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 历史上的今天;海南岛琼山7.5级地震。

小样书苑

在414年前的今天,1605年7月13日(农历1605年5月13日),海南岛琼山7.5级地震。


1605年7月13日(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广东海南岛文昌、琼山一带发生7.5级地震,澄迈番念银矿矿坑岩崩,“压人夫以百计”。


震中位于东寨港西侧,烈度10度,72个村庄沉没海底,3300人死亡。这是我国地震历史上唯一导致陆陷成海的一次大地震。陆地沉陷幅度一般在3-4米,陆陷成海的最大幅度在10米以上。震区内除100多平方公里的陆地深入海底外,还有上千平方公里的陆地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沉。震感北达600余公里外的湖南临武县,6度破坏范围达300余公里外的广西陆川、博白,广东的阳江一线。


1979年10月21日 《海南日报》报道,科学工作者经过4 年多的努力,在海南岛发现了17世纪初琼州发生大面积陆地成海的大地震遗迹。据考证,琼州大地震发生在明代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亥时(即公元1605年7月13日午夜),震级8级,烈度11度,震中在今天的琼山县。该县北部与文昌县交界的100多平方公里陆地沉陷于海底,成为今天一片汪洋的铺前湾、东寨港、北创港和东营港。这次大地震导致陆沉的深度一般在3米左右,有的达10米以上。这一发现,为我国地震预测预报工作及其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史料记载,1605年7月13日午夜,琼州北部发生大地震,震中烈度为10度,震级7.5级,造成72个村庄沉陷海底,死亡3300多人。重震区为海口(琼山)、澄迈、临高、文昌四地,地震造成陆地沉陷成海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


如今在退潮时,从铺前湾至北创港东西长10公里、宽1公里的浅海地带可见平坦的古耕地阡陌纵横;从东寨港至铺前湾一带海滩上,古村庄废墟遗址隐约可见;透过海水,可见玄武岩的石板棺材、墓碑、石水井和舂米石等有序排列;离东寨港不远的海滩上,有1座以方石块砌成保存完整的戏台。在铺前湾以北4公里处,有古“仁村”沉陷遗址,透过10米深的海水,当年村庄的庭院、参差的房屋遗迹依稀可辨。铺前湾与北创港之间的海底下。


这次大地震导致陆地沉陷的幅度一般在3—4米,陆陷成海的最大幅度在10米左右,整个沉陷体块垂直下降,这种情况在国内外地震史上罕见。原先是一条陆上的小河沟,瞬间变成今日的东寨港;原先是陆地上的72个村庄,永远陷落入大海,成为稀世罕见的“海底村庄”。


400年过去了,震后的“海底村庄”遗址已成为奇特的水下景观。据专家介绍,现今海口东寨港地区还在以每年近10毫米的速率下沉。

你可能感兴趣的:(7.13 历史上的今天;海南岛琼山7.5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