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1],处众人之所恶[2],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3]。

  夫唯[4]不争[5],故无尤[6]。

【注释】

  (1)不争:不争斗,不竞争,平等,没有自私。

  (2)恶:厌恶,不喜欢。

  (3)居善地:无论什么样的地方都能居住,居住在哪里都一样。

  心善渊:心如深渊一样,包容一切。

  与善仁:待人平等,一视同仁。

  言善信:说话实话实说。

  正善治:主持事务,公正公道。

  事善能:做事发挥出专长。

  动善时:行动善于看天时而动。

(4)唯:只有。

(5)不争:没有相争,平等相待,没有私欲。

(6)尤:区别、差别、不同。

【译文】

    上善,如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与万物无争,心甘情愿待在万物普遍不喜欢待的地方。这样,就几乎接近于道了。

    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居住,居住在哪里都一样。心如同深渊一样,可以包容一切。说话真诚,实话实说,不忽悠人,不骗人。主持事务可以公平公道。做事可以发挥出专长。行动善于看天时而动。

    只有没有与人相争的心,只有没有私心,才没有区别,才看不到差别,才能做到平等,才能找到人生宇宙的真理真相。

     徐力(大多吉)分享个人感悟:

      一、从《道德经》对生命、人生、万物、宇宙的认知层次上看,有些内容的认知比较深,有些内容的认知比较浅,认知层次不一。《道德经》中的字词,有的是很古老的语言,有的是春秋战国以后很久很久的年代的语言。有些甚至接近离现在比较近的年代的古代白话文,不像是两千五百年前那时候的字词和语法。所以,《道德经》这本名著,应该不是一个人写的,应该是我们的祖先们多人集体合作写成的。

      二、上善若水,这种说法,现在大家基本上都接受了。其实上善若水的说法是有问题的。水,可以滋润利益万物,也可以冲毁房屋道路田地,伤害、杀死各种生命;水,待在低洼处,可以说不争,也可以说水都是争抢着向低洼处奔跑的;水,可以说能够洗涤脏东西,但也可以说水把什么脏东西都往自己怀里搂,是藏污纳垢的;水,可以说柔弱无形,无处不到,也可以说水无孔不入,擅长钻营投机。如果说上善若水可以,那说大恶若水也可以。所以用水来比喻上善,实际上并不太合适。不过上善,的确是不争的,是利益万物而不伤害万物的。上善,甘心居于大家都不喜欢待的所谓卑微低下的位置上,而没有抱怨。上善这种不争、利益而不伤害万物、甘心居于所谓卑微低下的位置的特点,几乎就接近于道了。

      三、聊聊居善地。《论语》中,孔子有句话叫,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其中的居无求安,就是《道德经》中的居善地。那些不懂道理的人,不明白人是怎么一回事的人,对于居住的地方是很挑剔的,甚至还讲究什么风水布局。明白人生宇宙真理真相的人,对于居住的地方,没有什么过多的要求,只要可以居住就行了。就是说,懂道理的人,不关注居住条件,在哪里住都一样,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安心居住。一个人,只有摆脱了物质的诱惑后,才能做到居善地。

      四、动善时,这个也聊几句。动善时,这个观点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说法。如果我们在行动前,要先看天时,先预测天气的变化、社会的变化、万物的变化情况,再根据这些预测判断来制定计划,来决定要干什么,不要干什么,那我们就麻烦了。因为,我们是没法完全准确地预测所有的未来的,就是说,天时,我们是没法完全准确预测出来的。我们人类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天道规则,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大自然运行的规律,这个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不能清楚地预测到大家明天后天大后天及以后的起心动念和各种选择做法,所以,也就不能完全准确地判断出未来的天时。所以,我们人类也就做不到动善时。我们人类能够做到的,应该去做的,就是认识天道法则,找到自己的良心良知,然后按照天道法则去为人处事,按照良心良知去做人。明天别管遇上什么事,我们也没法清楚地预测到明天都会遇上什么事,反正只要遇上事了,我们就根据良心的要求,拿公正平等这把尺子去卡,去量,按照公正平等的原则去做,就行了。

      五、"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一段,与本章节的其他内容,有些不搭边,应该是后来的一个祖宗在抄写、传承《道德经》时加进去的。这种增减和修改的事情,在各种文化传承过程中,都有大量的发生。当年释迦、孔子、耶稣,都是只用嘴巴说,而没有写书,应该就是为了避免,自己如果留下了文字,会被那些居心不良的人拿来害人。如果孔子他们写了书,有人就可以拿来修改、篡改一下,然后,打着圣典拥有者的旗帜,以圣言权威诠释人的身份来吓唬和威慑别人,这样既可以用来打击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封异见者的嘴,又可以便于忽悠大众,以谋取个人私利。

      六、《道德经》,对于竞争,是坚决反对的。我们的祖宗们中,那些懂道理的,早就领悟到了竞争的可怕,所以才反复告诉后代子孙,要不争。可惜的是,尽管那些懂事的祖宗们一代接一代地不停地叫唤,后代子孙们仍然做了不肖子孙,仍然把竞争的观念想方设法栽进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脑袋瓜子里。现在的人,绝大多数都接受了竞争的理念,这个是人类整体堕落的体现。现在的人,如果告诉他不应该与人竞争,多数人会不加思索地就反对,多数人会认为与世无争是一个很荒唐可笑的说法。因为目前大家普遍认为如果不参与竞争,就会被社会淘汰,自己可能就会没法生存,至少会没有好日子过。竞争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竞争,是超过别人,是把别人比下去。竞争的本质,是刻意地专门制造不平等。一个人如果在大脑里建立起了要与人竞争的思维逻辑,就不能认识自我,不能认识到生命的真相,不能认识到世界运行的自然规律了。一个一心想着与人竞争的人,是不可能明白正确的做人道理的。一个人要想懂事,要想做人成功,要想明白天道,必须放下与人竞争的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