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都误解了心理学

1

昨天,体验到了一种(活生生的)撕裂感。

撕裂感来源于一个概念——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心理特征。

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指向性,只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二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

指向性表现为出现在同一时间的许多干扰刺激的选择。集中性表现为对干扰刺激的抑制。它的产生及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

第一次对注意这个词产生强烈的好奇是在生完孩子之后,瞬间有种世界变了样的感觉,到处都是孩子,街上到处都是母婴店。没生孩子之前,好像没见过啊。

转念一想,做美容行业的时候,走在街上,到处都是美容院。后来做建材,随处都是新房子以及建材店。

这样的经历相信所有的人都有。很好的说明了注意力有指向性和集中性这两个特点,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选择性注意以及对其他干扰刺激的抑制。

没生孩子之前,孩子是存在的,母婴店也在那里,可是我却倾向于看不见。(主动屏蔽了)

所有东西摆在面前,但我们只能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这多么可怕?说明我们的思维具有遮蔽性,看待问题很容易掉进片面,自以为是的陷阱里爬不出来。

读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的《个人形成论》第十章,要人还是要科学?——一个哲学问题。跟随着罗杰斯的思考,深深的感受到了各种思想在脑中汇集时,针锋相对,各持己见的激烈对抗,好像有好几个人在一个大脑中抓住各自手中的神经往不同方向奔跑。那种拉扯和撕裂的力量,特别强大,非常痛苦。就像把一只猫和一只狗关到一个房间里,看过《猫狗大战》朋友就知道,那是一幅怎样的惨状。

罗杰斯的痛苦在于:一边是科学的实证主义,另一边是经验感知。就像中医和西医两套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统,非要争论出一个谁高谁低,谁对谁错。中医在自己的体系内逻辑自洽,西医在自己的体系里清楚明了。谁也不愿意听谁的,貌似中医一旦遵循西医法则,那就不是中医了。西医也绝不会同意“倒回去”靠经验那种不确定的东西看病。

这样两个系统装在一个人脑子里,每天都是猫狗大战。

但是,猫狗大战也是会有消停的时候。前提是:猫狗累了,意识到这么打下去不是办法,猫开始观察狗,站在狗的角度感受那个喜欢没事就追着自己尾巴玩的乐趣,还有独特的见到什么都要闻一闻的癖好,哪怕那东西是屎。

狗呢,也慢慢接受猫的不同,把老鼠当点心,见到东西都要扑的习惯。

罗杰斯一会把自己放到科学家的角度看问题,一会置于一个心理治疗师作为一个纯粹的人来看问题,然后,又把自己放在治疗者的角度看待问题。三个角色都提出各自的质疑。

最后,他把这些问题全部罗列出来深入了解,他发现自己对科学的理解是不全面,或者说是有根本性错误的,最终跳出这个怪圈看到不管是科学方式,还是经验主义,都是工具,最终的使用者是人,受益的也是人。既然目标是一致的,那么新的整合就可以产生。

体验这个把两种不相容的对立系统作用于一个人的脑海中:对抗,撕裂,放下,并深入的追根溯源的体验后,开放,接纳,整合的整个过程。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批判性思维的演绎过程,也是一个打破思维遮蔽的过程,还是一个破除二元对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过程。它是一种从对立,到开放,到接纳再到融通的过程。

我们的成长就是这样,遇到一个不兼容的东西,引起注意,对抗,开放,接纳,融通。就是一个打碎固有认知,加入新认知,重建认知的过程。持续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打破,不断重建的过程。

学习新知如此,人际交往也是如此,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都如此。唯有开放,接纳,并站在对方的视角感受,以目标为导向,用多元视角观察这个世界,整合资源,我们才能快速成长,才能愉快生活。

打破思维遮蔽,认知壁垒是我们避免思维僵化,重获新生的必经之路。批判性思维是这个过程中必须使用的工具,需要好好打磨。

然而,事实是,不管我们如何打破,如何重建,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认知都是狭隘的,不全面的。终于理解了李善友教授的那一句话:我说的都是错的。

这里有两个点:

既然都是错的,那我们就没有必要计较谁对谁错了。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求真,而是为了求存。活好就行。借用小平爷爷的话: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结果。如果你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不要急着达到某一个目的地,也不需要别人给你一个承诺。因为这些都是变化的。生命的意义在于这个过程的每一个体验中。抓住每一个当下,就是拥有,就是幸福。

2

写到这里,我有一个巨大发现,心理学这门学科以前对它的理解出现了根本性的错误。以为心理学就是解决一些心理问题,这里我指的是表面问题,乱七八糟的琐事。市面上很多心理学产品也在解决这些表面问题。但是,跟着船长学习才发现,心理学原来是这样的:

它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一种看问题的角度。

难怪船长要说重新定义心理行业,并创造了:个人成长建构师这么一个职业证书。

从我目前的学习来看,这种体验式,引导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模式,让我领会到什么叫:体验是最高权威。短短的两个礼拜不到的时间,我学到的思维方式有:

1.重新定义学习。

什么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弊端在哪里?未来教育的趋势是什么?从根本上的改变了我对学习的看法,这对我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学会学习再学习,用最高效的方法来学习由于换了一台全新的电脑。引导孩子成为高效学习的能手,有这点知识垫底,再也不用担心被误导,心底升起一根定海神针。

