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表达 ——读《落花水面皆文章》

    《落花水面皆文章》,好诗情画意的书名。买这本书,一是冲着作者叶圣陶老先生的大名,二是冲着作文教学,三就是冲着这个美丽的书名。拿到书,就迫不及待地看起来。

      叶老不愧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大家,整本书以平实朴素的语言,从写作是怎么一回事、生活是写作的好材料、怎样写作、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和文章的好与不好五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作文教学的方法。文中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读起来却很悦心,或许这就是叶老所认为的“文气”吧。他所说的“文气”,就是“念下去顺当,语言流畅妥帖”。

      “作文即生活”这一观念在自己刚上班的时候就听说过,但仅仅是从杂志中别人的论文里看到,没有从根本意义上弄懂。叶老告诉我们“作文即生活”就是要引导孩子对生活的观察要敏感而细心,用心体会自己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去描摹看到的每一个人。最主要的还是要有用日记记录生活的习惯,发现并保留生活的精彩。

      说到“作文即生活”对于老师来说则是“希望教师能了解学生的生活,能够设身处地地想象学生内部的意志和情感,然后选定学生能够作的愿意作的题目给学生作”。说到“挑能写的题目写”,“作自己要做的题目”,我们一定会有疑问:怎么可能?考试作文题目就在那里,怎么能让我们“挑能写的题目写”,“作自己要做的题目”。仔细读了叶老的书,才发现如果老师们有这样的疑问,就说明我们还是没有准确理解叶老所说的“生活即作文”,也就是我们还是把作文当做“考试及格”或者“考出好成绩”的一种手段,而没有把作文当做孩子们观察生活、表达生活、认识生活的手段,老师只是在教作文,而不是在教孩子用作文来“表现生活,认识生活”。比如《我的爸爸》《我最感兴趣的事》《生日礼物》等这些常见的作文题目,哪个不是在写孩子们真实的生活呢?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觉得作文难写呢?是容易我们很容易用一个固定的模式来限制孩子们的表达,而不是像叶老所说的那样“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出门不认货的态度要不得。莫说全段、全篇都得斟酌,就是一个句子、一个字眼也要经过推敲”。孩子没有熟练的技能,所以会觉得作文难。一旦掌握了这种技巧,作文也就不难了。

        再比如《争与不争》这个题目,对于小学生来说,猛一看似乎是难了点。但是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孩子们就会觉得并不难:在班里同学之间有没有发生过争执?那你认为哪些事情我们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哪些事情我们可以和退让磨合同学好好协商呢?这样,通过写作孩子们就可以通过写作来认识我们该如何和同学们好好相处。在人流拥挤的路上,也会经常发生电动车与汽车剐蹭,碰撞等事情,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来思考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不争,什么时候我们应该去争,正像有人为了一元钱的赔偿而打官司一样。

      孩子们有了生活,就有了作文。但是想把生活清楚明白的表达,靠的就是语言。叶老认为学生的作文语言的三个标准是:鲜明,准确,生动,也就是“作文,用笔说老实又明确的话”。让学生想清楚后再写,像画画一样,通过不停地练习,让使用语言的能力“渐渐进步到纯熟,那就是无有不像——就是说你要写什么,写下来的一定是什么”。而要达到纯熟,也要求学生不断地写,因为“写作是行的事情,不是知的事情,要动笔才会写作”。

      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从哪里来呢?毋庸置疑,才能够阅读中来。“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的好,学生读达到好,才能写的好。”我们可以从别人的写作里发现好的用词、用句,章法等,在自己的文章里借鉴学习;也可以从别人的文章里发现不好的方面,可以让我们“引以为戒”。对于这些叶老在他的书里做了详细的说明。

      以上还都是限于方法,也就是“术”的层面。要想教学生写好作文,最重要的是我们老师自身的写作功底和人文底蕴,这才是“道”。“术”我们可以从别人那里习得,但是“道”却要靠自己修炼。试想一个自己都不能从文章里读出“精彩之处”,又怎能引导学生读出“精彩”呢?一个自己都不喜欢写文章、自己都写不好文章的老师,又怎能引领学生爱作文,爱写作文呢?教师修炼的途径有很多,但是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读书做一个像叶老那样博览群书、胸藏万壑的人。正如看到“落花水面皆文章”觉得很美,查找之后才知道选自宋人翁森的诗《读书乐》。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与表达 ——读《落花水面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