对声音,就让他们表达甚至渲泻出来吧。与此同时,内在心平气和的那一部分通常也会挺身而出,从某个意想不到的角落找到灵感、让想法成形。

也许那些纠结的声音会尾随我一段时间,他们毕竟活在我的脑袋里,没办法就这么往储物柜、垃圾袋里一扔了之。那就继续给他们5~10分钟发言,让他们去写吧。我的一个发现:当我给这些声音写作空间时,怨言很快就变得枯燥乏味,重复再重复,直至消失。

记得有一天,我对自己委实缺乏耐心。坐在键盘前的头10分钟,我就只是在写自己是个多么无聊的佛系女中年,居然还想写规划做创意,真是可笑之极。随后我仔细读了读那段自嘲,自觉蛮通顺也蛮有创意;标记、剪切、粘贴、另存为。然后开始从事手头的工作。

换言之,纪律对我的确不重要。如何动起来、如何及时找到内在的那份热情,很重要。必须想办法让自己动笔,否则洗碗盘或者随便什么能让你规避写作的事儿,都会变成天底下最重要的大事。总之闭嘴坐下写就对了,这样做意味着律己。把抽象的心理感受、思考外化为符号、声音,注定是很单纯很基础且需要技术的事情,而我们喜欢把单纯的事复杂化。故,我们在写作上难免碰到僵局。有段禅语说得很妙,说话时便说话,行走时便行走,死亡时便死亡,该写作时写作,别让自己浪费在内疚、自责及纠结上。

有没有什么小方法能让这一切"磨砺"变得好玩一点,是坐在宜人的餐厅里,向朋友倾诉我们下笔维艰的事儿,还是到在线日更小组那里,寻求群体压力?上述这些场景对我未必奏效,对我来说,要做到律己通常只要有下面的某一方面就好。

1.分享。有好一阵子我找不到写东西的感觉。于是我在自己生日那天对自己说:今天是重要的日子,要有点仪式感,写点什么来纪念这个全新的自己吧!于是我升级了朋友圈的推送,把分享当下的所思所想所为作为书写的一个重要理由。

2.教学相长。很早之前我就发现,为了更好的输出,我必须主动地消化、再造输入内容。自学生时代教授各种语言课、外贸课算起,教龄十余年。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赚点钱,即兴发挥照本宣科当然是没问题;想要主动为之,把创新的主题讲明白、让听者听懂接受甚至喜欢,那就要把讲课的大部分语言,事先梳理组织并且写下来,反复推敲打磨。这里面,既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展现,也要把听者的接受能力需求倾向放在心上。正可谓是"因为要学,所以教"。

3.头等大事。留出整块时间很有必要。如果周末无需外出,一早醒来以后,我会对自己说,Ok宝贝,早上10:00以前你爱干嘛干嘛,一到点就得开始打字/触屏写字,我给自己若干空间和外在的限制,一早醒来并不多想。梳理沟通完毕,直接走到桌前开始写。

4.积极反馈。试想两个月以来,白天我都在工作,一周五天回到家后精疲力尽很不愿意写作。这时候可以给自己一些犒赏:附近有家很棒的干锅牛肉,能按我的个性要求不放那么多红油;牛肉新鲜有嚼劲儿,配菜本真爽口。下单20分钟左右通常就会送到,这样8点左右我就可以边骑车或踏步,边写写了。(当然,中午得是自带的健身餐)

5.连珠成线。一旦沉浸在书写当中,写的痛快,以及源源不绝的灵感、头脑的清澄明澈是无数辛苦的报偿。在工作与生活的不同写作题材中,我大多能够完成全部计划。有时也会纠结,电子笔记本让人无法像纸质那么容易把握写作量,更没有写完一本又一本的那种成就感。Whatever,昨天试的语音转化法,让一切更高效了。即,使用划船机等手部不便操控时,可用手机录音功能,再用语音转文字。电子化的书写方式,注定不可逆。

总之,殊途同归,写就好。别陷入无止境的罪恶感,逃避和压力的恶性循环里。换言之,警惕那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的坑。该写的时候就写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