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包装”有没有意义?

最近在公司里会接触到新产品包装设计的相关的工作,于是恶补了一番相关的知识,也看了不少的案例。最后会发现很多的案例哪怕是有着“获得XXX大奖”的名头,却也只是自嗨,创意和美感可以引领设计的方向,但是放到具体的产品之时,要考虑的更多是成本和场景。

成本方面不用多说,每多一道工艺一份材料,那都会增加一些成本,再小的数字乘以十万百万也不容忽视,因为成本会把价格推高,而微小的价格差可能就会左右消费者的选择。

这样看来,好像题目里给出的“过度包装”就不该存在,也就没有所谓的“意义”之争。但是我们依然能在市场上看到很多足以被贴上“过度包装”的商品,比如有些月饼和茶叶,就时常被人吐槽包装比产品贵,包装华丽产品稀烂。

以前我也义正言辞地吐槽过,直到最近看到一个“洋参礼包”的例子,才会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包装,这就是“场景”。

在《超级符号》这书里就讲到一款“洋参礼包”,一个大盒子的中间开了一道透明的天窗,能看到整齐排列的洋参,提起来也是分量十足,但是一打开才发现,洋参只是在天窗那里铺了薄薄的一层,左右两侧则是放着两罐鸡精。乍一看上去似乎是要指责商家黑心,但是书里却讲到了“送礼”的场景,客人花了几十块钱能提着一个倍有面子的大礼包进门,主人接过沉甸甸的礼包一看是装着洋参也是挺开心,在这个场景里,这件商品就发挥了它的作用。

当然,这里的重点不是要让产品“看起来超值”,而是考虑到在具体的使用场景中,应该怎么为产品设计一个合适的包装,满足客户的需求。

同时,另一个启发是看到那些自己以为不合理、但是它又能长期存在的事物时,多去想想是什么在支撑着它在市场上存活,这背后往往能看到最真实的需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度包装”有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