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越来越近了,你家里开始大扫除了吗?
如果还没开始收拾,让我们跟着《收纳,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整理训练》里面提供的方法开始整理之旅吧!
首先让我们从了解现有物品具体分为哪几种开始我们的整理之旅。
整理的第一步,就是把想要整理的同类物品集中到一起。
比如整理书籍,就要先把家中所有的书都集中起来,而其他物品也同样如此。
书籍一般存放在哪里?书柜?书架?你需要做的就是,首先根据现有的书柜或书架确定合理的书籍数量。
舍弃多余的书籍,只留下书架可容纳的数量,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多余的书到处散落的尴尬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段时期内,阅读爱好者应该根据确认保留的书籍数量,来选择书柜或书架的大小,根据合理的书籍拥有量制定标准,做好规划。
比如,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书籍按如下概念进行分类:“一定要已经放了一年多了,以后大概率也不会去读”的书,即可果断地清理掉。
如果始终有类似于“总有一天会读的”“不读太可惜了”的想法,整理就会无法进行下去。
因为所谓的“整理”,必须抛开金钱得失,而集中考虑自己的居家时间、重点爱好和人生应该如何度过。
如果只顾表面得失,就会失去更多无形的财富。
“整理”,是指放弃那些眼下拥有、但一直无法“物尽其用”的物品,由此发掘出更宽敞的空间资源,并为某些“价值浪费”行为画上句号。
“整理”,就是从当下开始,告别“多余”的部分,修炼对“物”的管理技巧,轻装上阵。
整理的起点并非物品,而是场所(房间),是从空间开始的持续行动。
以整理厨房为例:将厨房里的物品全部拿出来,会花费我们很多时间,因此,我建议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比如:将这些锅全部拿出来进行整理。很多家庭都会拥有10~20个数量不等的锅,但这些锅并不会每一个都“物尽其用”。经常使用的往往只有少数几个。
而整理也就是以“使用频率”为关键词,做有效的数量控制。
而另一种做法,则是以抽屉为整理起点。
先将每个抽屉里的物品悉数取出,分为“需要”和“不需要”。
然后,在那些需要的物品中,将不适合存放在抽屉里的物品取出,为它们寻找新的收纳空间。
整理的第二步,拥有合理数量的物品。
由于物品数量持续增加,收纳完全变成了囤积和储存行为,空间自然会越来越小。
这也同时导致了另一个问题:久而久之,储存起来的物品很容易被遗忘,于是又有了一次次的重复购买,等于出现了变相的资源浪费。
请注意:所谓高效收纳,并不是机械地将物品储藏起来,而是高效地管理日常物品,实现取用便捷,生活有序。
通俗来说,就是我们需要在第一时间里知道什么东西放在哪里,有多少,这样才能好好生活。如果说整理是“只留下必要的物品”,那么,留下的物品应该放在何处就成了“次重点”。
经常找不到物品的原因,显然是没有将它们放对地方。
一旦决定了物品的固定位置,我们就要用完并及时归位,这样才能解决物品的“失踪”问题,也不会总是重复购买。
虽然我们的空间的面积大小、设计布局多种多样,但是,“与空间特点及个人或全家生活习惯相匹配的整理收纳原则”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
总结一下,适度的物品数量、固定的位置和及时归位的习惯会带来高效而流畅的生活状态。
整理开始之前,可以先思考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整理。
是决定从物品的种类开始整理,还是从摆放场所开始整理?
整理的前提是,要为散乱在空间里的物品制定存放标准,思考如何让需要和不需要的物品分离。