2.问题背后那个真正的问题是什么?重新定义问题。

遇到问题,我们总是急着解决问题,很少问这个问题背后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孩子行为不当,背后的问题是什么?焦虑的背后,问题又是什么?人际关系紧张,是我的性格不好还是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罗杰斯说:所有的表面纷繁复杂的问题背后,都可以归结到一个问题,解决那个问题,所有表现问题都将得到解决。这就真正的治本。

3.以目标为导向而不是以问题为导向。

跳出问题的怪圈,做自己的主人,你想要什么,那就去构建什么。这就是个人成长建构师的核心。这个核心需要一些基石,犹如,不证自明的公理,在这个基础上可建立一整套体系。就像欧式几何公理那样,整套几何学体系就是建立在那五条不证自明的公理之上。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五条公理:

1.过相异两点,能且只能做一条直线(直线公理)

2.线段(有限的直线)可以任意的延长

3.以任一一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可做一圆(圆公理)

4.凡是直角都是相等(直角定律)

5.在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可且只能做一条直线与此直线平行。(平行公理)

多么简洁优美。一个人的精神体系也需要建立在一些公理之上。而个人成长建构师的学习之旅就是船长帮助我们找到精神世界的几条不证自明的公理,并在此基础逐渐建立夯实自己的成长体系的过程。

这几条公理就是个人成长建构师的新三观:

世界观:内外在世界是动态且整合一体的。

人生观:心灵的丰满在于丰富多元的体验,体验是最高级的权威

人性观:非评判与积极关注能激发人的建设性潜能

一样的简洁与优美,把这三条植入大脑里,让其生根发芽,个人成长的重建得以完成。至于未来会长成什么样子,那就由各自的天赋所决定了。

你就是自己的生命的奇迹。

4.评判性思维。

这是我在罗杰斯《个人形成论》中感受最最强烈的一点。体验是最高级的权威,看着罗杰斯把科学,经验两种完全不同的系统装进一个大脑,相互对立,拉扯,敞开,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接纳,深入对方的视角体验,最后融合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过程。

真实的感受了什么是批判性思维。罗杰斯给我们完美的呈现了整个思维过程。

批判性思维的产生必须要敞开心扉,让新的信息流入。没有敞开,无从批判,没有批判与融合就无法创新。斯坦福大学的校训:“让自由之风吹佛”,所以「创新」才会是斯坦福大学是一件人人都会做的事。

回到自己身上,在没有体验的情况下,轻而易举的否定别人,就是固执己见,就是自我封闭。正如过去和现在谈心理学,大家的第一反应是我不需要,或者随便看一看就好,又或者心理学是用来了解人的心理,进而操控别人。何曾想到,心理学真正的作用是重构自己的主观世界。

5.自我建构

对主观和客观有过深入了解的人,一定知道,这个世界没有客观,只有主观。又是一个颠覆性的说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寻找这个说法的科学依据。也就是说,内在世界并不是外在世界的主观反映,而是内在的主观建构。我们每个人都是依据主观构建的内在世界而展开行动。在这里我讲两个身边的故事,你瞬间就会理解,上面那一段话的意思是什么。

一个叔叔,50岁脑溢血中风,虽然生活基本能自理,但是他觉得太痛苦,不愿意自己做,觉得自己是个病人,大家理应理解他。家人没有按照他的心意照顾他,就各种发脾气。结果,自己痛苦,家人也很难受。

另外一个奶奶,80岁,车祸撞到头,脑萎缩一大半,躺医院6个月昏迷不醒,醒来后积极产于康复训练,虽然家人很忙不在身边,但是她积极乐观,常常说笑话逗护工以及病友开心,10个月后出院,现在生活实现自理。

我一个旁人看到奶奶所做的一切都深受感动,每每遇到困难,想起奶奶的精神,都会勇往直前。

以前认为那是一种精神,需要一个人有强大的精神力量。现在才发现,其实就是一种主观建构,奶奶内在的那一套系统,能让她快速适应外在变化的环境,而叔叔那一套内在系统却很僵化,不能快速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

值得庆幸的是,这种内在系统,是可以重新建构的。只要你愿意尝试,愿意体验,你就一定能重建。

6.打破二元对立。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此即彼,不是要科学还是要人的对立选择。我们应该摆脱二元对立的思想,寻求灰色地带。中国人喜欢说中庸之道,其实,讲的就是不偏不倚的灰色地带。

以前总感觉很难做到,原来学点心理学就能够轻松的攻破。

3

我一路的成长,就是最好的见证。当你心里不再有是非评判的尺子,二元对立即刻消失。而解除这把尺子的钥匙,根本就不在尺子本身,而在于开放与接纳。在于做真实的自己,在于你知道你是谁。

以上,我的个人成长建构师10天学习总结。也许我写的都是错的。不过,我变得越来越喜欢现在自己,也越来越喜欢这个不确定的世界。我把它看做是一次远航,一次冲浪,我珍惜当下的每一个瞬间,我不再执着于追求一个特定的结果,我也不想知道这个旅程的未来的会是什么样子,我愿意自己一步一步走过去,一点点慢慢体验,慢慢感受。我想,我已经找到了那个真是的自我。

这个课程,忍不住要做个推荐,有缘的朋友来相会吧!

4980有点贵,但是,就一趟旅行的机票钱。换来一生受用的思维习惯,换来家庭和谐,自我的幸福愉悦。我认为超值!

和我一样,把自己看得比钱重要的,扫码学习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我都误解了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