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B2微能力点评价标准解读与案例分享

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与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教育信息化必须与时代同频共振。教育信息化2.0是建立在1.0坚实的基础之上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师生能力实现提升,信息技术向信息素养转变,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模式,建立优质素质教育资源共享共建机制,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真正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要想提升专业素养,就需要我们进行规范化的学习,根据近期学习,今天选择A1和B2两个微能力点与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享。

目      录

A1、B2微能力点评价标准解读

二、案例分享—— 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三、对A1、B2微能力点提交材料的建议


一、A1、B2微能力点评价标准解读

微能力认证: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能力描述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分析学情、从而从多个方面分析学情,包括学生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件等

精准确定数学的适切目标。

为教学里重点的突破、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料学依据,为教学中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参考。

学情分析方案:提交一份针对某一教学主题的学情分析方案,包括学情分析目的、内容(教学主题,教学对象、教学重点、学习难点等)、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

                优秀

方案要素完整,表述清晰:                        方案能够有效支持学情分析目的达成:      工具设计/选用科学合理,操作便捷,分析结果易于导出使用;

技术支持方式富有创新性,有学习与借鉴价值。

            合格 

方案要素完整,表述清晰:

方案能够支持学情分析目的达成;            工具设计/选用合理,操作便捷。

学情分析报告:提交一份针对上述方案的学情分析报告解读视频,说明分析对象、

工具用过程与方法、结果呈现与分析等报告主要内容,视频时间不超过5分钟。

              优秀                                     

讲解内容完备、逻辑清晰:                 

对工具应用过程有完整描述;                   

应用图表呈现了分析结果,可读性强;      对结果分析客观、合理、有逻辑,有助于确定教学目标和突破教学重难点;

视频清晰流畅,图面稳定,无冗余信息。       

      合格

讲解内容完备、逻辑清晰;

对工具应用过程有完整描述; 

对结果的分析客观、合理: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                                                  。

实践建议

学前分析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一般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件的分析。信息技术可以扩大学情分析范围、丰富学情分析形式、提升学情分析效率。例如,为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师可在课前运用在线问卷工具设计调查问卷,通过QQ、微信,晓黑板等即时沟通工具组织学生填写知识,快速收集和分析学生信息,有效了解学情,从而改进教学设计;又如,在复习课前,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构化的思维支持框架,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生填写的思维导图捕捉学生系统知识框架中存在的漏调,以便把握学情。

微能力测评规范:1.能力维度 2.所属环境3.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 4.实践建议


微能力认证: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能力维度    教学设计

所属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能力描述  能利用信息化技术工具设计并制作微课,从而

呈现关键信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

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形式

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

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

1.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师自主选择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撰写微课程设计方案,包括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以及实施思路。

            优秀                                              教学内容料学准确,符合课程标准,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逻辑性强,过程主线清析、重点突出

内容呈现形式应当支持内容表达:                                                                              将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与教学实施做了关联思考:

对微课程的教学应用环境、技术条件、学生能力做了充分考虑,预见了实施过程中可

能出现的问题,制订了应对方案,操作性强。

合格

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符合课程标准,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过程主线清所、重点突出:

实施思路清晰合理,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微视频:依据上述方案开发并提交微视频,视频长度不超过10分钟。

                    优秀                                                                                                        讲解准确清断、语言富有亲和力,深入浅出,启发引导性强:

内容呈现形式与讲解新颖;

媒体应用合理,能有效支持内容表达:                                                                          使用文字、标注、变焦等提示性信息促进学生理解重难点;

注重使用提问、测验等交互方式;视频清斯流畅,声画同步。                                      合格

讲解准施清新,语言富有亲和力;                                                                          媒体应用合理,能有效支持内容表达;

视频清晰流畅,声画同步。

学生体会:两位学生使用微课程进行学习的感想和体会。以录音或视频形式提交。

关于A1和B2的微能力测评规范有四点:1.能力维度 2.所属环境3.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 4.实践建议

案例分享—— 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需要提交的材料是学情分析方案和分析报告的解读视频,需要准备的材料有问卷工具设置的学前调查问卷,在收集问卷结果之后下载问卷调查结果,还有通过问卷结果的数据进行分析的报告。

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为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我在讲授新课《千年梦圆在今朝》之前,运用在线工具问卷星设置调查问卷,从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设置问题,通过QQ、微信即时沟通工具,组织学生填写问卷,快速的收集和分析学生的信息,有效的了解学情,从而改进教学设计,使学情分析更好的服务于课堂。

二、案例分享——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提交材料)

微课《千年梦圆在今朝》

观看微课学生体会1

观看微课学生体会2

微课设计+自主学习单《千年梦圆在今朝》

关于《千年梦圆在今朝》的微课设计,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我曾经利用问卷星做过学前调查,所以能够合理的选择重难点,详略得当的设计教学过程,借助图片、视频讲述中国航天发展的历程,使这篇科普性的说明文变得有趣味性,层次递进,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精神世界也不断受到洗礼,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更具有民族自豪感。学生借助自主学习单观看微课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预设,也在微课实施的过程中注意与课堂教学相联系,具有可操作性。

我的微课是用wps进行录制,声音和画面比较清晰,富有亲和力的为学生讲解科普知识。先进的科技知识,动态的视觉冲击,学生通过观看,反馈本节微课的掌握情况也比较好。

三、对A1、B2微能力点提交材料的建议

A1  技术支持的学前分析

要想准确把握学情分析,就要知道以下几点:

1.什么是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伴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产生的,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为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2.为什么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与学内容分析的依据。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3.分析什么?

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

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等都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

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

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等都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

4.怎么样分析?

    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必须要分析好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分析学生的整体具有的特点,同时更要分析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分析学情的方法。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实施教学。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能力点涉及到3个概念:学情分析方案、学情分析报告、学情分析报告解读视频,请注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1.制作顺序

制作顺序是:学情分析方案→学情分析报告→学情分析报告解读视频,简单的理解就是怎么做(学情分析方案)、结论是什么(学情分析报告),最后把整个过程(方案+报告)用5分钟的时间说清楚(学情分析报告解读视频)。

2.学情分析方案

使用Word或WPS制作一个文本文件,包括以下元素:

学情分析目的、内容(教学主题、教学对象、教学重点、学习难点等)、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

制作学情分析目的建议从以下3个方面来撰写(不用面面俱到,1个方面也可):精准确定教学的适切目标;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为教学中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参考。

3.学情分析工具和方法

学情分析工具和方法建议和目的、内容相结合,合适即可,不用过份追求高大上的技术应用。

例如,为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教师在新课讲授前可运用在线问卷工具设计调查问卷,通过QQ、微信、晓黑板等即时沟通工具组织学生填写问卷,快速收集和分析学生信息,有效了解学情,从而改进教学设计;又如,在复习课前,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如MindMap、Inspiration等)提供结构化的思维支持框架,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生填写的思维导图捕捉学生系统知识框架中存在的漏洞,以便把握学情。

如果采用设计问卷的方式收集学情,可以从能反馈出学生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件等方面情况来设计问卷。问卷可以使用问卷星等来收集,也可以使用纸质答题卡来收集,只要操作便捷,分析结果易于导出使用即可。

学情分析方式还可以是教师的经验分析、学生作业/考试情况分析、观察、访谈等方式。

学情收集的时间可以是课前、课中、课后,根据学情分析目的确定。

4.学情分析报告及解说视频

按照学情分析方案执行之后,结合分析结论,用录屏的方式花5分钟来解说。

视频解说应该按以下逻辑顺序来,先说分析对象,再说工具应用过程与方法,最后说结果呈现与分析。

注意:视频时长在5分钟之内,因此建议大家先写好学情分析报告或者做好课件,再通过录屏展示学情分析过程与方法、结果与分析。

以上是我对A1微能力点的理解。

三、对A1、B2微能力点提交材料的建议

B2  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B2 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是教学设计维度7个微能力之一,属于混合学习环境,重点支持开展集体学习。

这是B2的能力描述,如果选择了这个能力点,那就是要做到两点:

一是会设计并制作微课程,

二是制作出来的微课程要能达到这4个要求。

(在录制“学生体会”时,最好能让学生体会出这4点)。

一、B2 能力描述

这是B2的实践建议,

首先请注意两句话:

1.选择合适的内容结构序列。

2.常常需要配合使用学习任务单。

除了这两句话之外,其他所有的都是针对某个“微课”(微视频)来提的要求。

因此在完成这个能力点的微课程设计方案时,要注意这两句话的落实。

其次就是要知道你录制的微课要达到哪些要求,例如

1.时间不过超10分钟;内容只讲一个;

2.教学步骤要完整,可以用语言讲解,也可以用文字呈现;

3.重难点要使用技术方式突出。

并不是在一个微视频中这些技术都要用到,按需使用即可;微课过程中要有交互体现。例如:请你暂停思考一下;请你完成这个测试题;结束时有简短的回顾和总结,例如: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你学会了吗?请你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收获或疑惑;这些在你的微视频中都要有所体现。

二、提交标准和评价指南

1. 微课程设计方案:

教师自主选择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撰写微课程设计方案,包括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以及实施思路。简单理解就是包括微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

2.B2微课程设计方案评价标准,分为“优秀”、“合格”两个层次,区别在于微课程在教学中能否真正应用起来。

B2微视频评价标准,分为“优秀”、“合格”两个层次,区别在于有没有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凸显重难点,有没有注重和学生的交互。

3.学生体会:

两位学生使用微课程进行学习的感想和体会,以录音或视频形式提交。

    综上所述,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先从设计开始,再到制作微课程序列中的一个微视频,最后到学生对你的微视频的评价,实现了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评价全流程体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绝不是我们所认为就只是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而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各方面提升,因此千万不可小觑能力提升工程2.0。

学习就有收获,坚持才能改变。期待未来大家还能共同学习,都能够各自快速成长。以上是我对A1和B2微能力点的理解,感谢聆听,我的分享到此结束。

你可能感兴趣的:(A1、B2微能力点评价标准解读与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